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侵犯脊椎骨,但进行手术治疗者的比例相对较少。病主要发生于儿童,但成人也不少。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疼痛和压痛,常有脊柱轻度后突,可出现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并非都引起扁平椎,这与患者年龄及病变存在时间密切相关。成年人较少引起扁平椎,在儿童则较容易引起扁平椎,但这已是后期表现,病变早期主要是骨质破坏,骨密度呈非均匀性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塌陷变扁,骨密度往往呈非均匀性增高,但于正位片上可呈均匀性增高。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另一特点是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无论椎体塌陷变扁的程度如何,椎间隙通常都不变窄,往往椎体变扁越明显椎间隙增宽越容易显示,但也有例外。李健民等[6]报告有3例椎间隙变窄,但手术时并未见到椎间盘破坏或变性坏死,通过ct或mri检查明确有无椎间盘破坏或真正的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也较常见,特别是发生在颈椎和胸椎者,但其肿胀程度一般较轻,脊椎附件受累并非罕见。
鉴别诊断:脊柱结核:椎间隙往往狭窄并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而嗜酸性肉芽肿往往正常或稍增宽,较少出现椎间隙明显狭窄,多数只侵犯一个椎体。两病虽都可出现椎旁软组织肿胀像,但结核更明显、更常见,ct检查可证实其为椎旁脓肿,有别于肉芽肿所致的椎旁软组织肿胀。中心型椎体结核有时椎体也可变得很扁,但其密度多数不增高,常为不规则减低,在ct上易见到死骨,椎体上下缘或边缘亦可发生骨质破坏而不规则。嗜酸性肉芽肿则常引起典型的扁平椎,密度增高,椎体上下缘比较规则。
脊柱骨转移性肿瘤:大部分发生于中年以上,常多发,可有恶性肿瘤病史,病情重,常早期侵犯椎弓根,虽然椎体也可变得很扁,但很少呈典型扁平椎表现,其密度往往减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常见于儿童,多为单发,一般情况较好,虽然椎弓根也可受累,但较少见,更常引起典型的扁平椎,横径增加,密度增高。定期摄片复查,前者发展快,椎骨进行性破坏,后者可缓解,椎体高度可逐渐恢复。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9-5-5 22:06:56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