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病史:40岁男性,因左上腹隐痛10天就诊。患者否认外伤史,有胰腺炎史。
影像表现:1 脾影增大2 脾脏中下极内侧示弧形混杂密度肿块,大部分为水样密度,内见团片状稍高密度影为出血,邻近结构轻度受压.3 少量腹水,同侧膈肌及邻近壁层腹膜增厚.4 胰体尾钙化;5 胃底部大弯侧似见充盈缺损,但不可靠,与胃肉容物及胃腔充盈不足有关.
影像诊断:脾破裂(部分血肿液化,部分新鲜出血),自发性或主诉外伤史不明的迟发性破裂.建议短期复查一下.
鉴别诊断:1 脾脏肿瘤伴出血:该肿块形状不像肿瘤,与脾脏塑形,明显不同于肿瘤.
2 胰腺假性囊肿:肿块一直位于脾被膜下,不支持胰腺假性囊肿.
3 脾栓塞梗死伴液化\\出血:形状不呈楔形,且无相应病史支持.
文献支持:自发性脾破裂占全部脾破裂的3%~4%,其中有病理脾和正常脾自发破裂之分。病理脾自发性破裂多见。由于肝硬化、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及脾脏肿瘤等原因使脾脏病理性肿大,组织变脆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白血病细胞浸润脾脏等,使脾脏在极轻外力、日常劳动及生活中增加腹压的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自发性破裂。自发性脾破裂除无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与外伤性脾破裂相似。早期内出血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突发上腹及左上腹疼痛,腹痛持续性加重并遍及全腹,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出现左肩放射性疼痛,即kehr症。随腹腔出血增多,可出现腹膜炎体征。出血量大而快可早期出现休克,出血量小而慢则休克出现较晚。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明确腹腔有无出血,b超及ct检查可明确出血脏器及部位。本病由于发病率低且发病突然、诊断困难,往往到发生严重休克时才剖腹探查、方明确诊断,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本院经验是对无明显外伤史突发上腹疼痛及左肩部放射性,伴有腹腔出血症状及休克,尤其曾合并病理性脾肿大病史者,均考虑到本病可能性,及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以明确诊断。自发性脾破裂因多见于病理脾,而此病理脾的免疫功能已部分或全部丧失,故不主张保留。应在积极抗休克同时,行脾切除为宜。但对一般情况好,生命体症稳定,仅为局限性脾包膜下破裂出血,在严密观察下可行非手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