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性疾病
1.周围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的肺癌,可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弧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发生于肺野的任何部位,一般不跨叶生长。ct典型表现为分叶状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或可见脐样切迹,边缘毛糙、或有细短毛刺或呈棘刺状。密度可均匀可不均匀,邻近胸膜的病变可见局部胸膜凹陷或胸膜浸润。肿瘤邻近的支气管血管可向肿块聚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常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肿大。
部分肿瘤可形成空洞,壁厚而不规则,内壁凹凸不平,极少有气液平面。
约6%~15%的肺癌可见有钙化灶,但钙化通常位于肿瘤的边缘部,呈细点状,其体积一般不大于肿瘤体积的10%,此种钙化特点与良性病变的中心性斑点状钙化。爆米花样钙化,蛋壳样钙化或年轮样钙化不同。
约1%的病例,肿瘤周围可见卫星灶,可能与患过肺结核有关,须注意与结核鉴别。
小于2cm的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小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空泡征),一般不大于5mm,有时可见支气管气相。多邮于腺癌及弧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动态ct强化扫描,肺癌肿块的ct值升高在16~60hu之间,有助于与结核(ct值升高在15hu以下)及炎块(增强ct值多在60hu以上)的鉴别。此外ct增强扫描可显示纵隔或凸门的肿大淋巴结,对肺癌的分期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因此,对有明确肺肿块或结节者,增强扫描是必要的。
少数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为边缘光整,无明显毛刺及分叶,与良性病变鉴别有一定困难。短期复查其大小形态改变或穿刺活检是必要的。
摘自:体部ct鉴别诊断 主编:刘庆伟p22 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 7-5607-2355-1
此病例说明此肿块恶性程度相当高,早期转移到肋骨
[本贴已被 aosangwa 于 2008-7-3 23:44:33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