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07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465:M30Y,颅内占位MR(结果已公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3 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038)
病史:男,30岁,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半年。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7-17 13:14:04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7-13 18:48 | 只看该作者
左侧额顶部t1wi呈等 低混杂信号 t2wi呈等 高混杂信号,周边明显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颅骨内板受侵。考虑:侵蚀性脑膜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7-13 19:08 | 只看该作者
左侧额顶部t1wi呈等 低混杂信号 t2wi呈等 高混杂信号,明显囊变,周边水肿轻,占位效应明显,颅骨内板受侵。考虑:1侵蚀性脑膜瘤!2胶质瘤。3血管外皮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13 19:0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镰旁脑膜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13 19:2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脑膜瘤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13 21: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镰旁脑膜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7-14 00:2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脑膜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7-14 00:46 | 只看该作者
mri表现:左侧额顶部近大脑镰旁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增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周围囊变未见强化,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变、实性部分相邻,内无脑组织,周边水肿轻,占位效应明显,颅骨内板受侵。
意见:囊性脑膜瘤 nauta 4型。
鉴别诊断:
1、室管膜瘤,好发于颞顶枕交界区脑室周围白质,瘤体较大,大部为囊性,少量肿瘤实质常位于囊的外侧壁,呈中等或稍高信号,钙化常见,瘤周无水肿或仅有轻度水肿。
2、囊性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小脑,可完全囊变或伴有附壁结节,增强扫描时仅见附壁结节明显张化。
3、血管母细胞瘤,常见于30 ~40岁,好发于后颅窝中线旁小脑半球,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伴有附壁结节,附壁结节内或囊性肿块周围偶见血管流空现象存在,增张扫描附壁结节呈显著强化。
4、囊性脑转移瘤,常为多个病灶,环形强化,瘤体多数较小,常有原发病灶或其他部位肿瘤病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7-14 05:00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囊性脑膜瘤

[face=黑体]总结:囊性脑膜瘤[/face]
[face=宋体]脑膜瘤较少出现囊变或坏死,具有肉眼可见的囊变或(和)坏死的脑膜瘤称为囊性脑膜瘤,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瘤体内含有囊腔时才能称为囊性脑膜瘤,而肿瘤旁有囊变者一应称为脑膜瘤合并囊肿。但大多数学者将瘤体内和肿瘤周围有囊变或坏死者均称为囊性脑膜瘤。囊性脑膜瘤主要见于婴幼儿,占婴幼儿脑膜瘤的10%~44%,成人中囊性脑膜瘤仅占脑膜瘤的2%一4%。
    脑膜瘤坏死的原因可能为肿瘤过大或生长较快,而血供相对不足,也可继发于出血,坏死只发生于肿瘤
之内,囊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肿瘤变性;②分泌型脑膜瘤;③坏死灶转变为囊腔;④肿瘤周围增生的质细胞产生液体;⑤肿瘤周围水肿、变性的脑组织发生囊变,或含液间隙融合形成较大囊腔;⑥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引流不畅,逐渐形成囊腔,囊变可发生于肿瘤内,也可发生于肿瘤周围。
    囊性脑膜瘤具有脑膜瘤常见的mri表现,如发病部位、肿瘤实质信号特点和增强特点及邻近颅骨的骨
质改变。但由于囊腔的存在,囊性脑膜瘤的瘤体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使肿瘤增大速度加快,常引起周围
严重的脑水肿,肿瘤边缘模糊不清也较脑膜瘤多见。囊性脑膜瘤内囊变、坏死区在肿瘤实质部分的对比下,
分别显示为信号更低(t1wi)和信号更高区(t2wi),囊变腔多呈圆或类圆形,边缘较光滑,坏死腔则常不规
则,少数患者一囊腔可以成为肿瘤的主体。增强扫描时坏死、囊变区不增强。
    nauta等根据囊腔的位置,将囊性脑膜瘤分为4型:nauta 1型指囊腔位于肿瘤深部或中间,囊腔四周为肿瘤组织,常为坏死所致,故其形态和边缘常不规则;nauta 2型指囊腔位于肿瘤内的边缘部位,囊腔四周也均为肿瘤组织,囊较大时一囊壁仅为薄层肿瘤组织构成;nauta 3型指囊腔位于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内,囊壁为增生的胶质细胞组成,肿瘤和囊腔之间有脑组织相隔;nauta 4型指囊腔为位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下腔构成,肿瘤和囊腔之间无脑组织相隔,目前这种分型法应用最广。在实际工作中,当囊性脑膜瘤
内有多个囊腔时,可能是某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型。
    囊性脑膜瘤中约有20%为恶性,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囊性脑膜瘤有较高的恶性增殖能力,因此多数学者一建议对nauta 1型,2型或4型者应作囊壁全切除,否则残存的囊壁会成为复发的根源;而对不增强的“囊壁\"( nauta 3型)可以不于切除,仅切除肿瘤实体部分。[/face]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7-29 23:45:44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7-14 06:1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大脑镰旁脑膜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