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348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全真模拟及解析部分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及2011年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全真模拟及解析两书的编写,并任副主编。
  再此向我的恩师
  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王国华主任
    致谢!
现将2010年版本笔者编写的试题及答案上传。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医影在线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010年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全真模拟及解析

作者: 王国华,张通,孙继泽 主编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 出版日期:

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2001年正式实施以来,目前该考试体系已趋制度化,实行了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医药卫生专业人员惟有考试合格而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011年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全真模拟及解析 即将出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基础知识题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人体的组织可分为4大类,以下哪项除外
A.结缔组织
B.肌组织
C.上皮组织
D.骨组织
E.神经组织    
2.消化系统管道性(中空)器官,如胃、肠等,一般由4层结构构成,以下哪项不是
A.粘膜下层
B.外膜
C.内膜
D.肌层
E.粘膜
3.根据骨的形态分为4类,以下哪项不是
A.长骨
B.颅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E.短骨
4.骨衣,是致密结缔组织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包裹着除关节面和被滑膜覆盖处以外的整个骨。骨衣又称为
A.骨筋膜
B.骨小梁
C.骨松质
D.骨皮质
E.骨膜
5.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间隙
B.关节面、关节盘、韧带
C.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D.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
E.关节盘、关节面、关节腔
6.以下哪个器官不属于淋巴器官
A.淋巴结
B.脾
C.胸腺
D.扁桃体
E.甲状腺
7.以下对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B.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腓骨不参加膝关节的组成。
C.膝关节没有半月板。
D.膝关节属于屈戌关节,其活动主要是屈和伸,可有微量的旋转运动。
E.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8.股骨头关节面中央有一小窝,称为股骨头凹,是以下哪项的附着点
A.股骨头动脉
B.股骨头韧带
C.大收肌
D.耻骨肌
E.缝匠肌
9.以下关于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B.上7对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C.下五对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又称为浮肋。
   D.8~10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构成肋弓。
   E.肋骨是弯曲的条状扁骨。典型肋骨分为一体两端。
10.以下对胸部标线描述错误的是
A.前正中线:是人体正中面与胸前壁相交线。
B.肩胛线:是上肢下垂时,通过肩胛骨上缘所做的水平线。
C.腋前线:是经腋前襞与胸壁相遇处所做的垂线。
D.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做的垂线。
E.胸骨旁线:是经过胸骨线与锁骨中点所做的垂线。
11.脑颅骨中单个的(不成对的)颅骨以下哪项不是
   A.额骨
   B.顶骨
   C.筛骨
   D.碟骨
   E.枕骨
12.蝶骨形似蝶,分为以下四部,哪项不是
   A.蝶骨体
   B.翼突窝
   C.翼突
   D.大翼
   E.小翼
13.参与构成翼点的是
   A.额骨、颞骨、顶骨、蝶骨
   B.额骨、颞骨、顶骨、枕骨
   C.额骨、筛骨、颞骨、枕骨
   D.顶骨、颞骨、枕骨、蝶骨
   E.顶骨、筛骨、颞骨、蝶骨
14.具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髋关节
   B.肩关节
   C.颞下颌关节
   D.肘关节
   E.踝关节
15.颈椎的特有结构是
   A.椎体
   B.椎板
   C.横突孔
   D.上关节突
   E.下关节突
16.与肱骨滑车相关节的是
A.尺骨滑车切迹
B.尺骨鹰嘴
C.桡骨头
D.尺骨头
E.桡切迹
17.关于前组鼻旁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口于上鼻道的筛窦后小房和蝶窦的合称。
B.开口于上鼻道的筛窦和蝶窦的合称。
C.开口于中鼻道的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小房合称。
D.开口于中鼻道的上颌窦、额窦的合称。
E.额窦、上颌窦、筛窦合称。

18.以下关于支气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即第一级支气管。
B.入肺后的主支气管一再分支,直到最细,形似树枝分支,称支气管树。
C.左肺有上、中、下三个叶支气管。
D.叶支气管再分为第三级支气管,称为段支气管。
E.每一个段支气管和与它相连的肺组织合称为一个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19.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以下哪项不是
A.左、右颈干
B.左、右锁骨下干
C.头臂干
D.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E.左、右腰干
20.关于胃的形态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胃具有上、下两口,即贲门与幽门;上下两缘,前后两壁。
   B.胃的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称为胃小弯。
   C.胃小弯与贲门部相连接处形成角度,称为角切迹。
   D.胃的下缘较长,凸向左前下,称为胃大弯。
   E.胃小弯有肝胃韧带附着,比较固定。胃大弯与大网膜相连,活动度较大,可随胃的充盈程度而发生位置变化。
21.关于十二指肠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十二指肠上接幽门,下续空肠,大部分位置固定的一段,全长约25cm。
   B.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光滑无环状襞,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易发部位。
   C.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处。
   D.十二指肠球后部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E.十二指肠悬韧带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22.人体最粗大的静脉是
   A.肝静脉
   B.肾静脉
   C.门静脉
   D.下腔静脉
   E.上腔静脉
23.成人膀胱容量约:
  A.200~300ml
  B.300~500ml
  C.500~800ml
  D.800~1000ml
  E.200~1000ml
24.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防止损伤以下哪条神经。损伤一侧该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A.臂丛神经
  B.颈神经
  C.喉上神经
  D.喉返神经
  E.迷走神经
25.脑神经共几对
   A.八对
   B.九对
   C.十对
   D.十二对
   E.十四对
26.肾门约平哪一椎体高度
   A.胸10椎体
   B.胸11椎体
   C.胸12椎体
   D.腰1椎体
   E.腰2椎体
27.中耳包括以下部分,哪项除外
   A.鼓室
   B.骨迷路
   C.咽鼓管
   D.乳突窦
   E.乳突小房
28.主动脉起始于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房
   D.右心室
   E.冠状动脉根部
29.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多脱向
   A.前上方
   B.后上方
   C.后下方
   D.后方
   E.前下方
30.男性尿道有三处狭窄,第二处狭窄位于
   A.前列腺部
   B.尿道内口
   C.尿道外口
   D.尿道舟状窝
   E.尿道膜部
31.眼是感受可见光刺激的视觉器官,又称视器,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A.眼球和眼副器。
   B.眼球及球内容物
   C.眼球壁及内容物
   D.眼副器及视网膜
   E.眼球及视神经
32.脑干包括
   A.端脑、间脑、延髓
   B.延髓、脑干、脑桥
   C.延髓、间脑、脊髓
   D.延髓、小脑、脑干
   E.延髓、脑桥、中脑
33.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A.胰腺
  B.腮腺
  C.颌下腺
  D.肝脏
  E.脾
34.阑尾的体表投影,通常在
  A.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
  B.脐与右髂前下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
  C.脐右下方8Cm处
  D.耻骨联合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中1/3交界处
  E.耻骨联合与右髂前下棘连线外、中1/3交界处
35.甲状旁腺分泌下列哪种激素,能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A.甲状腺素
  B.促甲状腺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甲状旁腺素
3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
37.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A.组织
  B.器官
  C.细胞
  D.细胞器
  E.分子
38.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刺激
  B.反射
  C.反馈
  D.反应
  E.兴奋
39.抗凝血离心后,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
  A.血细胞容量比
  B.血细胞体积比
  C.血细胞比容
  D.血细胞比率
  E.血细胞比例
40.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5%
  B.5~6%
  C.7~8%
  D.8~10%
  E.10~12%
4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A.7.2~7.3
  B.7.3~7.35
  C.7.35~7.45
  D.7.3~7.6
  E.7.45~7.55
42.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B1
  C.叶酸
  D.铁
  E.微量元素
43.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胰腺
  C.胸腺
  D.所有骨髓腔的骨髓
  E.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的骨髓
4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E.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45.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
  A.肺活量
  B.肺容量
  C.潮气量
  D.残气量
  E.吸入贮备量
46.正常成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
  A.0.70
  B.0.76
  C.0.50
  D.0.84
  E.0.94
47.纯净胃液PH值约为
  A.0.9~1.5
  B.1.5~2.5
  C.2.5~3.5
  D.3.5~5.0
  E.5.0~6.0
48.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A.咽部
  B.食管
  C.胃
  D.小肠
  E.大肠
49.正常成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7天
  B.15天
  C.30天
  D.120天
  E.60天
50.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人体哪个器官产生的
  A.骨髓
  B.肝脏
  C.肺脏
D.肾脏
E.心脏
51.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教授于什么时间发现的
  A.1895年1月8日
B.1896年1月8日
C.1895年11月8日
D.1896年11月8日
E.1895年3月8日
52.产生X线的主要部件是
A.控制台
B.摄影床
C.控制电路
D.高压发生器
E.X线管
53.X线管发生的X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A.连续X线和特征X线
B.连续X线和非特征X线
C.直接X线和间接X线
D.连续X线和散射线
E.连续X线和衍射线
54.目前医用X线管电压均在200kV以下,有99%以上的能量变为
  A.光能
B.声能
C.X线
D.热能
E.其他射线
55.管电压越高,X线的质硬,穿透力就
  A.越强
B.不变
C.越弱
D.不变或变弱
E.不变或变强
56.X线使胶片形成潜影,利用了X线的
  A.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电离作用
E.生物效应。
57.X线的本质是
  A.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
B.声波
C.能量
D.光
E.微波
58.在真空中,X线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
  A.正比
B.反比
C.不变
D.正比或反比
E.均有可能
59.除去灰雾值,信息传递最丰富的照片影像密度值是
  A.0~0.5
B.0.5~0.7
C.0.7~1.5
D.1.0~2.5
E.1.0~2.0
60.透过观片灯光1%的X线照片的密度值是
  A.1.0
B.0.01
C.0.1
D.2.0
E.3.0
61.影响半影大小的因素,以下哪项不是
