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3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050:[讨论]盆腔C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29岁因小腹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双附件区囊性病灶,即行ct平扫,除证实超声所见外无其它发现。患者既往健康,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二周后ct复查囊性灶消失(得到b超证实)。请各位讨论双侧附件区为何种病变?为何会消失?
首次ct片:




两周后复查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4-9 20:22:5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4-10 04:45 | 只看该作者

1

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http://www.puson.com/journal/articleinfo.aspx?art_id=66446
卵巢黄体囊肿蒂扭转1例报告

www.shouxi.net  苏 莹 马 兰 张素仙 周红林 何 麟 2005-4-7 7:12:23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5年2月 第2卷 第2期  

关键词:卵巢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g 3 p 1 ,因大便后下腹疼痛1天,加重10h,于2004年9月11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无痛经,pmp2004年8月10日,lmp2004年9月9日,入院时为行经第3天,量如常。5个月前曾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盆腔内未发现异常。入院检查: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宫颈ⅲ度糜烂,无举触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右附件区触及6cm×4cm×4cm大小的一囊性包块,可活动,压痛明显;左附件区无异常。b超示右卵巢囊肿,大小为6.5cm×3.3cm,其内见分隔光带。临床拟诊: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经保守治疗2天后腹痛减轻,但仍有阵发性加剧,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呈哑铃型囊肿,大小7cm×4cm×4cm,蒂扭转360°,表面光滑,呈紫蓝色,右侧输卵管呈紫褐色增粗、水肿。行右附件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囊肿为良性。术后病理报告:右侧卵巢黄体囊肿并部分出血、坏死,符合蒂扭转改变。


    2 讨论


    黄体囊肿是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遗存大量的液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如果进一步扩张直径达3~6cm时即形成黄体囊肿 [1] 。可发生于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前者占绝大多数 [2,3] ,非妊娠期的黄体囊肿少见。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并发蒂扭转者更为少见,我院1998年1月~2004年9月仅4例,与兰涛等的报道相近 [4] 。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的分泌活性可引起月经延长、经血过多,甚至闭经。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1] 。发生扭转轻者可自行复位,有学者报道可手法复位 [5] 或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穿刺抽出囊液从而缓解症状,进而使蒂扭转自然回复 [6,7] 。并发急腹症者,应尽早手术,传统手术方法是行患侧附件切除,不采取患侧附件松解、囊肿剔除是为了避免来自卵巢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国外有学者报道27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22例接受保守手术(附件松解、囊肿剔除)后,无一例发生术后血栓栓塞 [8] ,提出本病可行保守手术,指征是:良性囊肿直径8cm以下、扭转度数在360°且无卵巢坏死者。本例患者情况符合上述保守手术指征,遗憾的是术后笔者经查阅文献后方认识到这一点。特报告于此,以警醒同道。


    参考文献


    1 王德智,罗焕俯,石一复.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97-98.


    2 尹如铁,罗国林,刘兴会,等.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与病理.实用癌症杂志,2002,17(5):517-519.


    3 江静逸,赵小环.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13例分析.浙江医学,2004,26(1):282-283.


    4 兰涛.附件肿物及其扭转发生机率的分析.辽宁医学杂志,1988,2:140.


    5 薛莉,张为朵,张继红.手法复位卵巢扭转及卵巢囊肿蒂扭转各2例的体会.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1):4.


    6 乔元岗,夏黎明,王功明,等.超声下穿刺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12):927-928.


    7 袁春英,藤宝芬,屠永芝,等.b超引导下卵巢囊肿蒂扭转穿刺1例.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4):305.


    8 zweizig s,perron j,grubb d,et al.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ad- nexal tursion.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8(5):1791.


    (编辑商志伟)


    作者单位:650101云南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http://www.taizhou.com.cn:8080/c ... 0b9aa6?opendocument
有些卵巢瘤可不治而愈  
www.taizhou.com.cn      发布时间:2005-03-28 10:31  
  有些发生在卵巢的肿瘤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不少属于良性,甚至可不治而愈,自行消失,如一些卵巢囊肿即属此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黄体囊肿它是由于黄体在形成过程中,血肿逐渐液化所造成的,囊肿直径多不超过3厘米。患有黄体囊肿的病人,可有经期退后,或延长不来,或经血淋漓不断以及腹痛等症状,常于就诊时发现有囊肿存在。还有一些情况,就是怀孕后妊娠黄体也可增大形成囊肿,一般多在妊娠3个月后自行消失。

  卵泡囊肿它是因卵泡不成熟或虽成熟但不排卵,卵泡内液体潴留而形成的。这种囊肿的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病人多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下腹坠胀感和月经紊乱现象,常在囊肿形成数周后自行消失。

  黄素囊肿这种情况较前两种较少,仅见于葡萄胎,是由于绒毛膜上皮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中的颗粒细胞,产生过度黄素化反应所致。其特点是:数目多,大小不一,常发生于两侧,大者直径可超过10厘米。没有并发症可不必进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4-10 04:53 | 只看该作者

