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颞顶枕叶见巨大高低等混杂密度肿块,部分囊变,内见大量不规则形、斑片状及小结节状钙化影,明显占位效应,左侧侧脑室大部闭塞,右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大,中线结构明显右移。
考虑:胶质瘤(1、少枝胶质细胞瘤?2、室管膜瘤?)。
儿童脑内钙化的鉴别诊断
1、儿童病毒性脑炎钙化少见,钙化出现在发病早期和进行性加重者更少见。钙化主要沿脑回分布(脑回样钙化)并伴脑萎缩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病毒性脑炎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其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局部碱性磷酸酶升高和ph值的变化有关。巨细胞病毒脑炎钙化主要分布在脑室壁或室管膜下,呈小点状;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钙化主要在皮层,多呈脑回状;风疹病毒脑炎钙化主要在基底节区或脑室周围白质。
2、结核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脑池或脑沟裂邻近部位,以颅底、鞍区多见,钙化呈不规则斑片状。
3、脑囊虫病。大脑半球内散在、大小相似的点状钙化,特征表现是靶征。
4、脑包虫病。囊壁上的完整或不完整的壳状钙化。
5、脑血吸虫病、霉菌性脑炎和非特异性炎性感染。钙化一般位于脑灰质,钙化量小,密度较低,车小点状或沙粒状,但少见。
6、弓形虫病。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呈小点状或弧线状。
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室管膜下少见。
8、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大脑髓质或皮髓质交界区对称性钙化,钙化面积较大。
9、sturge-weber综合症。局限性脑回状或花纹状钙化,枕叶或枕顶区常见,一般为单侧性。
10、结节性硬化(bourneville病)。是沿脑室外侧壁分布的室管膜下多发的胶质结节或结节样钙化,并向脑室内突出,部分位于脑实质内。
11、fahr病。又称家族性基底节钙化。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病变,双侧苍白球、壳核、丘脑、小脑齿状核大片对称性钙化,双侧脑室旁火焰、骨针放射状钙化,皮髓质交界处点状、线状钙化。钙化由少到多呈进行性发展。
12、cockayne’s综合症。是罕见的隐性遗传病,见双侧基底节区和脑其他部位的钙化。患儿出生时正常,随着生长发育,出现颅骨、脑膜增厚,视网膜萎缩,耳聋等异常。
13、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四脑室内或小脑蚓部,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可见小结节状钙化,中度至明显强化。
14、髓母细胞瘤。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等高密度肿块,可见斑块状钙化,明显强化。
[本贴已被 dyqct 于 2006-12-18 10:11:49 修改过]
[本贴已被 dyqct 于 2006-12-18 10:21:33 修改过]
[本贴已被 dyqct 于 2006-12-18 10:22:1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