  A.肢体至胶片的距离
B.焦点至肢体的距离
C.管电压
D.管电流
E.胶片的灰雾。
62.照射野是指
  A.X线机遮光器开放的大小
  B.X线机球管灯泡所照射到的范围
C.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胶片的曝光面的大小
D.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的曝光面的大小
E.上述都不对
63.中心线是指
    A.X线束中心部分的一束X线
B.X线束中心部分的一条射线
C.X线束照射在胶片中心的那一条射线
D.X线束照射在胶片中心的那一束X线
E.以上均不对
64.模糊的阈值是
   A.1mm
B.2mm
C.0.1mm
D.0.2mm
E.0.5mm
65.导致X线照片模糊的因素,哪项不是
    A.X线管焦点的大小
B.被检体的运动
C.屏胶组合
D.间接摄影中的透镜及其他光学系统
E.观片灯的亮度
66.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表示
    A.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无关。
B.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成正比。
C.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成反比。
D.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不成比例。
E.不是X线摄影力求应用的部分。
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连续X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B.X线强度与靶原子序数成正比。
C.标识X线完全由靶物质的原子结构特征所决定。
D.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反比。
E.X线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
68.下列X线物理效应描述错误的是
    A.X线具有穿透性。
B.X线具有荧光作用。
C.X线具有电离作用。
D.X线具有干涉、反射、衍射、折射的作用。
E.X线具有感光作用。
69.影响X线衰减的主要因素,以下哪项不是
    A.X线的能量
B.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C.物质密度
D.每克物质的原子序数
E.吸收物质的温度
70.X线胶片保存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防高温.保持相对湿度。
   B.远离放射源。
C.胶片要横放。
D.避免有害气体的影响。
E.有效期内使用。
7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γ值大的胶片比之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对比度高。
    B.X线量对X线照片对比度有直接影响。
    C.灰雾对X线照片对比度没有影响。
D.管电压高低对X线照片的对比度没有影响。
E.观片灯的亮度对照片的光学对比度有影响。
72.医用双面涂布型X线胶片的结构主要分四层,以下哪项不是
    A.片基
B.结合膜
C.保护膜
D.感光乳剂
E.荧光体层
7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即感光材量产生密度1.0,所需照射量H的倒数值。
B.本底灰雾是指胶片固有的密度,即胶片片基的密度和胶片显影灰雾的密度之和。
C.物体对比度是指被摄物体各组织间的密度差。
D.照片对比度是指照片上相邻两点影像的密度差。
E.宽容度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在纵坐标上的投影值,是感光材料按比例 记录被照体密度范围的能力。
7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增感屏的荧光物质受到X线照射后发出荧光。
B.当X线停止照射后,短暂时间内荧光体可继续发光称余辉。
C.在余辉时间内装入胶片,可致胶片曝光。
D.在快速换片连续摄影中,要求增感屏余辉时间短。
E.增感屏余辉时间超过5秒时,证明增感屏已老化,应及时更换。
75.胶片特性曲线可测出胶片的特性值,以下哪项除外
    A.基础灰雾值
B.灰雾度
C.最大密度
D.平均斜率
E.胶片的厚度
7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A.密度随mAs增减而增减。
B.密度随kV增减而增减,但当kV到一定值时,密度值不再增加。
C.显影液的新旧、温度的高低、显影时间都可影响照片的密度。
D.胶片的感光度,增感屏的种类均可影响照片密度。
E.密度与焦--片距成反比。
77.暗室操作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注意暗室通风,保持相对湿度。
B.注意暗室红灯的安全性。
C.工作要井井有条。
D.手要保持清洁、湿润,必要时勤洗手,不必擦干。
E.装卸胶片要轻,动作要快。
78.显影液配制和显影操作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显影液配制时,应使用不含硫黄及铁等物质的水,最好使用大桶水。
B.显影操作时,应注意清除显影液表面漂浮的氧化层。
C.手要保持清洁、干燥,以免造成照片的人工伪影。
D.显影完毕,必须注意回滴,以免造成浪费。
E.动作要轻,不要划伤药膜。
79.以下哪项不是X线透视的临床应用
    A.四肢长骨骨折
B.软组织内金属异物
C.颅骨骨折
D.气腹
E.肠梗阻
80.X线管阳极效应产生的X线量分布状态是
    A.近阴极侧多
B.近阳极侧多
C.左侧多
D.右侧多
E.各方向一样多而均匀
81.立位钡餐透视常见胃型不包括
  A.钩型
B.牛角型
C.无力型
D.瀑布胃
E.砂钟胃
82.关于X线管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大值为1
B.最小值为0
C.在同一空间频率值时,MTF值大时成像性好。
D.在同一空间频率值时,MTF值大小与成像性能无关。
E.MTF是描述X线管焦点这个面光源使肢体成像时,肢体组织影像再现率的函数关系。
83.实际工作中消除运动模糊的方法不包括
   A.加强对X线机的定期检测,保证X线管、诊断床以及活动滤线器托盘的机械稳定性。
B.采用短时间曝光法、在动中求静。
C.屏气与固定肢体。
D.尽量缩小肢片距。
E.使用低感光度胶片,短时间多次曝光。
8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散射线的抑制常采用遮线器和滤过板。
B.散射线的消除常采用空气间隙法和滤线栅法。
C.散射线可以完全避免。
D.散射线量的多少,主要与原发射线的能量有关。
E.散射线量还与被照体的厚度、面积有关。
85.关于滤线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线栅是直接吸收散射线的最有效设备。
B.滤线栅均有聚焦线。
C.栅比(R):指铅条高度h与相邻两铅条间距D的比值。
D.栅密度(n):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称栅密度。
E.滤线栅的曝光倍数越大,所需曝光量就越多。
86.关于解剖学姿势描述错误的是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侧自然下垂。
D.下肢分开。
E.手掌和足尖向前。
87.关于锁骨的描述:
   A.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B.锁骨呈“~”形,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分一体两端。
   C.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连形成胸锁关节。
D.锁骨的内、中1/3交界处较细,骨折易发生于此。
E.锁骨是上肢骨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骨。
88.关于阑尾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阑尾为一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
   B.阑尾远端游离,一般长约6~8cm。
   C.阑尾的位置变化大。
   D.三条结肠带的汇集点与阑尾根部相连,临床作手术时,可沿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
   E.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
89.对肝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B.肝的膈面的前部由镰状韧带分为大而厚的肝右叶和小而薄的肝左叶。
C.肝的脏面横沟称为肝门。
D.肝门是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E.肝脏没有裸区。
90.以下关于肾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肾                门。
B.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
C.肾实质分为皮质、髓质和间质部。
D.肾皮质主要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E.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由许多密集的肾小管组成。肾髓质形成15~  20个肾锥体。
91.以下关于男性内生殖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输送管道和附属腺体组成。
B.睾丸的功能除产生精子外,还能分泌男性激素。
C.附睾分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三部分。
D.输精管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平均长度31~32cm。
E.输精管睾丸部位置表浅、容易触及,输精管结扎术常在此部位进行。
92.关于心脏的外形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三条沟。
B.心尖朝向左前下方,主要由右心室构成。
C.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
D.心脏前面,朝向前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E.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是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93.诊断尿路阳性结石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是
   A.肾血管造影
B.逆行肾盂造影
C.核素扫描
D.CT
E.KUB(腹部平片)
94.广义的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
   A.医院
B.医生
C.医生、护理、医技人员。
D.医生、护理、医技人员、后勤人员。
E.医生、护理、医技人员、管理和后勤人员及医疗群体等。
95.照射量的SI单位是
   A.C•kg-1(库伦•千克 -1)
B.R
C.居里
D.mR/h   
E.Gy
96.照射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照射量是X射线使用最新的一个量。
B.照射量只用于X或γ射线在空气中辐射场的量度。
C.是根据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而确定的量。
D.照射量有统一的单位。
E.照射量用符号“X”表示。
97.1R的照射量与C•kg-1的换算关系是
   A.2.58×10-3 C•kg-1
B.2.56×10-3 C•kg-1
C.2.58×10-4 C•kg-1
D.2.58×103 C•kg-1
E.2.58×10 4C•kg-1
98.照射量率的SI单位是
   A.C•kg-1
B.居里
C.Gy
D.安培•千克-1
E.伦琴/S
99.比释动能的SI单位是
   A.C•kg-1
   B.居里
   C.戈瑞
D.安培•千克-1
   E.伦琴/S  
10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剂量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辐射量。
B.物质的吸收剂量会随照射时间的延续而增加。
C.吸收剂量率D就是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剂量的增量。
D.吸收剂量率的SI单位是戈瑞•秒-1。
E.照射量与吸收剂量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辐射量。
101.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量最小的壳层是
   A.O壳层
B.L壳层
C.M壳层
D.K壳层
E.N壳层
102.X线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
   A.银
B.铜
C.铝
D.钼
E.钨
10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
   A.左心房
B.左心室
C.房室交界区
D.主动脉根部
E.窦房结
10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
    A.雄激素
    B.甲状旁腺素
C.雌激素
D.肾上腺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105.内呼吸是指
A.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B.体内的气体交换。
C.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
E.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106.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
   A.延髓呼吸神经元
B.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C.中脑
D.脑桥呼吸中枢
E.大脑皮质
107.胸部摄影管电压的最佳选择是
   A.70KV
   B.80KV
C.90KV
D.100KV
E.120KV
108.《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规定成年工作人员连续5 年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限值为
A.1mSv
B.5mSv
C.10mSv
D.20mSv
E.50mSv
109.组成原子的是
   A.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中子和核外电子
D.原子核和质子
E.中子和电子
110.X线摄影中表示X线质的是
   A.比释动能
B.mAs
C.KV
D.靶物质
E.电子波形
111.作为X线照片影像的可供诊断的密度范围是
   A.0~0.5
B.0.5~1.0
C.1.0~2.0
D.0.25~2.0
E.0.5~2.5
112.关于本底灰雾,描述错误的是
   A.本底灰雾是胶片固有的密度。
B.本底灰雾值的大小,在特性曲线上是起始点的密度值。
C.本底灰雾是胶片片基的密度。
D.本底灰雾是胶片片基的密度和胶片显影灰雾的密度之和。
E.本底灰雾是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之一。
113.暗室温度应保持在
   A.5℃~10℃
   B.15℃~20℃
C.20℃~30℃
D.-5℃~30℃
E.0℃~30℃
114.增感屏的使用主要是依据X线的哪种特性?
