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475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颌面颈部] ZT0262: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头颈部CT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enter]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头颈部ct分析[/center]
[center](本文来自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第25卷第9期)
吴任国,唐秉航,何亚奇,李良才,黄德成,黄晖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ct 室 )[/center]

【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bsl)ct 表现,评价ct 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bsl患者的ct资料。15例行ct 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脂肪蓄积增厚,无包膜,边界不清,左右对称,蓄积脂肪内无钙化;病变主要分布于颈前舌骨下区(16例),颈前舌骨上区(14 例),胸锁乳突肌深面(15 例),颈后区皮下(15例),脊柱旁肌肉间隙(11 例),上背部皮下(10例),下枕部皮下(9 例),斜方肌深面(8 例),双侧锁骨上窝(7 例)及胸骨切迹(7 例),也见于面颊部(4 例)、气管前间隙(5例)、颈椎前间隙(3 例)及喉旁间隙(1例)。结论:bsl具有特征性头颈部ct表现,ct能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在术前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脂肪过多症  头颈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 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sis,bsl)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引起的颈部异常脂肪蓄积,临床上很少见。目前,国内文献仅见少量临床报道,未见有关影像学研究报道。笔者报道16例,探讨其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2000 年至2005 年临床确诊的16患者资料16例,均为男性,年龄33 ~66 岁,平均49岁。自发病至ct检查时间半年~13年。14 例因颈部肿块就诊,2例因全身多处(包括颈部)肿块就诊,1例曾5次行颈部肿物切除,术后均复发。12例有酒精性肝病,8例有高脂血症,5例有高尿酸血症,7例有糖尿病,4例有高血压。16例均有烟、酒嗜好,嗜酒史10~20 年(0、25~0、5kg/d),吸烟史10~20年(20余支/d)。所有患者均无类似家族史。
采用philips mx 8000 (4 层)ct扫描仪。准直5mm,间隔5mm,15例行横断面平扫,扫描范围由下枕部至主动脉弓,其中5例同时行ct 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80~100ml,流率3.0ml/s,注射对比剂后60s扫描。
2 结果
2.1  ct表现
(1) 病变特点: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脂肪蓄积增厚,累及颈部、项部、上背部、下枕部及面颊部,无明
显肿块形态病灶,病变无明显包膜,蓄积脂肪内无骨化或钙化病灶,有纤细纤维间隔,未见伴发其他肿
瘤,病变左右对称(图1)。
(2)累及区域:累及颈前舌骨下区16 例,颈前舌骨上区14 例,胸锁乳突肌深面15 例,颈后区皮下15 例,脊柱旁肌肉间隙11 例,上背部皮下10 例,下枕部皮下9例,斜方肌深面8例,双侧锁骨上窝7例,胸骨切迹7 例,面颊部4 例,气管前5 例,颈椎前间隙3 例,喉旁间隙1例(图2~7)。累及颈前区者病变累及浅筋膜深面16例,累及皮下者3例。会厌前间隙及上纵隔内未见明显脂肪蓄积。
(3)其他改变:胸锁乳突肌变细、移位8例,脊柱旁肌肉变细5例,颈鞘内血管移位4例,颌下腺变细1例,1例左侧颈内静脉变细。气管未见受累变窄。
1.2   手术及病理
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肿物部分切除。术中见所有患者颈部肿物均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堆积而成,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范围广泛,边界不清。病理上颈部切除肿物均为成熟脂肪组织,可部分被覆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其间杂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图8)。
3 讨论
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也称madelung’s 病、launois-bensaude 病、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肥颈综
合征等。最早由brodie于1846年报道,1888年madelung作了较详尽的描述,1898 年launois 和bensaude 进一步描述了该病,并把该病定义为多发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病变弥漫累及颈部、上背部、腹部及腹股沟。该病病因未明,60%~90%与长期过度饮酒有关,也可见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病、高血压、肾小管酸中毒、巨细胞性贫血以及周围神经疾患。目前,有学者认为,该病发生与线粒体的trna-赖氨酸基因8344位点突变相关,可能因此促使脂质代谢发生障碍。bsl 多发于30~60岁,男女发病比率约为6:1,以往地中海地区报道较多。bsl 预后良好,恶性变少见,但可同时伴发其他肿瘤,戒酒后病变并不能自动痊愈。
临床上常把bsl分为两型:ι型表现为身体表面圆形、无包膜脂肪肿物,对称性分布于身体上部,四肢远端部分不受累,纵隔脂肪蓄积可压迫气管、食管和上腔静脉产生相应症状;π型脂肪蓄积常弥漫累及皮下脂肪层,酷似单纯肥胖,纵隔内常无脂肪性占位病变。carlsen 主张把先天性者列为第ш型,该型病变主要累及躯干。
bsl具有特征性ct表现,即颈项部、下枕部、上背部脂肪组织蓄积增厚,可累及皮下或肌肉间隙,脂肪蓄积处没有包膜形成,不形成肿块,蓄积脂肪内可有线状或网状纤维间隔,病变常常左右对称,颈部肌肉可受压、变细,蓄积脂肪组织内可有钙化或骨化。本组资料显示,颈前舌骨上区、颈前舌骨下区、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后区皮下、脊柱旁肌肉间隙、上背部皮下、下枕部皮下、斜方肌深面、双侧锁骨上窝及胸骨切迹为脂肪蓄积好发部位,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本组患者颈部蓄积脂肪组织内未见钙化和骨化,可能为国人bsl特有表现。临床上常常依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诊断,实验室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ct 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颈部多发性脂肪瘤、家族性脂肪瘤病、脂肪垫、疼痛性肥胖症及脂肪肉瘤等。
颈部多发性脂肪瘤表现为颈部多发脂肪组织肿块,有包膜,病变范围局限;
家族性脂肪瘤病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患者具有多发脂肪瘤,具有包膜,主要累及前臂及大腿,颈部及肩部不受累,家族性发病为其特点;
脂肪垫多见于成年男性,发生于肩部,表现为肩部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无包膜;
疼痛性肥胖症表现为全身肥胖伴有脂肪肿块,疼痛和压痛为其典型临床表现;脂肪肉瘤多为单发,常表现为局部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可出现疼痛、压痛和局部功能障碍,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
bsl常常采用脂肪切除术或脂肪抽吸术治疗。术前准确评价病变的范围及正常结构———主要是血管结构的情况,对手术至关重要。ct可以准确显示脂肪蓄积的部位、范围、厚度,可以清晰显示血管走行以及病变和血管的关系,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实施脂肪切除或抽吸术有重要价值。






