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2231:头颅C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4月,3月前颅内出血,现复查.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5-11-20 19:43:41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1-21 00:54 | 只看该作者
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后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1-21 02:01 | 只看该作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源于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上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脑内出血,其病理基础是窒息缺氧影响脑细胞正常功能,使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组织细胞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通透性增高,水、电解质失衡,导致脑水肿,这种弥漫性脑水肿使脑体积重量增加,脑室、脑池随之受压变窄或消失。局部乳酸大量蓄积,又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破坏了脑血流量自动控制功能,导致脑细胞坏死,而脑血管的静脉瘀血及缺氧又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血液外渗,出现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产伤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基于以上机理,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的脑低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和缺氧性颅内出血。一般认为,窒息越重,脑损伤也就越严重,脑水肿在中、重度以上者,多数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指出颅内出血,早产婴儿比足月婴儿发生率高,早产婴儿出血部位多见于室管膜下并易扩散,足月婴儿是由于血管调节,凝血机制差,颅内出血多见于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大脑镰、天幕部位。
ct能直观地反映脑缺氧缺血性改变,发病后24~48h,ct扫描即可见低密度区,以分水岭区、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多见。表现为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呈弥漫性或两侧不对称的低密度影,伴灰-白质界限模糊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而丘脑、脑干和小脑密度相对较高,侧脑室受压变窄,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质或脑室内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1-21 02:22 | 只看该作者
缺血缺氧性脑病.3楼分析的真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1-21 02:48 | 只看该作者
缺血缺氧性脑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1-21 0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1-21 03:1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脑大面积水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1-21 03:24 | 只看该作者
患者是不是手术了
4天前的片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1-21 0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1-21 03:36 | 只看该作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