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05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脑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其上接间脑,下连脊髓,后有小脑。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有第四脑室,室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借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是脑桥和脊髓之间的部分,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其腹侧面有与脊髓相同的前正中裂,裂的上部两侧有一对纵行隆起,称锥体,内有皮质脊髓束通过。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锥体的下部左右交叉,构成锥体交叉。锥体的外侧有一卵圆形隆起,称为橄榄。锥体与橄榄之间的前外侧沟内有舌下神经根穿出。在橄榄后方的沟称橄榄后沟,自上而下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附着。
脑桥是延髓与中脑之间较膨大的部分,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是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脑桥腹侧面宽阔膨隆称脑桥基底部,正中有一纵行的浅沟,称基底沟,有基底动脉通过。基底部的外侧逐渐变窄,与背侧的小脑相连称脑桥臂(小脑中脚),上面连有三叉神经根。
中脑腹侧面有两个粗大的柱状结构称大脑脚,大脑脚之间的凹陷称脚间窝,动眼神经根由此出脑。
  
(2)背侧面  延髓下部后正中沟两侧各有两个纵行隆起,由内侧向外侧分别是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图5-7)。延髓背侧面上部与脑桥共同形成一菱形凹窝,称菱形窝,构成第四脑室底。室底上半的外侧壁为结合臂(小脑上脚),中夹簿层的前髓帆。它构成第四脑室顶的上部。
中脑的背侧面有上、下两对隆起,上方的一对称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方的一对称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下丘的下方连有滑车神经根。上、下丘合称四叠体。
(3)第四脑室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其底称菱形窝,由延髓的上部及脑桥的背侧面形成。第四脑室顶的前部由结合臂和前髓帆形成,后部由后随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部分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缠绕成丛突入室腔,成为第四脑室脉络丛,能产生脑脊液。第四脑室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其正中孔位于菱形窝下角尖部的正上方;外侧孔成对,位于菱形窝外侧角背侧的外侧隐窝的尖端。
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有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1)脑神经核  与脑神经相连,又分为脑神经运动核和脑神经感觉核。脑神经核的名称和位置多与其相连的脑神经的名称和连脑部位大致对应。
(2)非脑神经核  不与脑神经相连,如延髓中的薄束核、楔束核,中脑内的黑质和红核等。
(3)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及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冲动,起自薄束核和楔束核,止于丘脑;脊髓丘系来自脊髓,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压觉的冲动,止于丘脑;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压觉的冲动,起自脑干,止于丘脑;外侧丘系起自蜗神经核,传导听觉冲动,止于后丘脑。
(4)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起自大脑皮层,下行到脊髓,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管理头面部骨骼肌及咽喉肌的随意运动,起自大脑皮层,止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大脑皮质与小脑、脊髓相互联系的上、下行纤维束必须经过脑干。
(2)反射功能  脑干内有多个反射的低级中枢,如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这两个中枢又称“生命中枢”。另外,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8-13 21:4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的这些资料很好啊,辛苦了。对年轻医生很有用啊,近来招收年轻医生,回答问题,很多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要是看看你发的这些资料,不是就简单了啊。努力啊,我看你注册时间短,也很年轻吧,你这样努力,将来一定很有前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13 23: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15 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脑干

以下是引用黑白光影在2009-8-13 15:52:00的发言:[br]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16 16: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