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5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线诊断学问答(十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0、什么是肺纤维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内广泛纤维化,并在临床上有呼吸功能低下,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时,称之为肺纤维症。
肺纤维症的原因不同,其中包括:1、炎症;2、抗癌药物降压药物;3、农药、各种粉尘;4、胶原病、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慢性支气管炎;5、原因不明,如持发性肺纤维症(hamman-rich综合征)。
在肺纤维症的诊断中,x线检查占重要位置。其x线表现为:1、粟粒状病灶,一般直径不超过2mm;2、蜂窝状阴影,大小不同;3、现状阴影:a线,b线;4、斑状、大块状及磨玻璃密度阴影;5、不规则索条状阴影;6、肺纹理紊乱;7、叶间移位,纵隔移位,横膈升高,肺门上升。
我们认为,在x线胸片或荧光屏上发现肺纤维症时应力争查清肺纤维症的原因。方法是:1、详细询问病史;2、了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如有无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等;3、有条件的话可做些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清r球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91、什么是肺部炎性假瘤?
在x线诊断工作中,有时把一些肺内球形病灶阴影诊断为肺癌、肺结核或慢性炎症等,但术后病理报告为肺部炎性假瘤。到底什么是肺部炎性假瘤呢?有人认为它是某些非特异性炎症所至的肺内肿瘤样病变,在x线上表现为肺内瘤样肿块,而在病理上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或炎症的结局,即在病理上并非肿瘤。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对这类病变有各种命名,如组织细胞瘤、黄色瘤、黄色纤维瘤、炎症后假瘤、黄色肉芽肿、浆细胞肉芽肿、假性淋巴瘤、硬化性血管瘤等。由于组织相较复杂,有时可恶诊为癌或肉瘤。也有人认为上述各种名称是肺部炎性假瘤的不同类型。还有人将肺部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分成两类:1、圆形密度均匀的肿块阴影,在病理上大多数是黄色肉芽肿和浆细胞肉芽肿;2、肺部表现很象淋巴瘤,可表现为多发团块状及不规则阴影,可伴有充气支气管影像,在病理上主要是小淋巴球。
如何诊断肺部炎性假瘤呢?肺部炎性假瘤一般临床上症状轻微,在x线上多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其直径可2~3cm、4~5cm或更大。病灶的边缘多清楚整齐,也有时呈毛糙的边缘,并有切迹,单发多见,也可多发。在动态观察下可较长时间无改变,但也可又增大或缩小。我们认为,指出肺部炎性假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将其它肺部疾病一一排除后,才可诊断肺部炎性假瘤。当与恶性肿瘤鉴别有困难时,开胸探查及手术切除是必要的。本病切除之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偶尔也可发现癌变。

92、结节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一般都把多脏器病变、活检、抗原皮内试验、明显的胸内x线改变、激素治疗有效等作为诊断结节病的根据。但是在临床上发现多脏器发病的机会并不多;当触不到表浅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结节时,无法进行活检;许多医院目前尚不能开展抗原皮内试验;据统计,75%~90%的结节病人在胸片上只有淋巴结肿大而无肺内病变,因而难以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肺癌、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有的病理在抗痨治疗1~2月后肿大淋巴结消退,但此时很难鉴别是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自行消退呢,还是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
那么,结节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把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诊断更为实际。当病人无明确的临床症状,x线片上发现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时,即提示结节病的可能性。如果临床上具有典型的结节病表现时,例如皮下结节、泪腺肿大、腮腺肿大、眼部病变等,也可做出结节病的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是与肺癌、淋巴瘤、结核等进行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结节病的急性期,经激素治疗之后肿大淋巴结消退较快,而在结节病的慢性期则消退较慢。当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而另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轻微时,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而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轻微时,也很容易造成误诊。此时应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胸片正侧位、体层摄影及ct等, 认真寻找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证据,这对于结节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93、什么是肺部假性淋巴瘤?
1963年salzstein氏首先报告了肺部假性淋巴瘤。假性淋巴瘤是一种慢性炎症,其病灶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网织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分布在肺血管及小气道周围,并有淋巴滤泡伴生殖中心形成。本病一般不累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在病理上诊断肺部假性淋巴瘤的条件是:1、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中心,各种炎型细胞混合存在;2、可见生殖中心;3、一般不累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生于中、老年。多无临床症状,常于胸部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偶有发热、咳嗽、胸痛、疲乏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颇似结核或其他感染。假性淋巴瘤常伴有干燥综合症或免疫r球蛋白增多。
本病在x线上表现为肿块状或浸润样阴影,可发生于肺部的任何部位。60%表现为肿块状阴影,病灶大小多为2~4cm,近胸膜侧的病灶边缘不整。也可表现为楔形阴影。病灶中可有支气管气相存在。在ct影像上,本病也表现为肿块或浸润样病灶。因病灶中血管不丰富,一般无强化表现。

