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教育专区
›
典型病例
›
CL0248:左侧听神经瘤:平扫+增强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881
|
回复:
31
CL0248:左侧听神经瘤:平扫+增强
[复制链接]
wnlyq8688
wnlyq8688
当前离线
积分
3700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22:5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5mm平扫,5mm增强,2.5mm骨重建病史随后传上
平扫
增强
骨窗
肿瘤环形强化
内耳道扩大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3-13 7:33:3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niu
xiaoniu
当前离线
积分
4898
2
#
发表于 2006-3-13 00:06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儿意思!!谢谢!!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ajie
jiajie
当前离线
积分
15679
3
#
发表于 2006-3-13 01:44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听神经瘤听典型,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也够典型。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乡医
乡医
当前离线
积分
2
4
#
发表于 2006-3-13 01:48
|
只看该作者
枕骨那是珠网膜粒压迹吧?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nwei260
qinwei260
当前离线
积分
1722
5
#
发表于 2006-3-13 0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l0248:左侧听神经瘤:平扫+增强
以下是引用
jiajie在2006-3-12 17:44:00
的发言:
[br]左侧听神经瘤典型,[br]枕骨蛛网膜粒压迹也够典型。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rs
zrs
当前离线
积分
1299
6
#
发表于 2006-3-13 03:19
|
只看该作者
听神经瘤是没错!
哪位站友能讲一讲枕骨蛛网膜压迹与骨破坏的鉴别啊?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aiying1
huangaiying1
当前离线
积分
2605
7
#
发表于 2006-3-13 04:13
|
只看该作者
典型!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yong
zhany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137
8
#
发表于 2006-3-13 04:27
|
只看该作者
修改
ct表现:平扫示左侧桥脑小脑角区有一囊实性类圆形肿块,外侧紧贴内耳道,病灶与岩骨接触面较小呈“锐角征”;第四脑室变窄并向右后方移位;增强扫描示肿块边缘呈环状强化,内耳道口可见不规则强化影,内实性部分不均匀性强化,囊性区无强化征象;骨窗示:左侧外耳道口呈喇叭状扩大。中线旁枕骨两侧板障内囊状透光区呈串珠状排列并相互融合,内板骨质缺损。
ct诊断:1.左侧听神经瘤;2.枕骨蛛网膜粒压迹
诊断要点:1.左侧桥脑小脑角区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块; 2.内耳道扩大;3.四脑室移位。
鉴别诊断1.三叉神经瘤2.脑膜瘤;3.表皮样囊肿。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6-3-12 20:43:13 修改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yong
zhany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137
9
#
发表于 2006-3-13 04:41
|
只看该作者
修改
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瘤:肿瘤位置偏前,中心位于内耳道前方岩骨尖处;病变可跨入中、后颅窝呈哑铃状;岩骨尖部可见骨质吸收或骨质破坏;无内耳道扩大。
二:脑膜瘤:1.肿瘤以宽基底贴于桥脑小脑角区的颞骨,并与之呈钝角;2.邻近岩骨可见骨质破坏或骨质吸收;3.增强扫描肿瘤呈均一强化,囊变、坏死少见;4.肿瘤可有钙化;5.内耳道无扩大。
三:表皮样囊肿:不规则性分叶状囊性肿块,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听神经瘤起始于听神经前庭支内耳道段的神经鞘膜细胞,是脑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桥脑小脑区肿瘤的约75%左右,多数单发;若神经纤维瘤病时则为双侧多发性听神经瘤。本例ct表现非常典型。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6-3-12 21:12:52 修改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yong
zhany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137
10
#
发表于 2006-3-13 05:09
|
只看该作者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与骨质破坏的区别
回复zrs 站友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与骨质破坏的区别:
一.蛛网膜粒压迹:吸收脑脊液入静脉窦的蛛网膜粒,可以增生,并远离静脉窦;它们在颅骨内板上形成许多颗粒状凹陷,甚至完全穿破颅板造成内板的骨质缺损。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旁的区域,直径多在0.5cm-1.0cm;很少超过中线4.0cm以外的地方;通常比较对称,儿童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男性多见;枕骨蛛网膜粒压迹无临床意义,但是有时容易误认为是溶骨性骨质破坏。枕骨蛛网膜粒压迹见于窦汇两侧小脑下静脉汇入横窦处,表现为中线两旁3.0-4.0cm颅骨板障内串珠状、对称蝴蝶翼状排列的囊状透光区,边缘光滑、清晰,部分相互融合。颅骨内板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内为水样密度。头皮软组织无异常改变。
二.骨质破坏: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也可以表现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但是 破坏分布无规律性,多呈散在分布;恶性肿瘤的骨质破坏区不规则,边缘不光滑,一般有局部软组织肿胀。mr诊断的可靠性较ct更好。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1-7 12:55:53 修改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