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1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医疗器械的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17 0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info.med.hc360.com/html/001/001/004/68112.htm国内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滥用现象严重

http://www.hc360.com   2005年9月12日17时52分   慧聪网医疗器械行业   




    不久前,一项由辽宁省卫生部门参与的“贵重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现状调查”显示,无论哪级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平均台数之比相差悬殊,最高可达13:1。其中市级医院为4:1,区级医院为13:1,县级医院为12:1。

    这项调查包含了辽宁省134所不同层次的医院,调查对象是1480台已列入医院固守资产的5000元以上诊断和治疗设备分布与利用现状、技术状态和经济效益、供求矛盾等情况。结果发现,目前各级医院包括心电图、b超、核磁共振等诊断设备数量远远高于内外科手术、激光治疗等治疗设备数量。

    一位医疗界人士认为,现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大型医疗设备滥用现象:本来可以通过常规的物理检查来诊断的病例,医生却过分依赖诊断设备。于是,出现了医生非理性开单检查,患者“不该查的查了,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了”。这种“设备依赖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主任乔友林介绍,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有一次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北京一个城市的ct比整个英国都多,中国真的这么富有吗?

    “设备依赖症”病因有三

     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姚文庆认为,造成时下“设备依赖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原因。政府对医疗事业普遍补偿不足,医院自然会增加设备占用数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现在不少医院出现“感冒做ct”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二是法律方面原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司法部门要求医疗事故“举证倒置”,其中设备检查作为必要的证据成为了医生的“救命稻草”。现在可以不做的检查,医生却让患者做,完全出于一种自我保护。以肺癌诊断为例,过去医生凭影像学和从医经验可以做出准确诊断,而现在不少医院要求的诊断程序更为复杂,需要根据病理学、细胞学结果进行诊断。

     三是医生职业道德与百姓健康知识原因。姚文庆认为,什么检查该做,什么检查不该做,一般医生都心知肚明。一旦哪位医生的职业道德防线不牢固,便极易出现滥开单检查现象。以骨折为例,一般拍片即可,做ct更清晰,费用却更高。医生完全可以把情况提供给患者,让患者自己选择,而不能自作主张让患者做ct。

     如何解决

     有关专家建议,应从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上着手解决“设备依赖症”难题:一是国家从政策上解决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问题,把医疗机构这一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事业办好。二是填补法律政策中的空白,成立“医疗医事法庭”,合理处理医患纠纷。三是制定严格的诊疗标准,坚持处理滥开单检查现象,把“开单提成”、“变相开单提成”列入受贿罪;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把健康体检的知情权、选择权交还给患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17 03:56 | 只看该作者
医院“诊断设备竞赛”,让看病更贵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9月16日 15:30: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北京一家医院在用先进的ct机给患者做检查。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透露,北京一个城市ct的拥有量比全英国都要多。(资料照片)


院诊断设备多治疗设备少,主要还是因为让患者做检查赚钱多且容易

    不久前,辽宁省对大型贵重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调查发现,无论哪级医院均存在诊断设备平均台数远远超过治疗设备平均台数的现象,两者之比最高可达13: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政府如不加以“宏观调控”,医疗服务有可能陷入“设备越来越新,费用越来越贵”的怪圈。

    一次没必要的检查,差点要了老人的命

    沈阳老人刘万新在辽宁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体检时,医生建议他做一个膀胱镜尿道检查。没想到,这次体检在几次尝试之后不但没有成功,还让刘万新一度濒临死亡,吃尽了苦头:诊疗过程中的多次穿刺导致尿路感染,引发肾脏感染中毒后出现急性败血症,出现心脏、胃肠道、肝肾等多脏器衰。转院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经紧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目前,这位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老人,不得不依赖“膀胱瘘”生活。“老人去医院时本来好好的,经不住医生吓唬做了膀胱镜,这么一折腾却差点丧了命。现在一个月换一次导管,一周换一次尿管,天天得换药。”刘万新家属说,现在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全天护理,生活质量远远不如以前,而这一切病根全都是经不住医生“吓唬”,做了多余的体检。