94、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表现是什么?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病理变化是:血液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肺泡及其领接的基质中,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巨细胞反应。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可分为两类:1、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二尖瓣狭窄所至得肺含铁血黄色沉着症诊断比较容易,临床上有长期二尖瓣狭窄历史,在x线上除可见心脏的异常表现外,多于两肺中下野出现粟粒结节状阴影,大小及分布不均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比较少见,多发生在儿童,以反复大量咯血、发烧等症状为特点。化验检查可发现缺铁性贫血。在x线上两肺叶可见粟粒大的结节阴影,大小和分布均匀,有时均匀分布的细小结节阴影可使两肺??????璃样密度。一般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是一致的,即大量咯血时肺内出现病灶阴影,咯血好转时肺内病灶亦减少或消失,往往2~3日内即可出现明显的动态变化。

95、“dic”在肺野上能发现什么样的变化?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恶性肿瘤、重度感染及休克等情况下。dic时在血管内形成多发血栓,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减少,一般血小板可少于10万/mm3,纤维蛋白讲解(即fdp)增加,dic初期可在20~40ug/ml以上。其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类:
1、因血栓或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症状:如急性肾功能不全、全身痉挛、休克、心肌梗塞、呼吸困难等。
2、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
dic在胸片上可引起两种变化:1、肺梗塞;2、休克肺表现。由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出现肺梗塞不难理解,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底向胸膜面的三角形阴影,或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并可伴有胸腔少量积液和横膈升高。那么dic为什么回有休克肺表现呢?临床证明休克在不同程度上可引起dic,反之dic又可引起休克或使之恶化。休克肺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充血、出血、水肿和局限性肺不张,末期可出现广泛的肺纤维化。有人指出,严重的肺充血、间质水肿及支气管、血管周围出血发生在休克后12~24小时,24~48小时肺泡内出血或水肿更明显,48~72小时整个肺野出血实变。这些病理改变在x线上表现为肺部广泛的斑片状阴影,中心部明显。同时有血管纹理增强,边缘模糊。病变发展迅速,但也可逐渐发展。此外dic患者也常合并有肺部感染。因此在分析dic病人的胸片时应想到肺梗塞、休克肺及肺部感染三个方面。

96、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在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胸内病变中,以胸部感染最常见。此外还能见到以下改变:1、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胸腔积液;3、肺内浸润。在这三种表现中以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较多见,而肺内浸润较少。一般来说颗粒性白血病引起胸内病变比淋巴白血病少。有人报告,急性白血病肺部浸润的部位为肺泡间隔、支气管和血管周围以及胸膜下。
急性白血病肺部感染较多见,据报道其发生率为20~30%,甚至达80%左右。肺部感染占白血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急性白血病患者作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肺炎的机会比发现白血病浸润的机会要多,意义也更大。肺部感染可发生于白血病各期,如进入缓解期,缓解期和末期。其病源可为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在感染途径方面,可经支气管感染,也可经血行感染。因此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细菌经气道感染时,可于一肺或两肺形成限局性病灶,表现为小点状、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血行感染时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结节与斑片状阴影。与进入缓解期不同的末期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改变。病变的经过与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关系很大。随着中性白细胞增加,病变可逐渐吸收。
真菌感染多为突然出现的小结节状或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不好鉴别。有人认为真菌感染与血中淋巴细胞减少有一定关系,末期多发生真菌感染。但必须指出,末期肺部x线表现比较复杂,感染和白血病浸润可同时存在。
白血病合并肺部感染比较多见,多见于进入缓解期。初期x线表现多种多样,缺乏临床症状,因此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97、非开放性胸部外伤可以引起肺部什么样的变化?
非开放型胸部外伤所引起的肺部变化是各种各样的,最常见的是肺挫伤。此时由于肺裂伤,肺泡、血管或支气管壁的间质发生出血或水肿。据不同著者统计,约有72.0%~75.8%的非开放性胸部外伤患者有此种改变。在x线上,肺泡出血可呈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的间质变化则可呈线条状阴影,二者常同时存在,多发生在直接受外力的部位,约在伤后6小时内出现,24~48小时后开始消失,3~4日恢复正常。外伤性肺囊肿及肺血肿比肺挫伤少见,有人分析200例非开放性胸部外伤,发现这种变化仅占7%。外伤性肺囊肿,可于受伤后立即或经数日后出现,发生在30岁以下者占85%,在x线上多呈单发薄壁囊腔,多数有液平。囊内充满血液时即为血肿,肺内血肿可表现为球形阴影。外伤性肺囊肿平均6周可消失而血肿则平均17周消失。此外肺不张、肺气肿、肺疝等均是少见的表现。