   A.电离作用
   B.热效应
C.荧光作用
D.化学效应
E.生物效应
115.自动洗片机的干燥温度一般在
   A.20℃~30℃
B.30℃~40℃
C.20℃~40℃
D.40℃~60℃
E.70℃~100℃
116.在临床X线工作中,常用来表示X线量的是
   A.KV
B.mA
C.mAs
D.KV•mAs
E.以上都不是
117.下描述错误的是
A.在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X线量少。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大,X线量多。
B.在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有效焦点的大小对称相等,X线量分布也相等。
C.以上两点称X线阳极效应。
D.阳极效应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
E.摄影时应注意使厚度大的组织放在阴极端。
118.关于使用滤线栅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使用滤线栅时要避免滤线栅反置。
B.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偏移不超过3cm。
C.需要倾斜X线管时,倾斜方向不必与铅条方向一致。
D.摄影中产生散射线较多时,可考虑选用栅比较大的滤线栅。
E.使用交叉式滤线栅时,X线管不得向任何方向倾斜。
119.影响照片锐利度的因素,以下哪项不是
   A.几何模糊
B.运动模糊
C.观片灯亮度
D.胶片增感屏种类不同
E.暗盒的质量
120.关于X线质和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X线诊断中,常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mAs)来表示X线量。
B.实际上,X线量是X线束中的光子数。
C.X线的质也称X线的硬度,即穿透力的大小。
D.X线的质仅与光子能量有关而与光子数目无关。
E.X线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用半价层。
121.消除运动模糊的方法,哪项不是?
    A.加强对X线摄影设备的定期检测,尤其保证X线管、诊断床及滤线器托盘的机械稳定性。
    B.采用短时间曝光法,在动中求静。
C.屏气与固定肢体。
D.尽量缩小肢—片距。
E.尽量缩小焦—肢距。
122.下列组织对X线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空气、肌肉、脂肪、骨
B.空气、脂肪、肌肉、骨
C.骨、肌肉、脂肪、空气
D.骨、脂肪、肌肉、空气
E.骨、肌肉、空气、脂肪
123.未满多大年龄者,不得参加放射工作
   A.14岁
B.15岁
C.16岁
D.18岁
E.20岁
124.铅当量的单位是
A.cmPb
B.mPb
C.mmPb
D.dmPb
E.nmPb
125.心脏测量时,焦—片距应为
A.150cm
B.170cm
C.200cm
D.180cm
E.220cm以上
126.减少或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遮线器
B.使用滤过板
C.减小被照体—胶片的距离
D.缩小照射野
E.使用滤线器
127.滤线栅的特性,以下哪项不是
   A.栅比(R)
   B.栅密度(n)
C.滤线栅的焦距
D.滤线栅的曝光倍数
E.滤线栅的质量
128.咽鼓管咽口开口于
A.鼻咽前壁
B.鼻咽侧壁
C.鼻咽顶壁
D.鼻咽后壁
E.咽任何壁
129.成人脑脊液总量约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E.150ml
130.以下关于子宫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子宫形态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B.子宫颈为肿瘤的好发部位。
C.子宫的内腔称子宫腔。
D.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间。
E.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二、多选题:以下每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主动脉弓的分支有
A.左颈总动脉
B.右颈总动脉
C.头臂干
D.右锁骨下动脉
E.左锁骨下动脉
2.输尿管有三处狭窄
A.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
B.输尿管中段
C.越过左髂总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处
D.进入膀胱壁内处
E.输尿管中、下1/3处
3.反射弧包括的环节有
A.感受器
B.中枢
C.效应器
D.传入(感觉)神经
E.传出(运动)神经
4.听小骨包括
A.锤骨
B.砧骨
C.镫骨
D.颞骨
E.筛骨
5.人体肌按形态、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分为
A.平滑肌
B.骨骼肌
C.长肌
D.扁肌
E.心肌
6.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心理调节
E.环境调节
7.呼吸过程有三个环节组成
A.外呼吸或肺呼吸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通气
D.肺换气
E.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
8.胃液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
A.盐酸
B.胃蛋白酶
C.粘液
D.HCO3-
E.内因子
9.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A.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B.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C.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D.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E.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10.白细胞可分为以下几类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1.X线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A.电子源
B.高千伏所产生的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生高速电子流
C.必须有适当的障碍物
D.必须有钨靶球管
E.必须有延时电路
12.X线的基本特征
   A.物理效应
B.化学效应
C.生物效应
D.光电效应
E.压电效应
13.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
   A.X线的能量
B.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C.物质密度
D.每克物质的电子数
E.物质的颜色
14.优质X线胶片应具备以下条件
   A.适当的光学密度
   B.良好的对比与丰富的层次
C.尽量小的模糊
D.正确的几何投影
E.无技术操作性缺陷
15.产生X线照片模糊的原因有
   A.运动性模糊
   B.焦点的几何性模糊
C.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
D.散射线性模糊
E.间接摄影光学系统所致的模糊
16.使用增感屏注意事项
A.防潮
B.防高温
C.防污染
D.防强光
E.用完后立即装入新胶片,以备下次使用。
17.手法操作定影注意事项
   A.显影后充分漂洗,不少于30秒。
   B.显影后胶片放入定影液,不能立即开灯。
C.定影温度16℃~24℃。
D.搅动胶片时应避免划伤药膜。
E.定影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以上,越长越好。
18.X线胶片出现黄色污染的原因有
   A.显影液陈旧
   B.显影后未及时定影
C.定影液的衰老
D.摄影时,摄影条件选择不当
E.定影温度过高
19.眼球壁包括三层结构
   A.眼球纤维膜
B.角膜
C.巩膜
D.眼球血管膜
E.视网膜
20.泪道包括
A.泪点
B.泪腺
C.泪小管
D.泪囊
E.鼻泪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基础知识题答案:
一.单选题:
1.D。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2.C。消化系统管道性器官,如胃、肠等,从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3.B。骨的形态多样,可归纳分为以下4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而颅骨是根据部位的划分名称。
4.E。骨膜是骨的重要构成部分,对骨的营养、生成起重要作用,又名骨衣,是致密结缔组织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包裹着除关节面和被滑膜覆盖处以外的整个骨。
5.C。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它们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某些关节有特殊的结构,如关节唇、关节盘、滑膜脂垫等。
6.E。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都是淋巴器官,而甲状腺为内分泌腺。
7.C。膝关节的半月板,是一对纤维软骨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8.B。股骨头凹是股骨头韧带的附着点。
9.C。下五对肋软骨不与胸骨相连,称为假肋,第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肋。
10.B。肩胛线:是上肢下垂时,通过肩胛骨下角所做的垂线。
11.B。顶骨是成对的颅骨。
12.B。蝶骨分为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13.A。参与构成翼点的是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此处骨质较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易受损伤。
14.C。颞下颌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其周缘融合于关节囊,故将关节腔完全分隔为上、下二部。
15.C。横突孔为颈椎特有结构,为椎动脉所通过。
16.A。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于滑车关节。
17.C。临床上常将开口于中鼻道的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小房的合称。
18.C。左肺只有上、下两个叶支气管,分别进入左肺上、下叶的(第二)肺门。
19.C。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包括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1条肠干。
20.C。胃小弯与幽门窦相接处形成角度,称为角切迹。
21.D。十二指肠球后部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之间的一段移行部。
22.D。下腔静脉是人体最粗大的静脉。
23.C。成人膀胱容量约300~500ml。
24.D。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防止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一侧该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25.D。脑神经共12对。嗅神经(Ⅰ)、视神经(Ⅱ) 、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三叉神经(Ⅴ)、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前庭蜗神经(Ⅷ)、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舌下神经(Ⅻ)。
26.D。肾门约平腰1椎体高度。
27.B。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及乳突小房。骨迷路为内耳结构。
28.A。主动脉起始于左心室。
29.C。髋关节囊后下部比较薄弱,故髋关节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脱向后下方。
30.E.男性尿道有三处狭窄,第二处狭窄位于尿道膜部。
31.A。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32.E。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合称脑干。
