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转载一篇相关研究性论文供楼主参考.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目的:讨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1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ct扫描、及e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ct及ect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8.8%、43.8%及87.5%,x线、ct及ect检查的准确性分别为45.8%、68.5%及91.7%。结论:ect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满意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诊断;ect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早期未作出正确诊断,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股骨头将发生塌陷,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因此,anfh的影像学研究对本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24髋),男9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41岁。均因髋部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就诊,4例有髋关节外伤史。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根据ficat[1]分期,本组病列0期2髋,ⅰ期11髋,ⅱ期3髋。x线片检查:3例患者一侧股骨头骨质疏松或散在囊性变,余病例均为阴性。全部病例均行ct和ect检查。
2 结果
ct检查:6例一侧,1例双侧股骨头呈骨质疏松、局部硬化或囊性病变,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余5例双侧股骨头均正常。ect检查:10例出现一侧放射性活性异常,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x线诊断为一侧股骨头坏死者ect发现双侧股骨头均有放射性活性异常,1例ct及ect均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x线、ct及ect均诊断为一侧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出现另侧髋又出现疼痛,再作ect检查另侧髋关节亦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本组12例患者16个股骨头均经手术治疗(钻孔减压、带血管髂骨瓣移植)。术后病理检查16个股骨头均符合缺血性坏死。
3 讨论
3.1 x线、ct及ect检查对anfh早期诊断的敏感度。
股骨头血循环障碍时,一般10d内缺血骨保持原有密度,与邻近骨不能区分。6~8周后坏死骨边缘才被吸收,死骨周围形成带状低密度区。故x线片检查对早期诊断anfh有一定限制。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为41%[2],本组为18.8%,其准确性为45.8%。较文献报道低,这与本组病例均为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关。ct扫描一般依据骨小梁的形态分布异常,以及骨性关节面中断、破坏等征象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同样要等到骨坏死的修复过程造成骨组织改变时才能作出诊断。故其敏感度仍受到限制。但因其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清晰度高,其敏感度较x线片检查高,通常比普通x线片诊断anfh提早3个月到半年时间[3]。本组病例敏感度为43.8% ,准确性为68.5%。ect检查由于它能反映骨组织代谢及形态学改变,故比x线片及ct检查的敏感性均高。从九十年代初起ect逐渐发展为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4](图1~3)。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为88.5%[5],本组病例的敏感度87.5%,准确性91.7%。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当然ect检查亦有不足之处,它需双侧对比观察,当双侧股骨头先后发生缺血坏死时,后发病的股骨头早期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本组出现2例。故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应注意观察对侧股骨头情况,尽量避免假阴性出现。因为非创伤性缺血坏死有50%左右的患者易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1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ect征象。
髋关节的ect表现通常分为6级:(1)正常。(2)放射性稀疏区。(3)放射性稀疏同时伴有局部放射性浓集。(4)环形区域放射性浓集伴中央缺损。(5)局部区域放射性浓聚。(6)弥漫性或不规则放射性浓集。其中2~4项为股骨头坏死征象。ect半定量法测定头/干比值,右侧为3.89±0.54,左侧为3.86±0.6。通过动态观察其变化可比x线片提前6~12个月发现病变。儿童perthes病早期放射性核素摄取下降。若缺损出现充填现象,可望恢复。如摄取持续增长,则病变发展。股骨颈骨折如4个月后放射性核素摄取明显升高,提示坏死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术后放射性核素摄取逐渐下降,6个月恢复到正常,若术后半年核素摄取活力明显升高,则病变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第7期,作者 杜明奎,杨传铎,邢文彦等)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5-10-11 14:59:41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