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其他栏目
›
海阔天空
›
卫生部副部长:医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2426
|
回复:
13
卫生部副部长:医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复制链接]
牟言科
牟言科
当前离线
积分
3952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07:3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7-03-02/15231241272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15: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日电 3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署名文章,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当前的医患关系进行了剖析。文章指出,中国医疗服务改革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一、改革的原则
1.医患、供需之间应以患者、需方为本。在医疗服务中,一切工作安排均应“以病人为中心”,大到诊疗方案的设计、执行,小到病房走廊扶手、一个挂钩、一把座椅、一部电话等的安装,均应考虑到病人的方便和需求。同时还应给病人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帮助其了解医生的特长和技能,逐步实现“病人选医生”的现代就医理念。从“求医”到“选医”的变化,实质上是把民众维护自身健康的权利交还于民,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2.卫生系统内部管理中应以医务人员为本。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工作的主体。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很好地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服务改革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因此,在医疗服务改革中应努力做到: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医务人员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合理要求,做到“尊重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人”;提高其素质与技能,为其创造创新环境,做到“发展人”,使人的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3.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以“管”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转变。政府部门不是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必须通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去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相关部门,除制定医疗服务的方针、政策、规划、措施外,主要应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服务。
4.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享有。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因此,医疗公平性改革必须注意消除对任何一个群体的歧视;必须关注社会资源配置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必须增强体制的合理性以保证医疗公平。
二、改革的措施
1.完善法制。建议尽快制定《公民健康保障法》或《公民健康促进条例》,明确不同能级政府的职责并确立投入保障制度,依法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环境秩序,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2.改进管理。形成当前群众看病贵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小。因此,应加大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投入,尽快扩大覆盖面,提高群众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应强化医务人员和医科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宗旨教育,树立“德为医之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应改革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管理模式,从“单位人”管理向“社会人”管理转变,实施国际上通行的“医生多点执业管理”。此举的好处在于:一是规范医疗服务管理,改“走穴”为有组织的外出会诊、手术,从而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二是减轻重病患者的费用负担,特别是陪员、旅费、住宿等间接经济负担;三是充分发挥高技术人力资源的作用;四是为基层医疗机构直接培训人员;五是鼓励医务人员钻研业务技术,优劳优酬。
3.加强基层。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办医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由政府提供资金,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城市,由于社会中蕴藏着较大的办医积极性,且社会办医能力较强,只要政府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就会调动医务人员投资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这一点在许多国家已实现。参照国际经验,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医疗卫生投入总量增加,而且使政府有更多力量考虑农村和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部分经济发达、没有或基本没有农村地区的城区,也可由政府出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但在经营管理上,必须采用注重质量、效益管理的新机制,避免“大锅饭”的弊端。
4.调整机制。必须逐步取消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机制,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解决农村人才问题的长效机制。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城乡差别不可能被很快消除。在我国城乡各方面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要求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务人员长期居住在农村或在农村安家落户是不现实的。因此,比较可行的选择是,政府出资,由城市医院派出医务人员,轮流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定期工作。我国西部地区的乡卫生院有1.5万个,而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也将近1.5万个,基本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支援。每个医院每年派出三位医务人员到受援乡工作一年,由中央财政支付其工资费用,不增加基层负担。经测算,中央财政每年仅需拿出12亿元,即可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人才问题。在发达省份,先富地区要支援后富地区。
5.促进竞争。要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公益事业,多渠道办医,形成有序竞争局面,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可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yuxin1
zhangyuxin1
当前离线
积分
0
2
#
发表于 2007-3-3 16:46
|
只看该作者
医院应该走入正规化管理,刻苦钻研业务,优劳优酬,但不要与收入挂钩,反到增加患者负担,应有一套完善体系。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zhong
xizh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780
3
#
发表于 2007-3-3 17:35
|
只看该作者
加大政府对卫生行业的资金投入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c80012345
qc80012345
当前离线
积分
12650
4
#
发表于 2007-3-3 18:13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为,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应该有相应的机制去保证资金的地落实,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改善医院的环境及条件,给患者一个好的就医场所很是必要的,提高对医务工作者的待遇,比如,住房,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谈什么服务质量呢?哪里有什么收入?只有好的待遇大家很在意这份工作,医院管理才好抓,医患之间才真正有真情可言,ct医生担的风险很大,诊断不正确如何用药?待遇却很低,保健,休假问题等。正确的诊断合理的用药才是解决看病贵的关键所在。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象王
影象王
当前离线
积分
5934
5
#
发表于 2007-3-3 20:4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站友的意见。现在国务院领导改革的口号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难道医生就不重要吗?我的口号是“以疾病为中心”,医患共同努力对付疾病才对。医生和病人最大的敌人是“疾病”,不以疾病为中心病人能治好病吗?医生和病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能说以谁为中心,这句口号是那些不懂医疗事业的无知之辈提出来的。他只会加剧医患矛盾,没有从源头治理。现在政府机构对医疗事业的投入跟他们一年的吃喝玩乐的花销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医生也是人,也需要生活,不要处处打压,他已经是医疗市场中的弱者了,患者已经够强了,恳求领导们手下留情吧,我们在痛苦中挣扎,我们在喘息喘息..........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子期
子期
当前离线
积分
4184
6
#
发表于 2007-3-4 03:01
|
只看该作者
患者无错,医生无错,错在管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程军建
程军建
当前离线
积分
640
7
#
发表于 2007-3-4 16:4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媒体都偏向弱者但是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我们医生现在却成为弱者有人为我们说话吗?现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不在于患者也不在于我们医生而是我们整体医疗体制。政府不从本质问题下手就知道从我们普通医生下手,导致医生难干病人看病贵!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世军
李世军
当前离线
积分
4832
8
#
发表于 2007-3-4 23:50
|
只看该作者
患者无错,医生无错,错在管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愿
心愿
当前离线
积分
3463
9
#
发表于 2007-3-6 16:01
|
只看该作者
患者无错,医生无错,错在管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ujiu2008
jiujiu2008
当前离线
积分
0
10
#
发表于 2007-3-8 04:1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我们在科室讨论医生地位低的话题,不经意领导进来了.他也说确实是这样,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办法呀.这是人人皆知的了.医生天天低声下气,狗都不如, 医生是弱势群体已是事实.主要是中央决策人没有看到.大家呼唤吧.呐喊吧.不要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CT病例讨论
答疑解惑
MRI病例讨论
儿科病例
影像解剖
guangbo_forum
求职招聘
X线病例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