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体会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学习这份“踝关节骨折”的资料,收获真的很大,甚至产生了写篇论文或弄个科研立项的冲动!非常感谢楼主,翻译并整理了这么有用的学习资料!
对踝关节骨折,以前仅仅局限于“影像所见”,有骨折就报骨折,没有骨折就报“未见骨折”,却没有去分析骨折的成因及后果。学习了这份资料以后,才知道除了报告骨折与否以外,还需要去推测、分析是否伴有韧带的损伤,并对其进行分型分级,以利于骨科医生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这份资料的关键在于对Weber分型法和Lauge-Hansen分型分级法的理解。
在理解这2种分型方法之前我们先掌握踝关节骨折的影像征象:
一、直接征象: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后踝骨折、高位腓骨骨折、踝关节脱位
二、间接征象:
1、内侧关节间隙应该不超过4mm,且常和胫骨平台与距骨间的距离相等。内侧关节间隙增宽到6mm或以上则必撕裂内侧副韧带。
2、外侧关节间隙明显增宽(一种说法是超过5.5mm)提示韧带联合撕裂。
Weber分型法是纯影像学的分型方法,只要看腓骨骨折的部位就可以了:骨折位于胫骨平台以下为A型,骨折平行于胫骨平台为B型,骨折高于胫骨平台为C型,很好理解。
Lauge-Hansen分型分级法我们如果不去深究各类各级发生的机制,只是了解各类各级损伤产生的结果,就比较好理解了:
旋后-内收型(SA型)
1级:外侧副韧带的撕裂或外踝的撕脱性骨折
2级:内踝的垂直或倾斜的推压性骨折。
旋后-外展型(SE型)
1级:前韧带联合撕裂
2级:腓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3级:后韧带联合撕裂或后踝撕脱性骨折
4级:内侧副韧带撕裂或内踝横形牵拉性骨折。
旋前-外展型(PE型)
1级:内侧副韧带撕裂或内踝撕脱性骨折
2级:前韧带联合撕裂
3级:韧带联合水平上的腓骨骨折(有时在踝关节X线上不可见)
4级:后韧带联合撕裂或后踝撕脱性骨折。
这2种分型方法理解以后,再结合踝关节的影像征象,就可以推导出有利于骨科医生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的诊断报告了:
一、外踝于胫骨平台以下骨折时,为SA型1级
二、外踝于胫骨平台以下骨折并内踝骨折时,为SA型2级
三、腓骨于胫骨平台水平骨折时,必伴有前韧带联合撕裂,此为SE型2-3级
四、腓骨于胫骨平台水平骨折并后踝骨折时,为SE型3-4级(如果见内侧关节间隙增宽可诊断为SE型4级)
五、腓骨于胫骨平台水平骨折+后踝骨折+内踝骨折时,为SE型4级
六、内踝骨折时,为PE型1-3级
七、内踝骨折伴腓骨高位骨折时,为PE型3-4级
八、内踝骨折伴后踝骨折时,为PE型4级,此时如果看不到腓骨骨折须加做小腿正侧位以确定腓骨骨折部位。
九、外踝部疼痛而无骨折征象时,可能为SE型1级
十、内踝部疼痛而无骨折征象时,可能为仅有内侧副韧带撕裂的PE型1级,亦可能为合并前联合韧带撕裂的PE型2级,甚至还可能为合并腓骨高位骨折的PE型3级!
说的天花乱坠的,也不知道说清楚没有,更不知道是否有理解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点,谢谢。
附上资料里的3幅图片,以加深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