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摘自<重庆医学>2000 年7 月第29 卷第4 期p336
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321000) 黄明伟 夏银献
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在临床上较少见,据文献报告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的发生率为018 %~1018 %。我院自1980 年2 月~1998 年6 月间手术治疗食管癌512 例,其中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14 例(217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 例,男性11 例,女性3 例,男女之比为1∶0127 ,年龄52~76 岁,中位年龄63 岁。
同时发生的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13 例。该组癌灶均为二处。主癌灶病变长度为115~8. 0cm ,平均415cm;临床病理分型:髓质型9 例,蕈伞型2 例,缩窄型1 例,溃疡型1 例。副癌灶病变长度为012~415cm ,平均216cm;临床病理分型:髓质型8 例,溃疡型3 例,腔内型2 例。副癌灶在主癌灶口侧8 例,肛侧5 例。副癌灶至主癌灶最小距离为015cm , 最大距离为10cm ,平均415cm。13 例中5 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全部病例均在同一次手术中发现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残癌细胞。术前经胃镜检查和x 线食管吞钡检查发现明显病灶者4 例,其余9 例为术中探查发现。
异时发生的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仅1 例。于术后一年半再发第二次原发癌,位于吻合口上方2cm 处,经胃镜检查并活检证实低分化鳞癌。
2 结 果
同时发生的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13 例患者均作了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随访1 年内死亡3 例,2 年内死亡3 例,失访1例,其余6 例随诊3 月~3 年均健在。
异时发生的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1 例患者未予再次手术治疗,经放疗后存活1 年。
3 讨 论
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较少见,卫功铨等曾报道1015 例食管癌病人,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34 例,占313 %。本组病人的发生率为217 %。目前对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的病因尚不明确。
诊断 依据warren 和gats 提出的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的诊断标准为: (1) 各个肿瘤都是恶性组织表现; (2) 各个肿瘤的境界必须彼此分明; (3) 各个肿瘤并非转移灶。在各个肿瘤发生时间上分为同时性及非同时性两种,两个以上癌肿在6 个月内发生者属同时发生,超过6 个月发生者属非同时发生。本组14 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13 例为同时性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1 例为非同时性多发性原发性癌。
由于放射科、胃镜室及胸外科医师对多发性原发性癌的认识和警惕性不够,术前常常导致漏诊。特别是副癌灶在主癌灶肛侧,由于主癌灶常导致食管腔狭窄,纤维镜常不能通过,或顾虑穿孔,医生不愿再往深处插管,则可致漏诊。本组副癌灶在主癌灶肛侧5 例,术前均未能明确论断。本组术前经胃镜检查明确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3 例,食管吞钡摄影检查明确食管有二处病变1 例,术前诊断率为28157 %。
我们认为要提高术前的诊断率,主要要做到三点: (1) 细致完善的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在检查中不能满足于一处病变的发现,应尽量通过病变食管狭窄部位仔细观察远端食管有无病变。(2) 术中应仔细探查,尽可能地通过触摸等外科手段排除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不能找到一个病灶后,仓促作病灶切除、吻合,以免癌灶遗漏。(3) 食管较大范围的连续
切片,以免邻近的小原发癌漏诊。
治疗 作食管癌根治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中应仔细检查,对有副癌灶者应扩大切除范围。在未明确有无副癌灶存在时,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否作扩大切除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于异时发生的食管第二个原发癌,在诊断上易误诊为局部复发,而延误治疗。对多发性原发性食管癌病人,在其身体条件许可且无转移的情况下,应尽早采取根治术,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