33.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34.A。阑尾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
35.E。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能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36.B。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37.C。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8.A。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39.C。抗凝血离心后,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40.C。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41.C。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
42.D。铁是制造血红蛋白所必需的。
43.E。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
44.A。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45.C。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潮气量。
46.D。正常成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
47.A。纯净胃液PH值约为0.9~1.5。
48.D。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
49.D。正常成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
50.D。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脏产生。
51.C。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教授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
52.E。产生X线的主要部件是X线管。
53.A。X线管发生的X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连续X线和特征X线。
54.D。目前医用X线管电压均在200kV以下,有99%以上的能量变为热能。
55.A。管电压越高,X线的质硬,穿透力就越强。
56.C。X线使胶片形成潜影,利用了X线的感光作用。
57.A。X线的本质是: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
58.B。在真空中,X线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9.C。除去灰雾值,信息传递最丰富的照片影像密度值是0.7~1.5。
60.D。透过观片灯光1%的X线照片的密度值是2.0。
61.E。由半影计算公式H=F•b/a,可知,半影H与焦点的尺寸F、肢体与胶片的距离b、焦点至肢体的距离a有关,事实上焦点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它受管电压和管电流的影响。而胶片的灰雾与此无关。
62.D。照射野是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的曝光面的大小。
63.B。中心线是指X线束中心部分的一条射线。
64.D。模糊的阈值是0.2mm。
65.E。导致X线照片模糊的因素有上述A、B、C、D四项,而与观片灯的亮度无关。
66.B。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表示密度与照射量的增加成正比。
67.D。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68.E。X线的感光作用属于X线的化学效应。
69.E。影响X线衰减的主要因素为上述A、B、C、D4项。
70.C。胶片要竖放。
71.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用γ值大的胶片比之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对比度高。
72.E。医用双面涂布型X线胶片的结构主要分四层:片基、结合膜、保护膜、感光乳剂。
73.E。宽容度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在横坐标上的投影值,是感光材料按比例记录被照体密度范围的能力。
74.E。增感屏余辉时间超过30秒时,证明增感屏已老化,应及时更换。
75.E。胶片特性曲线不能测出胶片的厚度。
76.E。密度与焦¬¬--片距的平方成反比。
77.D。手要保持清洁、干燥。
78.A。显影液配制时,应使用不含硫黄及铁等物质的水,最好使用蒸馏水。
79.C。颅骨骨折常规检查是颅骨正侧位片,透视分辨力低,不用于颅骨骨折检查。
80.A。X线管阳极效应产生的X线量分布状态是近阴极侧多。在垂直方向上左右对称分布。
81.E。站立位钡餐透视常见胃型不包括砂钟胃。
82.D。在同一空间频率值时,MTF值大时成像性好,MTF值小时成像性差。
83.E。实际工作中消除运动模糊的方法为上述A、B、C、D四项。E中的方法增加了曝光时间,明显会增加运动模糊。
84.C。散射线不可能完全避免。
85.B。只有聚焦式滤线栅有聚焦线。
86.D。解剖学姿势应该是下肢并拢。
87.D。锁骨的中、外1/3交界处较细,骨折易发生于此。
88.E。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
89.E。肝的膈面的后部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裸区。
90.C。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91.E。输精管精索部位置表浅、容易触及,输精管结扎术常在此部位进行。
92.B。心尖朝向左前下方,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93.E。诊断尿路阳性结石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是:腹部平片(KUB)。
94.E。广义的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医生、护理、医技人员、管理和后勤人员及医疗群体等。
95.A。照射量的SI单位是:C•kg-1(库伦•千克 -1)。
96.A。照射量是X射线沿用最久的一个量。
97.C。1R=2.58×10-4 C•kg-1。
98.D。照射量率的SI单位是安培•千克-1。
99.C。比释动能的SI单位是戈瑞。
100.E。照射量与吸收剂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辐射量。
101.A。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量最小的壳层是O壳层。
102.E。X线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钨。
103.E。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104.E。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105.C。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106.A。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延髓呼吸神经元。
107.E。胸部摄影管电压的最佳选择是120KV。
108.D。《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规定成年工作人员连续5年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限值为:20mSv。
109.A。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110.C。X线摄影中表示X线质的是KV。
111.D。作为X线照片影像的可供诊断的密度范围是0.25~2.0。
112.C。本底灰雾是胶片片基的密度和胶片显影灰雾的密度之和。
113.B。暗室温度应保持在15℃~20℃。
114.C。增感屏的使用主要是依据X线的荧光效应。
115.D。自动洗片机的干燥温度一般在40℃~60℃。
116.C。在临床X线工作中,常用来表示X线量的是mAs。
117.D。阳极效应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是错误的,临床经常利用这个效应,对特殊部位摄影应用该特性。
118.C。使用滤线栅摄影中,需要倾斜X线管时,倾斜方向必须与铅条方向一致。否则X线与铅条成角而被大量吸收。
119.C。影响照片锐利度的因素包括:几何模糊、运动模糊、胶片增感屏的种类、暗盒的质量等因素。而与观片灯的亮度无关。
120.E。X线质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用半价层。
121.E。肢—片距在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现象,而放大现象又增加了运动性模糊,因此缩小肢—片距,也是降低运动模糊的一种措施。而缩小焦—肢距,相当于增加了肢—片距,增大了放大现象,导致运动性模糊增加。
122.C。下列组织对X线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
123.C。未满16周岁者,不得参加放射工作,未满18周岁者不得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
124.C。铅当量的单位是mmPb。
125.C。心脏测量时,焦片距应为200cm。
126.C。减少或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增加被照体—胶片的距离。即使用空气间隙法抑制散射线。
127.E。滤线栅的特性包括:栅比、栅密度、滤线栅的焦距、滤线栅的曝光倍数。
128.B。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侧壁。
129.E。成人脑脊液总量约150ml。
130. C。子宫的内腔较狭窄,分上、下两部。上部由子宫底、体围成,称子宫腔。子宫内腔的下部在子宫颈内,称子宫颈管。

二、多选题:
1.A、C、E。主动脉弓的分支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为第一分支,由其分出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2. A、C、D。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区,分别是:①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②越过左髂总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处;③进入膀胱壁内处。
3. A、B、C、D、E。反射弧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
4. A、B、C。听小骨有三块,即锤骨、砧骨、镫骨。
5. A、B、E。人体肌按形态、分布和功能分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6. A、B、C。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种。

7. A、B、E。呼吸过程有三个环节即:外呼吸或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
8. A、B、C、D、E。胃液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内因子。
9. A、B、C、D、E。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3.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4.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10. A、B、C、D、E。白细胞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1. A、B、C。X线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电子源。2、高千伏所产生的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生高速电子流。3、必须有适当的障碍物。
12. A、B、C。X线的基本特征: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
13. A、B、C、D。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有:X线的能量、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物质密度、每克物质的电子数。而物质的颜色与X线的衰减无关。
