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放射科医师经常面对患者取片后要问你(甚至追问)自己骨折后对位怎么样?以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还需要整复吗?真的需要手术吗?等等问题。我个人总结如下,供通道们参考,并恳求同道们发表意见,共同交流,共同提高认识,望论坛的老师们多多补充内容,把这个总结做的更完善些!
1.解剖复位:是指骨折后通过整复和手术固定,断端间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关系,称为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是指骨折后通过整复和手术固定,断端间未能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 无明显影响。
a.长骨干横行骨折,断端间对位未能达到1/3者,为对位不良;
b.长骨干骺端未能达到3/4者,为对位不良;
c.断端间的分离移位,为对位不良;
d.断端间的旋转移位,为对位不良;
e.断端间的嵌入骨折,为对位良;
f.断端间的缩短移位下肢(成人)大于1厘米,为对位不良,儿童无骨骺损伤者缩短移位超过2厘米,为对位不良;
g.两骨折端侧方成角移位,为对线不良;
h.两骨折端成角成人超过10度,儿童超过15度,为对线不良;
i.颅骨的凹陷性骨折深度超过1厘米,为对位不良,需要手术;
j.不全性骨折和裂纹骨折,为对位良好;
k.颅骨人字缝宽度大于1.5mm,儿童大于2mm,若一侧宽度超过2mm或两侧相差超过1mm,即可诊断颅缝分离,对位不良。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3-7 20:00:4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