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暂时集合帖子
›
请教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1302
|
回复:
14
请教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bright99
bright99
当前离线
积分
134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4-6-17 08:3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简心 wrote:白质疏松和binswanger病应该不是一个概念。白质疏松在部分ad和pd病人中也可以见到,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的老年人中,ct或mri也可以有白质疏松的表现。关于binswanger病的临床诊断,确实存在争议,目前国内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一般认为,没有智能障碍或其他的临床症状,仅有影像学的白质疏松改变,不能诊断为binswanger病。
请问:如果仅侧脑室额角、枕角周围出现较小范围的低密度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何诊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616lyt
91616lyt
当前离线
积分
1356
2
#
发表于 2004-6-17 08: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仅侧脑室额角、枕角周围出现较小范围的低密度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补充一点在脑白貭内,考虑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双侧多发腔梗,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同时合并进行性痴呆\\智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国紫匀
南国紫匀
当前离线
积分
384
3
#
发表于 2004-6-18 05:06
|
只看该作者
好象最近的文献已把binswanger病归类到脑白质疏松症了。
脑白质疏松症是1987年由hachinski提出的,所以早一点的ct书上都没有这个病(包括吴恩惠教授编写的头部ct),有人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质下脑室周围缺血性脱髓鞘改变,而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即binswanger病),象这种“仅侧脑室额角、枕角周围出现较小范围的低密度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诊断为单纯性脑白质疏松症。
不知这种观点对不对,请大家发表意见。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duchunmeng
guduchunmeng
当前离线
积分
2619
4
#
发表于 2004-6-18 06: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国内对binswanger的诊断相当混乱,在北医大附院进修回来(2000年)的同志报告相对宽。而在上海进修的同事(最近)很少报binswanger。如果病人没有痴呆报告为脑白质疏松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ongsuzhi
chongsuzhi
当前离线
积分
0
5
#
发表于 2004-6-18 07:0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我们科室也是的,不过看书上,好像都要结合临床症状,如无症状,就不报。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听蝉观竹
听蝉观竹
当前离线
积分
6157
6
#
发表于 2004-6-18 10:23
|
只看该作者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应该十分的慎重,影像表现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多发性腔梗;2,脑萎缩;脑白质(主要是侧脑室周围对称性分布的)低密度影像,这是长期脑动脉硬化所致的慢性缺血导致的脱髓鞘改变。但是最重要的是临床表现:进行性的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事物记忆下降)、空间记忆错位、性情明显改变或对外界表现淡漠,最后发展成为痴呆。
我们医院诊断原则就是遵循上述的几点。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31
7
#
发表于 2004-6-20 07:55
|
只看该作者
不经常看书的人是不知有脑白质疏松症,这是近十几年才提出来的。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8
#
发表于 2004-6-21 04:51
|
只看该作者
[emb6]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医生
向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4224
9
#
发表于 2004-6-21 06:16
|
只看该作者
能够知道脑白质疏松症的人,应该都还是比较喜欢看最新文献的人。这个病提出了十几年,但许多专业书上都还没有提及该病,所以许多“专家”只知道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却不知道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
对于这个病的分级,好象仅仅有人做过研究,但还不算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应该由相关的学科专业组来制定,而不是凭几个人的研究就算是标准了。
支持:脑白质疏松症是1987年由hachinski提出的,所以早一点的ct书上都没有这个病(包括吴恩惠教授编写的头部ct),有人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质下脑室周围缺血性脱髓鞘改变,而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即binswanger病),象这种“仅侧脑室额角、枕角周围出现较小范围的低密度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诊断为单纯性脑白质疏松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rhxy
drhxy
当前离线
积分
0
10
#
发表于 2004-9-30 05:0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说的都很中肯,补充一点,白质疏松症flair序列显示最好。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