14. A、B、C、D、E。优质X线胶片应具备以下条件:1.适当的光学密度。2.良好的对比与丰富的层次。3.尽量小的模糊。4.正确的几何投影。5.无技术操作性缺陷。
15. 答案与解析A、B、C、D、E。产生X线照片模糊的常见原因有:1.运动性模糊;2.焦点的几何性模糊;3.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4.散射线所致的模糊;5.间接摄影光学系统所致的模糊。
16. A、B、C、D。注意:为了避免增感屏的余辉导致新胶片感光,刚用过的增感屏要过一段时间再装入新胶片。
17. A、B、C、D。定影时间不少于胶片定透时间的三倍,但也不宜过长。
18. A、B、C。显影液陈旧、显影后未及时定影、定影液的衰老都可使照片出现黄色污染。
19. A、D、E。眼球壁包括三层结构,即: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
20. A、C、D、E。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2 | 只看该作者
相关专业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额叶与顶叶的界线为
A.中央沟
B.中央前沟
C.中央后沟
D.额上沟
E.顶内小沟
2.下列图中9所指的是

      
A.豆状核
B.尾状核
C.内囊
D.黑核
E.齿状核
3.下图31是指
  
A.椎动脉
B.迷走神经
C.基底动脉
D.颈内动脉
E.三叉神经
                                                    
4.下列关于脑池的描述,错误的是
A.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而含有更多的脑脊液,称为蛛网膜下池,因其主要位于脑周围,故又称为脑池。
B.大脑外侧窝池、环池、四叠体池均为成对的脑池。
C.大脑纵裂池位于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两侧。
D.环池分本部和翼部。
E.鞍上池为CT、MRI等影像学用语,居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5.下图所示11是指





A.右肺上叶支气管
B.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C.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
D.右肺中叶支气管
E.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胸骨角平面是胸部CT的重要标志,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
     B.肋弓最低点平对第三腰椎。
C.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均为颈动脉鞘内结构。
D.军刀鞘气管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目前一般把淋巴结的最大径作为判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7.关于医用X线机的分类,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医用X线设备按其使用目的分为诊断和治疗两大类。
B.诊断用X线机按结构形式分为:便携式、移动式、固定式。
C.诊断机根据输出功率分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特大型机、工业用机。D.诊断用X线机根据使用范围一般分为:综合性X线机、专用X线机。
E.治疗机根据X线的生物效应,对疾患进行治疗的X线机,按其用途可分为3类:接触治疗机、表层治疗机、深部治疗机。
8.关于锁骨的X线解剖,错误的是
   A.锁骨呈横“S”形,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B.锁骨体为膜内成骨,胸骨端在17岁时出现一个继发骨化中心,于25岁时与体结合。
C.锁骨上缘平滑,下缘粗糙。
D.锁骨内1/3下缘总能见到一锥形突起,叫喙突粗隆。
E.锁骨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构成肩锁关节,间隙约2~5mm。
9.一根肋的切面或肋间隙作为肋单元,正常脾脏大小范围在几个肋单元以内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10.医用X线诊断装置的组成不包括
A.控制器
B.影像处理工作站
C.高压发生器
D.专用机械装置
E.X线球管
11.关于CT的描述,错误的是
   A.CT的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X线影像的密度分辨率。
   B.CT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比X线图像高。
   C.螺旋CT的出现,使CT进入了容积扫描时代。
   D.水的CT值为0HU。
   E.必须使用合适的窗宽、窗位才能得到较清晰的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CT图像。
12.CT机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器件是
   A.探测器
B.准直器
C.中央处理器
D.A/D转换器
E.D/A转换器
13.下列影像设备中,不属于数字化设备的是
   A.CT
   B.电视透视
   C.CR
   D.DR
   E.MRI
14.数字图像中,像素的大小为50um时,其空间分辨率为
A.10LP/cm    
B.10LP/mm
C.5LP/cm
D.5LP/mm
E.50LP/cm
15.螺旋CT与常规CT相比关键是采用了
A.固体探测器  
B.大容量的球管
C.滑环技术  
D.不同重建算法  
E.更高速度的电脑处理系统
16.以下几种人体组织中,哪种对超声波的回声最强
A.肌肉            
B.血液          
C.颅骨        
D.脂肪  
E.肝脏
17.以下哪项属于PACS系统的内容
A. 影像采集          
B.显示与处理        
C.传输与存储        
D.影像采集后重建
E.以上都是
18.在彩超成像中统一规定哪种颜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的运动
A.蓝色
B.灰色
C.红色
D.黑色
E.白色
19.正常人的心胸比率为
   A.≤0.45
   B.≤0.47
C.≤0.50
D.≤0.53
E.≤0.55
20.食管造影检查时,全长显示4处生理性狭窄,以下哪处不是
  A.食管入口部
B.主动脉弓处
C.左主支气管处
D.左心房处
E.膈食管裂孔处
21.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频率为
   A.20000Hz~100000Hz
B.3KHz~10KHz
C.2MHz~10MHz
D10MHz以上
E20000Hz~10MHz
22.椎间盘的组成不包括
   A.纤维环
B.髓核
C.后纵韧带
D.透明软骨终板
E.Sharpey纤维
23.侧隐窝的前后径正常值为
   A.2mm
   B.2-3mm
   C.3-5mm
D.5-8mm
E.7mm以上
24.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不包括
   A.全面观察
   B.具体分析
C.结合临床
D.综合诊断
E.不可能做出四定诊断,即:定位、定量、定性与定期。
25.临床怀疑单纯颅骨骨折的病例,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头颅平片检查
B.头颅CT检查
C.头颅彩超
D.MRI检查
E.直接CT三维颅骨重建
26.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不包括
   A.充血期
   B.红色肝样变期
   C.消散期
D.慢性期
E.灰色肝样变期
27.X线胸部正位片上出现肋膈角变钝,提示胸腔积液量不少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400ml
E.600ml
28.腰椎椎弓崩裂,X线显示最清晰的体位是
   A.正位
   B.侧位
C.双斜位
D.过伸侧位
E.站立负重侧位
29.脊椎结核最好发的部位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胸腰段
30.某7岁儿童,左膝关节肿胀、疼痛半年余,X线照片显示:左膝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胫骨平台及股骨髁边缘虫蚀状骨质破坏,最可能的诊断为
   A.化脓性关节炎
B.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C.滑膜型关节结核
D.骨型关节结核
E.非特异性关节炎。
31.患者,男,40岁。颅骨骨折10天后,有血丝痰,胸片示右肺下叶有一圆形阴影,边界清,约6cm×6cm大小,复查肿块缩小缓慢,应首先考虑
   A.肺炎型假瘤
   B.肺脓肿
C.球形肺炎
D.肺内血肿
E.周围型肺癌
32.男性,50岁。体检发现右肺中叶有一2.0cm大小结节影,边缘浅分叶,有短毛刺征及小泡征,外侧缘略模糊。考虑最大的可能为
  A.肺结核瘤
B.球形肺炎
C.肺炎性假瘤
D.肺错构瘤
E.早期周围型肺癌
33.下列哪项不是肺叶肺不张的X线表现
   A.叶间裂移位
   B.不张肺叶密度增高
C.不张肺叶体积变小
D.患侧膈肌升高
E.纵隔向对侧移位。
34.肺源性心脏病主要X线表现为
   A.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B.左心室增大
C.右心房增大
D.右心室增大
E.右心房、左心室增大
35.法洛四联症的心脏改变呈
   A.主动脉型心
B.横位心
C.梨型心
D.靴型心
E.烧瓶心
36.以下哪种肠梗阻最常见
   A.粘连性肠梗阻
B.蛔虫性肠梗阻
C.肠扭转
D.绞窄性肠梗阻
E.肠套叠
37.胃溃疡最好发部位
A.胃贲门区
B.胃底
C.胃体上部
D.胃小弯近角切迹处
E.胃大弯近幽门部
38.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
   A.移行区
B.周围区
C.中央区
D.尿道周围
E.中央区或尿道周围
39.颅内压增高的X线征象不包括
   A.颅缝分离
   B.蝶鞍变形
C.脑回压迹增多
D.鞍背骨质吸收
E.骨质增生
40.颅脑外伤颅缝分离诊断标准
A.颅缝宽度小于2mm。
B.颅缝宽度超过1mm
C.颅缝宽度超过2mm
D.颅缝宽度超过3mm
E.颅缝比对侧超过2mm
41.腹部平片对下列哪种急腹症价值不高
    A.胃肠道穿孔
    B.小肠机械性肠梗阻
C.结肠梗阻
D.输尿管结石
E.急性胆囊炎
42.中心型肺癌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
   A.阻塞性肺炎
   B.阻塞性肺不张
C.阻塞性肺气肿
D.肺门肿块
E.纵隔增宽
43.心包积液的X线征象不包括
   A.烧瓶心
B.心弓分界消失
C.无上腔静脉增宽
D.心尖搏动在心影内,心脏搏动不明显。
E.主动脉搏动正常
44.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化脓性心包炎
B.结核性心包炎
C.非特异性心包炎
D.心包转移瘤
E.尿毒症
45.胸膜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尖部胸膜
   B.肋膈角处
   C.心膈角处
   D.纵隔胸膜
   E.以上都不是
46. 继发性肺结核主要发生于
   A.新生儿
   B.乳儿
   C.幼儿
   D.儿童
   E.12岁以上年长儿
47.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A.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循环,到达肺部所引起。
B.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小点状阴影,约2mm大小。
C.病灶大小、密度基本相同,短期病灶可融合。
D.病灶边缘较清楚,如有渗出性反则较模糊。
E.一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48.法洛四联症包括以下四项,哪项除外
A.肺动脉狭窄
B.室间隔缺损
C.主动脉骑跨
D.右心室肥厚
E.房间隔缺损
二、多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SPECT三维断层影像是指断层图像能够显示下列哪些面
   A.冠状面
   B.横断面
   C.矢状面
D.任意面
E.任意线
2.X—CT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哪三套件
A.扫描机架;
B.扫描床;
C.显示器
D.操作台
E.打印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3 | 只看该作者
相关专业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A。额叶与顶叶的界线为中央沟。
2.B。图中9所指为尾状核。
3.C。下图31是指基底动脉。
4.B。大脑外侧窝池、环池为成对的脑池。而四叠体池为不成对的脑池。
5.C。图中11所示为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
