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03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骨关节] x3218:小儿左侧肱骨及肩胛骨改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1岁,因咳嗽发热一星期拍胸片发现,左肩关节无红肿,活动正常。




[本贴已被 zhw974247 于 2008-1-4 16:49:4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4 21:59 | 只看该作者
深肱2头肌间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4 22:07 | 只看该作者
正常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4 23:2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纤维性皮质缺损症,可自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4 23:39 | 只看该作者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of bone,fcd)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较常见的骨皮质囊样缺损性病变,是由于局部骨膜化骨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最好发于生长期儿童长骨干骺端。
     fcd的x线诊断  (1)发生部位:好发于股骨远端,其次为胫骨近端、股骨近端。(2)病变形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径均与长骨一致,病变长径约为3.0~7.0 cm,平均3.5 cm,边缘多清晰、锐利并可见硬化缘。(3)病变内部结构:残留的骨嵴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其内无钙化.
     fcd的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1)儿童干骺端结核:病变常位于干骺端松质骨内,可跨越骺板侵入骨骺,以骨质破坏为主,其内可见沙粒样死骨。(2)骨样骨瘤:在干骺区皮质内,多见骨膜反应,病灶内常见点状高密度影,周围骨硬化较广泛,局部疼痛和明显压痛。(3)骨囊肿:发生于干骺端或骨端的中央,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可有硬化缘,骨皮质较薄,极易发生病理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4 23: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5 00:39 | 只看该作者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现认为是儿童发育期的正常变异,多能自行消失,少数可家族发病.
病理 : 本病系局部骨膜化骨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所致.骨缺损区主要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构成.
临床表现 : 好发年龄为6--15岁 男多于女 典型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侧干骺端,尤以股骨内后壁皮质多见,双侧可对称出现,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偶间歇性钝痛,劳累后加重.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不受侵犯.
影像学表现:
x线 : 病变可单发或多发,病灶可一处消失另一处扩大,少数可消退或再出现.表现为皮质表层的不规则骨确损,正位像多呈圆形或长圆形,侧位呈水滴状或杯口状,直径多小于2cm.少数病灶内可有粗细不均的致密索条,使病灶呈多囊状改变.边界清晰,有薄层硬化边,一般无骨膜反应.
ct : 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 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边界清楚,外缘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无骨膜反应/
mri : 病灶多呈中长t1和中短t2信号,周围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线样改变,病灶内的骨性间隔呈不规则的更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有强化,提示有反应性充血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干骺端结核 变常发生于干骺端松质骨内,可跨越骺板侵入骨骺,以骨质破坏为主,其内可见沙粒样死骨,密度不均匀,周围硬化范围不一,并逐渐移行于邻近松质的骨质内/
   2 骨样骨瘤 位干骺区皮质内者应于本病鉴别.前者多见骨膜反应,病灶内常见点状高密度影,周围骨硬化较广泛,局部疼痛和明显压痛。
  3 邻皮质软骨瘤 局部骨皮质呈蝶形凹陷,周围伴有明显骨质硬化,骨缺损两侧有三角形骨膜新生骨.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5 01:44 | 只看该作者
有必要ct或mr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5 03:49 | 只看该作者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5 05:3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