    诊断设备“竞赛”,加剧了“看病难”和“看病贵”

    辽宁省卫生部门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诊断与治疗设备比例没有明确限定,但此调查显示出两类设备配置比例的失调,是今后医院投资决策中应格外注意的问题。难怪目前有业内人士惊呼,现在医院规模扩张、设备更新。诊断设备越来越多,医生患了“设备依赖症”。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疗界人士介绍,现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大型医疗设备滥用现象,本来可以通过常规的物理检查来诊断的病例,医生却过分依赖诊断设备。于是,出现了医生非理性开单检查,患者“不该查的查了,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了”,这种医疗“设备依赖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和“看病贵”这两个问题。

    沈阳市一家医院放射科主任王林认为,一方面有患者需求,另一方面利润空间大,促使医院不断更新诊断设备。在经济利益趋动下,个别医院鼓励医生多开检查单,导致不少可以通过常规物理检查诊断的病理现象,非要仪器诊断,加重了患者负担。

    以市级医院为例,一台普通的核磁共振成本约为500万元,按使用寿命15年计算,每天的折旧成本大约在900元。而一个核磁共振检查要800元,按保守数量,市级医院一天按15人做检查,去掉电费、人员费以及折旧成本,医院一天净收入近万元。治疗设备就不一样了,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做检查的人,都需要进行治疗,再有就算治疗,也不一定在本医院进行。

  北京一个城市ct的拥有量比全英国都要多,中国难道真的这么富有吗?

    中国医学科学科院肿瘤研究所主任乔友林介绍,大型医疗设备滥用之风,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在国内医疗界弥散开来……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有一次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北京一个城市ct的拥有量比全英国都要多,中国难道真的这么富有吗?

    调查显示,辽宁省三家综合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入占整个检查费用收入的50%。辽宁省医学经济学会副会长于润吉认为,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出台“政府定价”加以控制过高的设备检查收费,辽宁省在全面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服务价格30%的基础上,已经于今年7月15日起开始下调10%。

    “仅此一项全省一年让利1个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难’的问题。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费用还是未降到底线。”

消除“设备依赖症”要从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着手

    乔友林认为,造成目前各家医院争相购置大型贵重医疗设备,医生和患者出现“设备依赖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存在问题。以正常妊娠为例,国内城市孕妇一般要做四次左右的b超。而在国外,孕妇不能随便做b超,正常产妇怀孕期间只能做一次b超。“国外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非常严格,保险公司不会对没有必要的额外检查付费,患者本人更不会自己付款。”

    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姚文庆认为,造成时下医疗“设备依赖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市场原因,各级政府对医疗事业普遍补偿不足,医院在竞争中求生存,依赖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各家医院自然会增加设备占用数量,提高设备利用率,不该查的也查,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既加剧了“看病难”,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现在不少医院出现“感冒做ct”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二是法律方面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9-17 03:5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将遭遇严冬

http://www.hc360.com   2005年9月14日12时21分   慧聪网医疗器械行业   




    中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一直是各大医用设备公司热捧的硕大蛋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医疗机构在设备购买交易中也异常活跃。然而近日从北京cdc(疾控中心)下属的社会医学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了解到,一份名为《中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研究》的报告揭示出了上述购销热情背后的诸多隐疾。针对这些隐疾,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准备开始举刀“割疮除患”了。

    严冬前的狂欢

    “我们的‘超强场’3t磁共振设备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吧,这台昂贵的设备竟然还没出世就被国内的一家医院预订了。”这让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副总裁范伯龙感到振奋。

    “中国的医用设备市场真是太大了,”范伯龙一再向记者强调:“西门子中国公司整整10%的业务额就是由医疗业务部门赚进的,这是发展最好的4大业务之一。西门子的医疗设备每年销售额都有显著的增长。”