6.E。目前,一般把淋巴结的短横径作为判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7.C。诊断机根据输出功率分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
8.D。锁骨外1/3下缘总能见到一锥形突起,叫喙突粗隆。
9.C。正常脾脏大小范围在5个肋单元以内。
10.B。医用X线诊断装置的组成:控制器、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专用机械装置。
11.B。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X线图像高。
12.D。CT机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器件是A/D转换器。
13.B。电视透视不属于数字化设备。
14.B。数字图像中,像素的大小为50um时,其空间分辨率为10LP/mm。
15.C。螺旋CT与常规CT相比,关键是采用了滑环技术。
16.C。颅骨对超声波的回声最强。
17.C。传输与存储属于PACS系统的内容。
18.C。在彩超成像中统一规定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的运动,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的运动。
19.C。正常人的心胸比率为≤0.50。
20.D。食管有四处生理性狭窄三处压迹,左心房处为一压迹,不是狭窄。
21.C。超声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MHz~10MHz。
22.C。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组成。
23.C。侧隐窝的前后径正常值为3-5mm,若小于3mm,则可认为侧隐窝狭窄;若大于5mm,则肯定不狭窄。
24.E、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包括: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综合诊断。25.A。临床怀疑单纯颅骨骨折的病例,首选的检查方法是头颅平片检查。26.D。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       散期。      
27.C。X线胸部正位片上出现肋膈角变钝,提示胸腔积液量不少于200ml。28.C。腰椎椎弓崩裂,X线显示最清晰的体位是双斜位。
29.E。脊椎结核的最好发部位是脊椎胸腰段。
30.C。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X线表现,考虑最可能的诊断为滑膜型关节结核。
31.D。根据外伤史,影像表现形态、边缘光滑,复查缓慢缩小,应该首先想到肺内血肿的可能性。
32.E。根据X线表现:2.0cm大小结节影,边缘浅分叶,有短毛刺征及小泡征,外侧缘略模糊。结合年龄。考虑最大的可能为早期周围型肺癌。
33.E。肺不张时,纵隔向患侧移位。
34.D。肺源性心脏病主要X线表现是右心室增大。
35.D。典型法洛四联症的心脏改变呈靴型心。
36.A。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多见。
37.D。胃溃疡最好发部位是胃小弯近角切迹处。
38.A。前列腺增生好发于移行区,而前列腺癌好发于周围区。
39.E。骨质增生不是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40.C。成人颅缝分离标准:颅缝宽度超过2mm,或颅缝较对侧增宽超过1mm,即可诊断颅缝分离。
41. E。腹部平片对急性胆囊炎诊断价值不高。而对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输尿管结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42.C。中心型肺癌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阻塞性肺气肿。
43.C。心包大量积液时,导致体循环淤血,多表现为腔静脉增宽。
44.B。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结核性心包炎 。
45.B。胸膜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肋膈角区。
46.E。继发性肺结核主要发生于12岁以上年长儿。
47.E。不符合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表现是:一周内出现典型结节影。
48.E。法洛四联症包括:1、肺动脉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厚。
二、多选题答案:
49.A、B、C。SPECT三维断层影像是指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断层图像。
50.A、B、D。X—CT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扫描机架;扫描床、操作台三套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4 | 只看该作者
专业实践能力试题
一、    单选题:以下试题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方框涂黑。
1.关于人体轴、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头至足的连线为矢状轴。
B.与矢状轴平行,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矢状面。
C.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为正中矢状面。
D.人体左右不等高的连线为冠状轴。
E.与人体矢状轴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两部分的切面为水平面,也称横切面。
2.关于头部定位线描述错误的是
A.听眶线:外耳孔至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B.听鼻线:外耳孔至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C.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D.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内眦的连线。
E.瞳间线:两瞳孔间的连线。
3.第一斜位是指
A.左前斜位
B.右前斜位
C.左侧位
D.右侧位
E.水平侧位或斜位
4.不属于X线照片标记内容的是
A.摄影日期
B.患者姓名
C.患者性别
D.被检体的方位,如左、右等
E.医疗机构名称
5.关于上肢的体表定位标志,描述错误的是
A.锁骨左、右各一,全长可在体表扪及。
B.肩胛骨位于背部外上方,内侧角平第4肋骨。
C.肱骨大结节突出于肩峰外下方。
D.尺骨鹰嘴位于肘关节的后侧突起处。
E.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的外侧突起。
6.四肢摄影注意事项,以下哪项不正确
A.长骨摄影时,必须包括邻近一个关节。
B.长骨摄影时,长骨长轴不必与胶片长轴平行。
C.一张胶片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的同一端应放在胶片的同一端。
D.胶片应充分包括周围软组织。
E.合理使用滤线器,较厚部位及增生性病变使用滤线器。
7.第一腰椎体表定位标志
A.胸骨体中点
B.胸骨剑突末端
C.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D.脐上3cm
E.脐
8.摄膈上肋骨前后位片时,中心线应向
A.头侧倾斜5°~10°
B.头侧倾斜10°~15°
C.垂直入射
D.足侧倾斜5°~10°
E.足侧倾斜10°~15°
9.显示尺神经沟的体位是
A.肘关节正位
B.肘关节侧位
C.肘关节轴位
D.肘关节斜位
E.肘关节切线位
10.观察骰骨和相邻的关节及第4、5跖骨基底部的投照体位应选择
A.足前后位
B.足内斜位
C.足外斜位
D.足侧位
E.足负重侧位
11.股骨髁间窝后前位片,显示髁间窝
A.正位投影
B.侧位投影
C.斜位投影
D.切线位投影
E.轴位投影
12.标准第3~7颈椎前后位显示,哪项不符合
   A.3~7颈椎与第一胸椎投影于照片上。
B.棘突位于椎体正中。
C.横突左右对称显示。
D.椎间隙与钩锥关节显示清晰。
E.下颌骨显示于第4颈椎高度。
13.腰椎无滑脱,临床疑椎弓崩裂,最佳的投照体位是
A.腰椎前后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腰椎关节突关节位
E.腰椎过伸侧位片
14.观察少量胸腔积液,首选的摄片体位
   A.胸部后前位
B.胸部侧位
C.胸部半坐前后位
D.胸部侧卧后前位
E.胸部仰卧侧位
15.用于消化道穿孔患者,观察膈下游离气体,首选体位是
   A.腹部仰卧前后位
B.腹部侧卧侧位
C.腹部站立前后位
D.腹部侧卧前后位
E.腹部倒立前后位
16.下列组合,选择错误的是
   A.1、2颈椎脱位——开口位
B.肢端肥大症——头颅侧位
C.腕舟骨骨折——腕部外展位
D.胫骨缺血性坏死——膝关节侧位(双侧)
E.颅底骨折——颅底顶颌位
17.颈椎斜位标准片所见,错误的是
A.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B.近胶片侧椎间孔、椎弓根显示清楚。
C.椎间孔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呈椭圆形。
D.椎间隙明确清晰可辨。
E.下颌骨与颈椎重叠。
18.主要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造影剂是:
   A.伊索显
B.碘必乐
C.优维显
D.复方泛影葡胺
E.碘番酸
19.属于重度过敏反应表现的是
   A.面部潮红
B.胸闷
C.恶心
D.血压急剧下降
E.腹痛
20.关于骨关节摄影条件的选择,错误的是
   A.尽可能地使用小焦点,提高影像的分辨率。
   B.胶片不宜太小,应包括周围软组织。
C.管电压超过60KV时,应使用滤线器。
D.远端四肢关节摄影可采用乳腺摄影用片。
E.急性骨髓炎应增加摄影条件。
21.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中,最容易显示的脏器是
A.肝
B.胆
C.胰
D.脾
E.肾
22.属于静脉肾盂造影禁忌症的是
A.肾结核
B.肾肿瘤
C.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D.输尿管结石重度积水
E.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23.成人心脏摄影的焦—片距为
   A.80cm
B.120cm
C.150cm
D.200cm
E.220cm
24.跟骨显示最差的体位是
A.足侧位
B.全足正位
C.足前后位
D.跟骨侧位
E.跟骨轴位
25.心脏左前斜位(第二斜位)摄影,身体冠状面与暗合夹角为
A.10°~20°
B.20°~30°
C.30°~40°
D.45°
E.60°~70°
26.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A.鼻旁窦后前37°角位——Water’s
B.鼻旁窦后前23°角位——Caldwell’s
C.乳突双15°角位——Law’s
D.乳突35°角侧位——Stenever’s
E.双45°岩部轴位——Mayer’s
27.摄取头颅侧位时,中心线对准
A.胶片中心
B.外耳孔
C.外耳孔前1cm
D.外耳前、上各1cm
E.外耳孔前、上各2.5cm
28.膝关节前后位片正常显示所见,错误的是
   A.胫股关节间隙清楚。
B.髁间隆起明显,髁间窝可辨认。
C.髌骨重叠于股骨两髁间,阴影较淡,但轮廓清楚。
D.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骨质清晰。
E.胫腓关节显示清晰。
29.关于乳腺摄影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采用40KV以下低千伏摄影。
   B.采用近焦—片距,一般40cm~50cm。
   C.常规摄取乳房轴位、侧位。
   D.主要用于乳房肿块性质的鉴别诊断,也用于普查乳腺癌。
E.禁止加压。
30.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目前仍以哪项检查为最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
   A.CT
B.内窥镜
C.CT仿真内镜
D.USG
E.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
31.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加压点正确的是
   A.第一腰椎水平两侧
B.脐水平
C.脐上3cm
D.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
E.耻骨联合上方3cm
32.相比较而言,以下造影剂副作用最小的是
A.泛影葡胺
B.复方泛影葡胺
C.碘苯酯
D.伊索显
E.硫酸钡
33.足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
A.第3跖骨头
B.第3跖骨中部
C.第3跖趾关节
D.第3跖骨基底部
E.内外踝连线中点
34.上颌窦摄影,常规首选位置是
