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53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腰部] CT16536:M40y,脾脏病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0岁男性,因左上腹隐痛10天就诊。患者否认外伤史。已经建议病人做增强。







补充病史:
患者曾患胰腺炎,目前胰腺可见钙化。因阳性造影剂干扰。显示不佳。


增强片见: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238

[本贴已被 lczeng 于 2008-11-7 19:01:3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7 21:37 | 只看该作者
脾脏占位伴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7 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6536:m40y,脾脏病变。

以下是引用卜一在2008-11-7 13:37:00的发言:[br]脾脏占位伴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7 21:55 | 只看该作者
胃充盈缺损,有软组织包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7 22:25 | 只看该作者
脾脏占位伴出血,建议增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7 22:52 | 只看该作者
脾脏占位伴出血,建议增强.除外脾挫裂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7 23:16 | 只看该作者
临床病史:40岁男性,因左上腹隐痛10天就诊。患者否认外伤史,有胰腺炎史。
影像表现:1 脾影增大2 脾脏中下极内侧示弧形混杂密度肿块,大部分为水样密度,内见团片状稍高密度影为出血,邻近结构轻度受压.3 少量腹水,同侧膈肌及邻近壁层腹膜增厚.4 胰体尾钙化;5 胃底部大弯侧似见充盈缺损,但不可靠,与胃肉容物及胃腔充盈不足有关.
影像诊断:脾破裂(部分血肿液化,部分新鲜出血),自发性或主诉外伤史不明的迟发性破裂.建议短期复查一下.
鉴别诊断:1 脾脏肿瘤伴出血:该肿块形状不像肿瘤,与脾脏塑形,明显不同于肿瘤.
              2 胰腺假性囊肿:肿块一直位于脾被膜下,不支持胰腺假性囊肿.
              3 脾栓塞梗死伴液化\\出血:形状不呈楔形,且无相应病史支持.
文献支持:自发性脾破裂占全部脾破裂的3%~4%,其中有病理脾和正常脾自发破裂之分。病理脾自发性破裂多见。由于肝硬化、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及脾脏肿瘤等原因使脾脏病理性肿大,组织变脆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白血病细胞浸润脾脏等,使脾脏在极轻外力、日常劳动及生活中增加腹压的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自发性破裂。自发性脾破裂除无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与外伤性脾破裂相似。早期内出血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突发上腹及左上腹疼痛,腹痛持续性加重并遍及全腹,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出现左肩放射性疼痛,即kehr症。随腹腔出血增多,可出现腹膜炎体征。出血量大而快可早期出现休克,出血量小而慢则休克出现较晚。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明确腹腔有无出血,b超及ct检查可明确出血脏器及部位。本病由于发病率低且发病突然、诊断困难,往往到发生严重休克时才剖腹探查、方明确诊断,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本院经验是对无明显外伤史突发上腹疼痛及左肩部放射性,伴有腹腔出血症状及休克,尤其曾合并病理性脾肿大病史者,均考虑到本病可能性,及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以明确诊断。自发性脾破裂因多见于病理脾,而此病理脾的免疫功能已部分或全部丧失,故不主张保留。应在积极抗休克同时,行脾切除为宜。但对一般情况好,生命体症稳定,仅为局限性脾包膜下破裂出血,在严密观察下可行非手术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8 00:1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版主的见解,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8 00:4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版主的见解,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8 00:56 | 只看该作者
1)脾脏破裂。2)慢性胰腺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