图1 男,42 岁。ct示脂肪蓄积见于胸锁乳突肌深面、脊柱旁肌肉间隙及颈后皮下,无包膜,左右对称
图2  男,50 岁。ct 示脂肪蓄积见于胸锁乳突肌深面、脊柱旁肌肉间隙、颈动脉鞘后方、斜方肌深面及颈后皮下,左右对称,无包膜
图3与图2同一病例。ct示脂肪蓄积见于颈前舌骨上区、椎前间隙、胸锁乳突肌深面、脊柱旁肌肉间隙及颈后皮下,左右对称,无包膜
图4   男,49 岁。ct示脂肪蓄积见于颈前舌骨下区皮下和浅筋膜下、胸锁乳突肌深面及颈后皮下,左右对称,无包膜
图5  男,60 岁。ct示脂肪蓄积见于双侧锁骨上窝、气管前间隙、椎前间隙及上背部皮下,
左右基本对称,无包膜
图6  与图5 同一病例。ct 示右侧下枕部皮下脂肪蓄积增厚
图7 与图1 同一病例。ct 示胸骨切迹内及上背部皮下脂肪蓄积增厚
图8 图 1 患者病理片。镜下见成熟脂肪组织,部分被覆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内杂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he× 40)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9-4-1 22:59:5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4-1 23: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2 06: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2 07: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这样看来,本病并不是罕见病,这篇文章报道16例,中山市的常住人口约243万人,则其发病率至少为6.6/百万人。文献上报道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病太容易诊断——或者说太容易误诊为“颈部皮下脂肪沉积”——而不去报道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262: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头颈部ct分析

以下是引用翁志蓬在2009-4-1 23:53:00的发言:[br]学习了,谢谢。[br]这样看来,本病并不是罕见病,这篇文章报道16例,中山市的常住人口约243万人,则其发病率至少为6.6/百万人。文献上报道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病太容易诊断——或者说太容易误诊为“颈部皮下脂肪沉积”——而不去报道而已。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4-3 07: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4-3 1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当下来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4-5 0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6 02: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9 22: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