   A.柯氏位
B.斯氏位
C.鼻窦侧位
D.瓦氏位
E.伦氏位
35.CT平扫无法显示的是
A.肝组织
B.脂肪
C.血液
D.脑白质
E.肾上腺
36.肺CT图像拍摄时,对于窗的基本要求是
A.一般采用双窗拍摄
B.只需拍摄肺窗
C.必须要拍摄肺窗、纵隔窗、骨窗
D.必须包括肺的宽窗和窄窗各一套
E.必须拍摄肺窗和纵隔软组织窗  
37.螺旋CT螺距为1,床速为10mm/s,层厚为
A.2.5mm
B.5mm
C.10mm
D.15mm
E.20mm
38.体层摄影中选择层间距大小的依据是
   A.被照体的厚度
B.被照体的深度
C.被照体的密度
D.照射角的大小
E.被检病变的大小
39.减少运动性模糊的关键是
A.增大放大率
B.缩小放大率
C.正确的体位
D.增大肢—片距
E.缩短曝光时间
40.远距离摄影是指焦—片距
   A.<50cm
B.>50cm
C.>100cm
D.>150cm
E.>220cm
41.目前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是
A.胸部平片
B.支气管造影
C.胸部常规CT
D.胸部HRCT
E.支气管镜
42,在临床应用中,螺旋CT检查效果不如常规CT的是
A.胸部
B.上腹部
C.CTA
D.头部
E.髋关节
43.滑环式CT机与常规CT相比,改变的主要是
A.X线曝光方式
B.图像显示方式
C.图像重建方式
D.图像采集方式
E.常规运动方式
44.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
A.口服试验
B.眼结膜试验
C.舌下试验
D.皮内试验
E.静脉注射试验
45.脑外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颅骨正侧位片
   B.颅脑CT平扫
C.颅脑增强扫描
D.颅脑MRI检查
E.PET检查
二、多选题:以下试题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方框涂黑。

1.经肝脏排泄的造影剂有
A.伊索显
B.碘番酸
C.胆影钠
D.碘必乐
E.马根维显
2.CT扫描装置的有
A.CT球管
B.探测器
C.高压发生器
D.中央处理器
E.操作台。
3.数字减影装置(DSA)主要包括
A.大容量的X线机系统
B.数字减影系统
C.图像处理系统
D.电脑报告系统
E.稳压装置
4.正位片所见,描述正确的有
A.照片包括两侧胸廓、肋膈角及全部肺野。
B.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
C.所有胸椎显示清晰。
D.心影边缘处肋骨隐约可见。
E.纵隔右下方的弧形缘为右心房,上方为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复合影。
5.摄影工作中,需要增加曝光条件的是
A.肺气肿
B.一侧大量胸腔积液
C.增生性骨疾患
D.胃肠道造影点片
E.氟骨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5 | 只看该作者
专业实践能力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以下试题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方框涂黑。
1.D。人体左右等高的连线为冠状轴。
2.D。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为听眦线。
3.B。第一斜位是指右前斜位。
4.C。不属于X线照片标记内容是患者性别。
5.B。肩胛骨位于背部外上方,内侧角平第2肋骨。
6.B。长骨摄影时,长骨长轴必须与胶片长轴平行。
7.C。第一腰椎体表定位标志: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8.E。摄膈上肋骨前后位片时,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10°~15°。
9.C。显示尺神经沟的体位是肘关节轴位。
10.B。观察骰骨和相邻的关节及第4、5跖骨基底部的投照体位应选择足内斜位。
11.D。股骨髁间窝后前位片,显示髁间窝切线位投影。
12.E。标准第3~7颈椎前后位显示,下颌骨显示于第2颈椎高度。
13.C。腰椎无滑脱,临床疑椎弓崩裂,最佳的投照体位是腰椎双斜位。
14.D。观察少量胸腔积液,首选的摄片体位是胸部侧卧后前位。
15.C。用于消化道穿孔患者,观察膈下游离气体,首选体位是腹部站立前后位。
16.E。颅底骨折——颅底颏顶位。
17.E。颈椎斜位片所见:下颌骨不与颈椎重叠。
18.D。主要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造影剂是复方泛影葡胺。
19.D。重度反应可出现休克、循环及呼吸功能衰竭表现。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表现。
20.E。急性骨髓炎患者摄片条件无变化。
21.E。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中,由于肾周围间隙内的脂肪含量较多,在其衬托下,肾最容易显影。
22.C。属于静脉肾盂造影禁忌症的是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23.D。成人心脏摄影的焦—片距为200cm。
24.C。跟骨显示最差的体位是足前后位。
25.E。心脏左前斜位摄影,身体冠状面与胶片夹角为60°~70°。
26.D。乳突35°角侧位——Runstrüm’s
27.E。摄取头颅侧位片时,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垂直暗合射入胶片中心。
28.E。膝关节前后位片示:胫腓关节被胫骨遮挡。
29.E。乳房摄影时,应适当加压到最小厚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影像清晰度。但恶性肿瘤肿块较大时不宜加压过度,以免造成肿瘤扩散。
30.E。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目前仍为首选的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他方法只是补充,而不能替代。
31.D。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加压点正确的是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
32.E。相比较而言,以下造影剂副作用最小的是硫酸钡。
33.D。足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
34.D。上颌窦摄影,常规首选位置是瓦氏位。
35.C。CT平扫无法显示的是血液。
36.E。肺CT图像拍摄时,对于窗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拍摄肺窗和纵隔软组织窗。
37.C。螺旋CT螺距为1,床速为10mm/s,层厚是10mm。
38.E。体层摄影中选择层间距大小的依据是:被检病变的大小。
39.E。减少运动性模糊的关键是缩短曝光时间。
40.D。焦—片距在30cm~50cm之间为近距离摄影,焦—片距大于50cm为普通距离摄影,焦—片距大于150cm为远距离摄影。
41.D。目前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是:胸部HRCT。
42.D。在临床应用中,螺旋CT检查效果不如常规CT的是头部。
43.E。滑环式CT机与常规CT相比,改变的主要是常规运动方式。
44.E。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是静脉注射试验。
45.B。颅脑外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颅脑CT平扫。
二、多选题:以下试题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方框涂黑。
1.B、C。经肝脏排泄的造影剂有胆影钠、胆影葡胺、碘番酸等。
2.A、B。属于CT扫描装置的有CT球管和探测器。
3.A、B、C。X线数字减影装置(DSA)主要包括:①大容量的X线机系统;②数字减影系统,一般为时间减影法;③图像处理系统。
4.A、B、D、E。正常胸部正位片可以隐约显示1-4胸椎。
5.B、C、D、E。X线摄影工作中,需要增加曝光条件的情况有:一侧大量胸腔积液;增生性骨疾患、胃肠道造影点片、氟骨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6 | 只看该作者
专业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述指标中,CT低于平片摄影的是
A.空间分辨率
B.密度分辨率
C.灰度等级
D.最大密度值
E.最小密度值
2.如果使焦—片距增加一倍,其它不变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多少条件曝光才能使胶片得到相等的曝光量
  A.不变
  B.原曝光条件的两倍
C.原曝光条件的3倍
D.原曝光条件的4倍
E.不好预测
3.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靶面倾斜角度无关
B.阳极端X线强度强
C.照射野内X线分布均匀
D.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分布对称
E.与靶面状况无关。
4.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是在哪一个阶段
  A.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B.X线照片冲洗之后
C.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D.X线照片显影之后
E.视觉影像就是X线信息影像
5.关于散射线对照片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X线穿过人体时产生散射线
B.X线波长越短,产生的散射线越少
C.受照射面积越小,产生的散射线越少
D.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下降
E.散射线导致照片模糊
6.医用双面涂布型胶片的结构主要分4层,以下哪项不是
A.片基
B.感光乳剂
C.结合膜
D.保护膜
E.荧光体层
7.胶片特性曲线的组成,哪项不是
  A.足部
B.直线部
C.肩部
D.反转部
E.函数曲线部
8.关于胶片颗粒性及颗粒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胶片颗粒性是胶片的影像质量参数之一。
B.胶片经、曝光、显影加工后,形成影像银粒的大小及分布状态称胶片颗粒性。
C.表示颗粒性的量度值为颗粒度。
D.颗粒度小的胶片,照片影像细腻、清晰度高。
E.颗粒度主要受量子斑点的影响,而与增感屏的结构斑点无关。
9.关于增感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增感屏的使用,增加了胶片的感光效应,减少了摄影中的X线量。
  B.增感屏根据荧光物质分类,分为钨酸钙增感屏和稀土增感屏。
C.增感屏的后屏的荧光体层较前屏薄。
D.增感屏的主要结构分: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
E保护层的作用是:有助于防止静电现象的产生;保护荧光体层不受机械损伤;便于清洁。
10.拍摄某一部位,不用增感屏时,使用55KV,100m A ,曝光时间4秒,如果用增感屏,该增感屏的增感因数(增感率)为4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曝光时间为
   A.1秒
   B.2秒
C.0.1秒
D.0.2秒
E.0.4秒
11.X线对比度是指
   A.胶片对X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
B.照片上组织影像的最大密度差。
C.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
D.与X线相关的所有对比度的概念的总称。
E.X线对比度与照片对比度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12.关于对比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把照片上两种密度的差称作光学对比度。
B.光学对比度是透过光之比的对数值。
C.照片的对比度越高越好。
D.X线对比度主要取决于被照物质本身的因素。
E胶片对比度系数表示胶片对X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
13.下列关于X线束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其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B.照射野的大小,对X线照片的密度、对比度没有影响。
C.照射野的大小一般不用遮线器控制。
D.垂直于X线管窗口的那一束X线,称为中心线。
E.照射野中心的那一束X线就是中心线。
14.投照腰椎侧位时,X线机的焦点为2.0mm,设定肢-片距为15cm,在允许放大率范围内,焦-片距是多少
   A.100cm以上
B.110cm以上
C.150cm以上
D.165cm以上
E180cm以上
15.国际放射界公认的模糊阈值为
   A.1mm
   B.2mm
C.0.1mm
D.0.2mm
E.0.02mm
16.观片灯的亮度、颜色及照射野能够改变
   A.X线对比度
B.胶片对比度
C.照片对比度
D.生理对比度
E.以上都不是