    买卖红红火火的不仅是西门子医疗,此前记者也闻听飞利浦医疗、ge医疗等跨国公司多次强调: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他们都把中国作为其主要市场之一。

    一位卫生部直属医院的主任透露:“今年我们也就买了3000多万的一套设备吧。”而山东一家医院的院长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医院有钱了就是买设备,“俗话说,穷修门面,富修灶。我们只有把硬件搞上去,才能提高整体效益嘛。”他坦言。

    显然,无论是厂家还是医疗机构都在大型医用设备的交易上显得颇为热衷,这使得中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显得异常红火。然而,北京市cdc(疾控中心)下属的社会医学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披露的《中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研究》,对中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的观察显示了担忧。

    设备资源浪费惊人

    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多数大型医用设备的利用率在50%以下,而厂家诱导医疗机构产生购买需求的比例却高达30%,医院购买大设备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与发达国家间差距逐渐缩小,早在2001年中国购买的ct机数量就已达到全球首位,核磁设备的拥有量也居全球第二位。而这两种大型医用设备的人均配置水平却分别是3.7%和0.6%(以“台/百万人口”计),在全球各国排名中倒居于榜尾。不少医院没有把医疗服务的经验水平当做核心竞争力,而是热衷于拥有高档设备,以此招徕患者就医也增加了医疗费用。而设备购置背后也难免存在索取回扣等腐败黑洞。

    按照报告的分析,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在管理层和基层单位都各有原因。

    在各省级卫生管理部门的层面,目前发现的问题是,卫生部把审批大型医用设备购买的权力下放到各省卫生厅之后,各地对“有效调控资源配置”的执行宽、严差别太大,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省因资金匮乏、控制过严导致设备不足。而有的省又滥用审批权、盲目购进设备。
而在基层医院层面,突出的问题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偏远医院不顾成本效益原则,超前购进大型医用设备,这中间还往往伴随着腐败现象。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大医院过分追求“投入-产出”的收益率,致使患者做核磁或ct检查的收费过高,造成群众就诊费上升加剧了医患矛盾。

    参与编写《中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研究》的研究者毛阿燕告诉记者,这份报告对卫生部及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研究未来5年中国大型医用设备的规划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策组合拳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曾联合下发《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抓紧编制包括ct、核磁在内的这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目前配置规划正在加紧讨论中,即将形成正式文件。而同时也在加紧讨论的还有一个文件,那就是关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文件,其中将涉及大幅降低包括ct、核磁等各类检查收费的内容。这两个文件将是从医院支出(购进大设备)和医院收入(临床检查收费)两个关键环节进行调控的组合拳。目的就是一个,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同时也引导医院走好竞争的路子。”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卫生部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那个降低检查费的文件可就要命了,大型医疗设备对医院来说都是高投入、高回报的,如果全国都开始执行医疗检查收费的大幅降价,那么医院靠买设备挣检查钱的路就被堵死了,如果医院觉得买设备赔钱,那我们的设备就都卖不出去了。中国未来几年的大设备市场必将进入严冬期,浙江、江苏都开始搞降价50%的试点了,冬天的感觉已经来了。”一家外资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大区经理对上述政策的未来市场影响如是预测。
未来将要出台的种种相关政策都是围绕“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而来的。对此,参与撰写《中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研究》的毛阿燕向记者谈及了更深层的考虑,“不仅仅是资源合理配置、解决百姓看病难,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肯定暂时会对未来中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调整对各方利益群体都有引导作用。”


查看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17 06:29 | 只看该作者
[emb7]现在中国的医疗资源就是这么不均衡,浪费啊!没办法![emb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ct降价,我也搞它几台放家里,没事了,玩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17 23:58 | 只看该作者
[emb7][emb7][emb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9-18 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9-19 14:44 | 只看该作者
[emb27][emb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9-19 18:02 | 只看该作者
[emb7][emb10][emb20][emb20]不过,有时标准是很难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