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某种程度上能不能理解与被理的关键不在于年龄的差别,而在于交往双方心理的成熟度。否则怎么会有“忘年交”呢?当然真诚是基础,渴望是依托,毕竟理解与被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事实上,不管是在现实还是网络,无论你怎样真诚,你怎样的温文尔雅,怎样的和蔼可亲,你都不可能接受周围所有的人,因为你的心也有疲惫不堪的时候,你也有想享受寂静孤独的那一刻, 这一刻便是为了能够认真地默读自己,品读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学习中慢慢地成熟着自己。
当自己失败的时候,请看看别人的不足,再想想自己的长处,便不会萎靡不振,陷入自卑的泥潭不能自拨;当自己成功的时候,请看看别人的优点,再找找自己的缺憾,便不会狂妄自大,走进高处不胜寒的境地。立身于世,要想赢得一份恬淡的情怀,不能不均衡自己的心理感觉,不能不调节自己行为,让自己总能保持着“珍惜”的理念,珍惜每一份铭心刻骨的真挚情感,珍惜每一个真正的敌人,珍惜每一个曾经心灰意冷的挫折,珍惜每一次失魂落魄的失败,珍惜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珍惜……这样便能从敌人身上,还有挫折、失败和成功的过程中学到许多许多不曾经历时难以感悟到的东西。
将心比心,就一定能理解别人;付出真诚,就一定能被别人理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珍爱生命中的所有。合情合理地享受着珍惜带来点滴快乐,真心实意地珍惜着理解与被理解的片段,将会使生命充满生机和无穷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