17.一般情况下,以下哪种模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最主要的模糊,应该采取措施
   A.运动性模糊
   B.焦点的几何性模糊
C.屏胶系统产生的模糊
D.散射线性模糊
E.以上都不是
18.以下关于散射线的消除和抑制方法,哪项不是
   A.遮线器
B.滤过板
C.空气间隙法
D.减小肢—片距
E.滤线栅法
19.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变动管电压法,对于肺实质病变、肺不张病变,我们一般采取
   A.+5KV
B.+5V
C.无变化
D.—5KV
E.—5V
20.自动洗片机照片干燥不良的原因,哪项不是
A.干燥设定温度偏低
B.干燥系统组件内的温度较高
C.风量不足
D.定影液疲劳
E.显影液陈旧
21.CT成像,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是
A.准直器
B.D/A转换器
C.探测器
D.CT球管
E.A/D转换器
22.1969年,首先设计成功电子计算机横断X线体层成像装置并用于颅脑检查的是
   A.美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E.荷兰人
23.CT值计算公式中的K=
   A.600
B.600EMI
C.1000EMI
D.1000
E.1000HU
24.层厚大于层间距的CT扫描称为
A.容积扫描
B.薄层扫描
C.重叠扫描
D.超薄层扫描
E.高分辨率扫描
25.关于CT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矩阵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
B.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C.CT的空间分辨率比X线照片的空间分辨率高。
D.CT的密度分辨率比X线照片的密度分辨率高。
E.现代64层及以上CT扫描的图像可以达到各向同性,即任意平面重建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和横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同。
26.下列组织CT值最低的是
   A.肝脏
   B.脾脏
C.血液
D.水
E.脂肪
27.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小于等于
   A.10mm
B.5mm
C.3mm
D.2mm
E.1mm
28.CT扫描中,FOV是指
A.矩阵大小
B.像素大小
C.感兴趣区
D.扫描野
E.扫描层厚
29.数字减影系统(DSA)一般常用哪种减影方法
   A.时间减影法
B.空间减影法
C.二维TOF法
D.直接减影法
E.飞跃法
30.CR系统所获得的图像是
   A.模拟图像
B.准数字图像
C.数字图像
D.三维图像
E.思维图像
31.在X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
   A.光合作用
B.氧化—还原反应
C.光氧化—还原反应
D.单纯氧化反应
E.水解反应
32.数字影像学检查不能进行图像重建的是
   A.MRI
B.DSA
C.CT
D.DR
E.CR
33.CR的图像处理功能,不包括
A.磁信号处理
B.窗位处理
C.时间减影处理
D.能量减影处理
E.灰阶处理
34.IP板经X线照射后,所形成的信号为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准数字信号
D.可见光
E.红外线
35.到目前为止,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是
   A.CR
B.DR
C.CT
D.MRI
E.普通X线摄影
36.医用胶片中使用明胶的作用,哪项不是
   A.介质和保护作用
B.热熔冷凝性
C.吸收膨胀性
D.坚膜作用
E.降低感光速度
37.形成几何学模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焦—片距
B.焦—肢距
C.肢—片距
D.焦点的面积
E.滤线栅的使用与否
38.临床放射工作中,力求应用的是胶片特性曲线的
   A.足部
B.直线部
C.肩部
D.反转部
E.足部及肩部
39.胶片感光特性曲线不能反映的是
   A.本底灰雾
B.宽容度
C.最大密度
D.感光度
E.颗粒度
40.为获取相同的密度值,焦—片距从100cm提高到300cm,则所需曝光量为原曝光量的多少倍
   A.1/3
   B.3
   C.4
D.6
E.9
41.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肢体厚度超过
   A.5cm
B.10cm
C.15cm
D.20cm
E.25cm
42.工作中常用的钨酸钙增感屏是
   A.超低速屏
B.低速屏
C.中速屏
D.高速屏
E.超高速屏
43.关于体层摄影层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焦点至支点的距离
   B.层面至病灶的距离
   C.层面中心与相邻层面中心之间的距离
D.层面与创面的距离
E.病灶与体表的距离
44.X线体层摄影目前已基本被以下哪项检查所淘汰
   A.CR
B.DR
C.USG
D.MRI
E.CT
45.在管电压和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
   A.靶面的倾角
B.球管内真空度
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D.靶物质的厚度
E.靶物质的颜色
46.属于DR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是
   A.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B.碘化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C.利用影像板进行X线摄影
   D.固定IP板+CCD摄像机阵列
   E.硫氧化钆:铽+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47.DR的中文全称是
A.计算机X线摄影
B.直接数字化计算机X线摄影
C.间接数字化计算机X线摄影
D.数字X线摄影
E.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二、多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X线数字减影装置主要包括
   A.大容量的X线机系统
B.数字减影系统
C.图像处理系统
D.打印机
E.报告系统
2.评价X线胶片的影像质量参数有
   A.颗粒性
B.分辨率
C.清晰度
D.感色性
E.胶片的MTF。
3.增感屏的主要结构
A.基层
B.荧光体层
C.保护层
D.感光乳剂
E.结合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1:07 | 只看该作者
专业知识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A。CT低于平片摄影的是空间分辨率低。
2.D。焦片距增加一倍,曝光条件应增加到原使用条件的4倍。因为X线的量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
3.D。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分布对称。
4.C。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是在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5.B。关于散射线对照片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X线波长越短,产生的散射线越少。因为散射线的多少,主要与原发射线的能量有关,在一定能量范围内,散射线的随着X线的波长变短而增加。
6.E。医用双面涂布型胶片的结构主要分4层:片基、感光乳剂、结合膜、保护膜。而荧光体层为增感屏的一层结构。
7.E。胶片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组成。
8.E。颗粒度主要受量子斑点、增感屏结构斑点的影响,而受X线胶片的本身影响极小。
9.C。增感屏的后屏的荧光体层较前屏厚,约为1.5~3∶1。
10.C。根据f=t0/t ,可以计算出t=0.1秒。
11.C。X线对比度是指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
12.C。照片的对比度不是越高越好,对比度太高的照片,导致影像层次的损失,X线诊断需要的照片,要有足够的对比度和丰富的影像层次。
13.A。关于X线束的描述,正确的是: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其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14.D。根据允许放大率公式:M=1+H/F,得出,允许放大率为1.1,a=b/(M-1),算出a=150cm, a+b=165cm 。
15.D。国际放射界公认的模糊阈值为0.2mm。
16.D。一般的说,感光不足的照片由低亮度黄色观片灯可提高生理对比度,人的眼睛对高密度区的密度不太敏感,此时,可借助强光灯来提高生理对比度。观片灯的亮度、颜色及照射野对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照片对比度显然不能改变。
17.A。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模糊是影像模糊最主要的因素。由于运动模糊量为运动幅度与放大率的乘积,因此,运动性模糊要比单纯性的几何模糊严重得多。
18.D。散射线的抑制方法:使用遮线器、滤过板;散射线的消除方法:空气间隙法(增加肢—片距)、使用滤线器。
19.A。对于肺实质、肺不张患者,一般要增加5千伏,其他条件不变。
20.E。照片干燥不良的原因为:1、干燥设定温度偏低;2、干燥系统组件内的温度较高;3、风量不足;4、定影液疲劳。
21.C。CT成像,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是探测器。
22.C。1969年,首先设计成功电子计算机横断X线体层成像装置并用于颅脑检查的是英国人Hounsfield。
23.E。CT值计算公式中的K=1000HU。
24.C。层厚大于层间距的CT扫描称为重叠扫描。
25.C。CT的空间分辨率明显不及X线的空间分辨率高。
26.E。脂肪的密度值低于水,约-70~-90HU。
27.B。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
28.D。CT扫描中,FOV是指扫描野。
29.A。数字减影系统(DSA)一般常用时间减影法。
30.C。CR系统所获得的图像是数字图像。
31.C。在X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光氧化—还原反应。
32.E。数字影像学检查不能进行图像重建的是CR。
33.A。CR的图像处理功能,不包括磁信号处理。
34.A。IP板经X线照射后,所形成的信号为模拟信号。
35.E。到目前为止,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依然是普通X线摄影。
36.E。明胶提高胶片的感光速度。明胶与银离子相互作用,生成一种不稳定的银胶络合物,在加热时,该络合物分解,生成银和硫化银等物质,聚集在卤化银晶体的缺陷和位错部位上,形成感光中心。是潜影形成的必要条件。明胶提高感光度的另一原因是明胶为一种吸卤剂,能够吸收卤化银在感光过程中产生的卤原子,以防止卤原子与银原子重新化合,相对提高了感光效率。
37.D。焦点的面积是形成几何学模糊的最主要原因。
38.B。临床放射工作中,力求应用的是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
39.E。胶片感光特性曲线不能反映的是颗粒度。
40.E。为获取相同的密度值,焦—片距从100cm提高到300cm,则所需曝光量为原曝光量的9倍。
41.C。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肢体厚度超过15cm即应考虑使用滤线器。
42.C。工作中常用的钨酸钙增感屏是中速屏。
43.C。关于体层摄影层间距是指层面中心与相邻层面中心之间的距离。
44.E。X线体层摄影目前已基本被CT所取代。
45.C。在管电压和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46.A。属于DR成像直接转换方式的是非晶硒平扳探测器。
47.D。DR的中文全称是数字X线摄影。
二、多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A、B、C。X线数字减影装置主要包括:①大容量的X线机系统,一般为1250mA大型X线机;②数字减影系统,一般为时间减影法;③图像处理系统。
2.A、B、C、D、E。评价X线胶片的影像质量参数有:颗粒性、分辨率、清晰度、感色性、胶片的MTF。
3.A、B、C。增感屏的主要结构分三层: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6 21:5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你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试题及答案!我也是因为你,才注册的,主要是为了谢谢你的提供。
期待2011的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