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诊断的技巧和艺术—提高临床诊断艺术
诊断的技巧和艺术—正确处理技术、经验与思维的关系
临床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医学阶段(强调经验的作用)、实验医学阶段(强调技术的作用)与总体医学阶段(强调在经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维)。技术、经验与思维是临床认识、判断疾病的必要条件,构成了三大过硬的诊断支柱。三者的关系应该而且必须是:诊断技术是手段,临床经验是基础,而诊断思维则是前提。要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摸索揣摩,才能正确处理。
(一)诊断技术
现代化医疗仪器和技术设备日趋精良,正朝着灵敏、精确、快速、高效、多功能、组合型、微型化、系列化、自动化、无创伤的方向发展,是人类感官的不断延长。由于其精确性、可靠性、特异性与先进性不断提高,使临床医师获得新的思维素材和更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认识能力更加精细而深刻,思维领域更加拓宽,诊断思维的内容达到了直观化与清晰化,简化了认识疾病的过程,从而协助诊断思维形象性和能动性。
但随之而来,往往是过分迷信和依赖仪器与技术设备,忽视床旁细致观察,轻视临床经验和诊断思维,使医患关系冷漠疏远,医疗过程形成机械化和遥控化。必须强调;任何的现代的仪器或技术检测设备,都是临床医师观察器官的延伸,都只是诊断的手段,不可能、也无法替代医生的诊断思维。如据尸检结果统计发现,成都一家医院20世纪50年代误诊率为28.7%,60年代29.1%,70年代36.7%,80年代32.5%;与北京、天津同样,误诊率并未因现代诊断仪器检测技术的发展而下降。
因此,在任何时刻,诊断技术检测获得的信息不能处于主导地位。检测技术得出的结果只是相对的,呈明显的时间性和阶段性。从诊断技术本身而言,还受到了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可靠、检测方法先进与否、检测结果有无得当解释等的考验与制约。对于各种诊断技术检测的方法、数值和结果,临床医师应采取正确的态度。
1.每项技术检测要标出正常值或参考值由于实验室的标本收集、保存与检测方法之间的不同,每个实验室对某项检测可有不同的正常值或参考值。
2.正确对待正常值或参考值诊断技术检测中的正常值或参考值,一般来自x(均值)±2×sd标准差)。五项诊断技术检测的正常值可有5%的误差,12项诊断技术检测将有46%的机遇发生误差,20项诊断技术检测误差机遇将达64%,25项诊断技术检测将有72%机遇的误差。因此,诊断技术检测的项目越多,误差的机遇也越发增大,这在临床医师方面而言,评价诊断技术检测结果时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但连续多次检测,常可防止某些生物学参数偶尔偏离均值的假象。
3.正确对待诊断技术检测结果每项诊断技术检测结果,均有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误诊率)与假阴性率(漏诊率)的概率。为了避免漏诊,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技术检测结果更为可靠;为了避免误诊,特异性较强的诊断技术检测结果更能信赖。但任何诊断技术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绝不可能都达到100%,因此其准确性不可能达到100%,而只能相对反映疾病的本质,不免有误诊或漏诊。如脑梗死在4~14日内ct扫描70%~80%能出现脑低密度区,但极早期(5~6小时前)或梗死位于脑干下段难以检出。故对待诊断技术检测结果,应持“不可不信,但不可迷信”的态度,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二)临床经验
临床经验乃医师在医疗实践中正确反映疾病本质的感性知识形态,是医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与认识能力的要素,是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中介环节,是连接多个和个别的纽带。医学理论来自医疗实践,而只有通过临床经验,才能由个别丰富起来,才能转化为临床医师的认识工具。
临床经验是在医疗过程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获得对疾病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其原本和内容都是客观的。解决具体诊断问题,必须以临床经验为桥梁,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病例相结合。临床经验较丰富,就越能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作用,启发和导向诊断思路,调动解决疑难问题的信息存储,得心应手,很多诊断问题就得以迎刃而解。
1.理解疾病内涵
临床经验可以直接引导医师对病史资料的收集和选择,从零乱无序的资料中找出重点和着眼点、探得端倪,成竹在胸,取得反映疾病本质的部分,为正确诊断奠定了基础。
2.识别疾病假象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善于从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廓清真相,消解迷误,从而由无序走向有序,进而认识疾病本质。
3.提供思维方向
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使临床医生开拓思路,指点迷津,常可洞察不显著征象的重要意义,抓住关键性的诊断线索,克服诊断思维的盲目性。
4.简化逻辑推理
长期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经验丰富,使临床医生敏锐地找准切人点,理解整个临床资料在疾病表现中的诊断意义,勾划轮廓,驾轻就熟,浑洒自如,简化了逻辑推理的程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丰富的临床经验虽然十分可贵,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认真克服。
1.以偏概全
由于工作条件、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