98、哪些表现容易误诊为胸膜增厚?
诊断胸膜增厚粘连一般并不困难,但有时从荧屏上区别胸膜增厚粘连与胸腔少量积液也不容易,甚至可以误诊。有时一些其它影像可误为胸膜病变,如:
(1)横膈上天幕状阴影:横膈天幕状阴影不仅见于胸膜粘连。例如,因为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深吸气时膈肌受肋骨的牵引,也可形成类似天幕状的影像。肺气肿时也可见这种表现。
(2)肋膈角钝:一般两侧肋膈窦发育相同,因而可用两侧对比方法,观察两侧肋膈角是否变钝。切不可将肺气肿病人两侧肋膈角变钝误诊为胸膜粘连。最好采用斜位或侧弯位,借呼吸气观察,也可立卧位对照观察,必要时可做短期复查。
(3)胸廓内面伴随阴影:有时可将胸廓内面伴随阴影误认为胸膜增厚。此影可能为软组织所构成。正常人左右对称,厚约1~2mm,肥胖者可达1cm。其与胸膜病变的区别是前者上宽下窄,后者上窄下宽。
(4)第一、二肋骨伴随阴影:为胸膜在肺尖反折处及胸膜外肋骨下的软组织所构成。在胸片上可见其位于第一、二肋骨的下缘,正常时厚1~2mm,注意不要误诊为胸膜增厚。

99、什么是肺尖帽?
肺尖胸膜增厚被称为“肺尖帽”。产生肺尖帽的原因为结核或炎症。近年国外有人报导,肺尖肺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胸膜增厚占20.3%,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引起的肺炎。在肺尖帽的诊断中有两个问题比较重要。
(1)诊断标准:明显的肺尖胸膜增厚诊断并不困难,肺尖胸膜增厚征象之一是第二肋骨伴随阴影增厚和变形,有人认为第二肋骨伴随阴影正常为1~2mm,我们分析了375例健康体检者胸片,发现第二肋骨伴随影2~4mm者占55.1%,我们认为第二肋骨伴随影大于4mm以上者应视为异常。
(2)肺尖帽x线诊断的可靠性:有一著者分析100例x线与尸检对照材料,x线照片上发现肺尖胸膜增厚39例,尸检发现肺尖胸膜增厚为33例,但其中x线发现胸膜增厚经病理检查证实者只有17人,尸检发现肺尖胸膜增厚的病例中,有15人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只有18人x线诊断与病理符合。此材料说明有些肺尖胸膜增厚x线上不能显示,有些病例在x线上呈现出肺尖胸膜增厚影像而实际上并没有肺尖胸膜增厚。可见肺尖胸膜增厚的x线诊断可靠性不大。

100、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叶间积液?
叶间积液的x线表现有:1、阴影在叶间裂部位(右侧水平裂及斜裂,左侧斜裂);2、阴影呈梭形,其长轴与叶间裂的长轴一致;3、阴影边缘清楚。
发现叶间积液后应尽力寻找对于判断叶间积液性质有意义的x线征象。引起叶间积液的常见原因有:
(1)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叶间积液:此时应注意双肋膈角是否同时有积液和心影大小。这种叶间积液可随心功能改善而消失,有人称之为“消失肿瘤”(vanishing tumor)。geffer氏认为诊断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叶间积液的标准有二:1、随着心功能不全而出现叶间积液阴影;2、随着心功能不全的改善阴影消失。
(2)肺的原发癌或转移瘤引起的叶间积液:这时要注意肺内有无肿瘤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是否增大。如不经治疗,这种叶间积液可逐渐增多,化疗或放疗后可消失。
(3)结核性叶间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胸腔积液并存。诊断时要注意肺内有无结核灶。结核性叶间积液经抗痨治疗可逐渐吸收。
(4)炎症(包括细菌性及病毒性等),引起的叶间积液,这种积液常随炎症的好转而吸收。
叶间积液还可由其它原因引起,因较少见,不在此赘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8-13 01: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13 04: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