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3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方图与数字医学影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6 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直方图与数字医学影像的初探
zhuzhiyuan  2005.4.25

序言:
今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影像已经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在照相业和医学影像业,数字影像尤其贴近生活。在微机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欣然接受了这一进步,并且沉浸于喜悦中。人们正在努力地学习,力图尽快的驾驭这些新鲜事物。对此,照相业的厂商已经提供了用其直方图判断照片质量的要求。在医学影像业,厂商大多提供了其影像的直方图功能。但是,对影像直方图的使用,许多人似乎不甚明确。同时,传统的x线片也未涉及直方图的使用。针对于此,直方图与医学影像之间关系的讨论就显得很有必要。此处的讨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讨论的涉及范围可能比较大,有使用人员和制造人员。在医学影像领域应包括:影像医师,影像技师,设备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各类技术人员着重关心的问题可能有所侧重,但是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更好地发挥医学影像的作用。

一 直方图的概念
直方图(histogram)源于统计频数表(frequency table),是用于研究某群体的数值分布规律的一个统计描述(图表)。直方图的描绘方法:首先找出数值的极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其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将极差做适当的分组,组段数与数据的量有关,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最后分组统计,以组的代表值为纵坐标,以组频数为横坐标,所列制的表格是频数表;对换两个坐标制成的条形图为直方图。
直方图有集中趋势、分散趋势这两个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等属性。
用途:可以揭示其分布的特征和类型,便于计算指标和统计分析处理,判断某些数值的概率等。

这是直方图的原始概念,由此发展出现图象处理中的灰度直方图概念。

灰度直方图  是数字影像的一种数学统计图表。由于医学数字影像的特殊性,灰度影像居多,影像直方图是由影像每一个亮度(灰度)值与其累计数目描绘出来的象素数—灰度值图形,也称灰度直方图,简称直方图。直方图的横坐标是亮度(灰度)值;纵坐标为频数(百分数或是实际次数),绘制方法同上。
图象处理中指出影像直方图的性质:
1.        直方图只有灰度次数(频数)信息,而没有位置信息。就是只包含了某灰度值出现的概率,不反映其位置的信息。
2.        一幅图象可唯一地计算出对应的直方图,但不同的图象可以由相同的直方图。既图象与直方图之间可以有一种多对一的关系。
3.        图象各个子区的直方图之和等于全图的直方图。
直方图的用途:
1.        图象数字化时选择的参数依据,使图象具有良好的动态范围。
2.        作为图象处理的基础,处理图象。

这个灰度直方图的概念是准确的,在性质和用途方面偏重图象处理,应做适当补充。

影像直方图概念
影像直方图是数字影像的一种数学统计图表,是由影像每一个亮度值与其累计数目描绘出来的象素数—亮度值条形图,简称直方图。绘制方法:直方图的横坐标是亮度(灰度)值;纵坐标为频数(百分数或是实际次数);分组的依据是数据的总动态范围。彩色影像可分解为三基色,分别处理后合成彩色影像。
其性质包括:
1.        集中趋势、分散趋势和直方图分布类型。
2.        直方图只有亮度次数(频数)信息,而没有位置信息。
3.        一幅影像可唯一地计算出对应的直方图,但不同的影像可以由相同的直方图。
4.        影像各个子区的直方图之和等于全图的直方图。
直方图的用途
1.        利用其分布的特征和类型,便于分析和计算指标等。
2.        影像数字化时选择的参数依据。
3.        利用直方图做影像处理的基础。
4.        用直方图判断某些数值的概率。
5.        利用直方图别做影像显示的基础。

二 直方图的简单识
直方图的形式
直方图有两种绘制形式:一种是实心黑柱排列,结果黑的部分为有记数部分。这种画法真实。另一种画法只绘制其轮廓线,线下是记数面积。这种图形美观一些。通常,直方图与窗宽/窗高一同出现,以帮助影像显示。还可以同时提供还原曲线和灰度对照条。见图1。图1下方黑,白条中间为显示灰度条,总宽度为窗宽,中心点为窗高,可以调整。与直方图交叉的曲线是还原曲线,某些(设备)曲线的线性可以调节。
[img][/img]
图1
窗宽/窗高一般均给出具体数字,并在图下以某种形式标注位置,供使用参考。见图2。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是系统动态范围,超出动态范围的部分无法显示。这种动态范围需要系统硬件作为保证。窗宽,窗高可以直接修改数字,或是经调节按钮变更。
[img][/img]
图2
直方图的识别
在照射区没有被检查物体时,数字影像全部是背景,应为全黑。它的直方图在低亮度一侧出现一个比较狭窄的正态分布的峰柱。其顶部常超出图表,基底两侧有过度区,这是板子暴光影像。每个板子在系统中有一个基本的直方图,随着摄影条件的变化,直方图的位置会有一定的改变;随着检查部位的增大,背景直方图的面积减小,直至消失。见图3。直方图的不对称与采集板边缘暴光不足有关。
[img][/img]
图3
1 肢体影像的直方图
这里所说的肢体影像是指平板被(检查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26 12:34 | 只看该作者

抱歉:插图顺序反了,而且全放在最后了。

抱歉:插图顺序反了,而且全放在最后了。可能我的操作有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08:08 | 只看该作者

直方图实验

直方图与摄片条件的实验
zhuhziyuan 2005-5-26

为了对比不同摄影条件对相同物体和设备的大致影响。
设备:安科an6150全功能dr。检查一瓶矿泉水。
方法:dr检测面向上平放,加装活动滤线器。将矿泉水瓶(满)平放于检测面上,使用超低条件,较低条件和较高条件摄片,对摄取的影像进行直方图和影像质量的分析。
结果:
三幅影像4096/2048(w/h)见图1。上图超低条件,下图较高条件。

各部分的直方图见图2。中间为被检查物体,右侧一列图为背景。

局部放大,窗口调整后影像见图3。

1 标准窗位显示(图1):随着摄片条件增加,影像黑化度增加。
2 直方图显示(图2):
随着摄片条件增加,直方图整体向高密度方向移动,直方图的动态范围变化不明显;
影像背景峰的形态无明显变化,动态范围变化同样不明显;
被检查物直方图的形态随着摄片条件增加,形态有所改变,动态范围变化同样不明显。
3 局部放大影像显示:
超低条件影像的影像燥声最明显,即颗粒粗糙,小白点多,背景内可见;
较低条件影像的影像燥声明显,即颗粒粗糙,小白点主要位于物体内;
较高条件影像的影像无明显燥声,影像与背景内无明确的斑点,细节清楚。
窗口参数调整后,影像的亮度/对比度可以达到同等水平。

讨论:
随着摄影条件的增加,影像变黑,这是正常的规律。由于数字影像可以在后期调整影像的亮度/对比度,因此不必象平片那样严格要求摄片条件,摄片条件的宽容度要大一些。在一定范围内,影像数据动态范围相对稳定,支持这种宽容度。
超低和较低条件时,影像出现明显的燥声,而较高条件不存在明显的影像燥声。所以,摄片时应避免过低条件,以避免增大燥声。
由于被检查物体的影像,随变化直方图形态有所改变。所以,对数字影像摄影条件的研究,有利于显示被检查物体的特性,应当是使用者研究的主要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18 05:55 | 只看该作者
好啊,图像处理是推进影像数字化的最大最有力的支持。
楼主要多多谈谈图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23 19:32 | 只看该作者
[emb10]楼主要多多谈谈图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28 06:59 | 只看该作者
图处:就是“图像处理”的简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