1

卵巢囊肿为何消失了
要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卵巢囊的分类与性质。我们平常所说的卵巢囊肿是卵巢囊性肿瘤与卵巢瘤样病变的总称。卵巢瘤样病变 ,又称非赘生性卵巢囊肿 ,多发生在育龄妇女 ,包括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卵巢巧克力囊肿等。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常为单发 ,亦可多发 ,一般为直径 1— 3厘米 ,偶尔可达 5— 6厘米。多数人无明显症状 ,只是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 ,偶尔见囊肿破裂引起出血、疼痛。其中 ,滤泡囊肿为常见的卵巢囊肿 ,是由于成熟卵泡不排卵或闭锁的卵泡持续存在 ,使卵泡液潴留而形成。绝大多数可于两个月内自行消失 ,不需特殊处理。黄体囊肿与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并有出血、血浆渗出有关 ,妊娠时黄体也可增大成为黄体囊肿。未孕妇女的黄体囊肿一般于两个月内消失 ,妊娠合并黄体囊肿一般于妊娠 3个月后会自然消失。黄素囊肿多见于滋养叶细胞肿瘤(如葡萄胎、绒癌 ),它是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使卵泡膜细胞黄体化而形成。葡萄胎清宫排出后或绒癌治疗后 ,黄素囊肿可自行消退。李女士今年 35岁 ,上次妇检及b超检查时发现的囊肿即为非赘生性卵巢囊肿 ,已自然消退 ,因此 ,本次复查结果正常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卵巢囊性肿瘤 ,则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不能自然消退 ,均需要手术切除。

  妇科普查和超声检查时卵巢囊肿的发现率很高。对于直径小于 5厘米的卵巢囊肿 ,患者不必过分忧虑或恐惧 ,但应随访观察 1— 2个月。如为卵巢瘤样病变则可消失或变小。如果持续存在并增大则应考虑有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http://www.80665555.com/specia/mnwk/mnlczl/20051026276.htm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4-10 7:03:51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4-10 05:02 | 只看该作者
双侧附件区囊性病变.复查消失.诊断:滤泡囊肿.卵泡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垂体促卵素分泌过多,使成熟卵泡不能排卵而持续生长.卵泡内液体潴留形成.也可是慢性盆腔炎,卵巢下垂致使卵巢血运障碍,白膜增厚,以致成熟的卵泡不能排卵,卵泡内液体潴留形成.一般直径不超过5厘米.
临床多见育令期妇女.临床一般无症状.囊肿较大时可有腹部隐痛.囊肿较大时可自行破裂消失.
鉴别诊断1黄体囊肿2白体囊肿3卵巢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4-10 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50:[讨论]盆腔ct

    这种情況应该是功能性卵巢囊肿。这类囊肿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见的是排卵前的滤泡囊肿和月经前的黄体囊肿。
[病理表现]
1滤泡囊肿 由于成熟滤泡不破裂或闭锁卵泡持续增长,使滤泡腔液体潴留而形成囊肿。因无内分泌功能,故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常不需治疗,多数囊肿在4-6周内自然吸收消退。病理上囊肿直径多不超过4cm,有时可达7-8cm。多为單发,但亦可多发。壁薄而透明,囊腔内充満透明浆液。
2黄体囊肿 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形成黄体囊肿。由于囊肿储存分泌的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长。若囊肿破裂可出现腹痛及阴道流血,与异位妊娠极为相似。病理上多为單侧性,直径一般不超过4cm,偶可达10cm,早期可以似血肿,待血液吸收后,则所含为透亮或褐色浆液。
[常见ct表现]盆腔内囊性肿块,單侧多见,直径一般在5cm以下,囊内均匀的低密度,ct值一般在0-20hu,有出血或感染时,ct值可升高。肿块边緣光滑,邊界清楚,壁薄未见壁结节。有时囊内有分层或分隔现象。增强扫描后囊肿边缘有强化,内部无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4-10 18:26 | 只看该作者
女,29岁因小腹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双附件区囊性病灶,第一次ct 双附件区囊肿,密度较高,复查病灶小,右侧内看见分隔,年轻女性,考虑.如果伴痛经就更明确了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叫巧克力囊肿,由于经期异位的子宫内膜出血,经期后血肿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由于反复出血是病灶不断增大,且增大的同时可有渗液,渗出处在包裹就形成分隔状,在经期后由于部分血液吸收可变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4:4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分析的很好,尤其向版主说的更好。该病人是我的同事,月经周期正常,首次ct检查是在经期结束后2周多的时候做的,此时一般应是排卵结束后,而双附件区囊状影,间隔二周复查囊消失。因此本例我同意向版主的意见,应该是闭锁卵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24 10:02 | 只看该作者
这类囊肿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见的是排卵前的滤泡囊肿和月经前的黄体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10 09:12 | 只看该作者
类囊肿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见的是排卵前的滤泡囊肿和月经前的黄体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2-26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囊肿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见的是排卵前的滤泡囊肿和月经前的黄体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