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5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磁共振技术参数与影像信号的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289(2003)09 1241 01
[作者简介]雷福章(1952-),男,湖北人,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影像技术。[收稿日期]2003 05 15  
mri图像上的亮区和暗区信号与ct图像上的明暗信号不同,ct图像是由x射线的衰减系数形成的。而mri图像是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对mri产生信号差异形成的。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种序列技术和参数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而且能根据影像诊断的需要灵活的应用这些技术序列和参数。
1 组织特性对mri信号强度的影响
1.1 n-质子密度 在mri扫描区内人体组织的氢质子数。在单位体积内同类质子的数量越多,产生的信号越强,缺乏质子的地方为无信号区。如副鼻窦、空腔、骨皮质等。
1.2 t1-弛豫时间 能量由自旋系统转移到晶格系统,即把多余的热能散发到晶格中去。t1弛豫时间,表征了各种人体组织以及正常与异常组织之间的差异。t1短的组织纵向恢复比较快,产生的信号比较强;t1长的组织纵向恢复比较慢,产生的信号比较弱。如在t1加权像中,脂肪类组织t1=380ms,脑脊液t1=1155ms,脂肪信号比脑脊液信号强,故脂肪呈白色影像,而脑脊液则成黑色影像
1.3 t2-弛豫时间 又称横向弛豫时间、自旋弛豫时间。它是描述横向磁化强度消失过程的时间常数,即内在磁场所致的横向磁化损耗。t2弛豫过程中不涉及能量的传递,只引起相位的变化。内在磁场的大小取决于大分子数目的多少。大分子数越多,内在磁场越强,横向磁化强度消失越快,则t2越短。t2短的组织,由于横向磁化强度衰减快,信号弱;则t2长的组织,由于横向磁化强度衰减慢,信号强。如脂肪组织的t2=60ms,脑脊液t2=145ms,因此脑脊液的回波信号要比脂肪信号强。在t2加权的图像中,脑脊液呈白色信号,脂肪信号相对较暗。
2 可调参数对mri信号强度的影响
2.1 tr-射频脉冲重复作用的时间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tr越长,各种组织的纵向恢复越完全,信号强度将增强,反之则减弱。实际选用的tr时间是50~3000ms。
2.2 te-激励脉冲到采样脉冲之间的回波延迟时间 氢质子在90°脉冲的作用下,从z轴方向转至x y平面上,此时质子处于不稳定的高能态。90°脉冲停止后质子将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以进动方式朝主磁场方向恢复,即所谓t1弛豫。随着t1弛豫时间的进行,t2弛豫也随之产生。理论上是横向磁化强度逐渐减弱,实际上由于外磁场的不均匀性和内磁场的存在,横向磁化强度将迅速衰减。由于180°脉冲使横向磁化强度再次恢复。在检测线圈内就会再次出现一个mri信号,这个起死回生的信号称之为回波信号,既为自旋回波。回波延迟时间te,即90°脉冲与每次所作用的180°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当tr不变的情况下,te越长,横向衰减得越多,回波信号的幅度越小,信号越弱。
  临床上常用的se序列是用调节tr和te时间的方法来显示组织结构中t1和t2弛豫时间。如果信号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组织间t1的差别,这种图像称之为t1加权图像。如头部mri:取tr=500ms,te=30ms,即可清晰地显示脑白质、灰质和脑脊液的t1弛豫过程的图像;当图像对组织间t2的差别较敏感时,称t2加权图像。如取tr=2500ms,te=30ms,60ms,90ms,120ms,可显示脑白质、灰质和脑脊液的t2弛豫过程的图像。如果图像对t1和t2都不敏感,其对比度仅仅取决于组织间质子密度的差别,这种图像称质子密度图像,一般tr=1000ms,te=40ms,此外,在se序列中对快速流动的血流流速越大,信号强度减弱越显著;信号消失,即显示为无信号,此现象称流空现象。所以心腔和大动脉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都呈黑色。
3 讨论  mri的信号强度(图像上的亮暗度)与以上参数间的关系是:质子密度越大、t2越长、tr越长、t1越短及te越短的参数则信号强度越强。在mri图像上明亮度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参数相互之间的搭配,所提示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对mri影像上所显示的信号强度,仅从图像上来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如何区分不同的组织差异,正常与病理状态的差异,对各种组织影像的信号强度形成对比来分析判断各种疾病,是mri影像诊断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良平,陈金城,陈棣华.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6):539 540.
[2] 李坤成,李永忠,赵富强,等.ct与mri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9):823 825.
[3] 张健,周生岩,赵锋,等.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影像参数的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9):945 94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16 16:23 | 只看该作者
有了这样的归类比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很好![emb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1-17 00:32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东西都是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1-30 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磁共振技术参数与影像信号的探讨

以下是引用我爱mr在2005-11-16 16:32:00的发言:[br]有很多东西都是误导


有哪些是误导请指出来,学术上应该是有理有据,不能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3 01:24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了,是很多。我没有一一列出来而已。
例如:取tr=500ms,te=30ms,即可清晰地显示脑白质、灰质和脑脊液的t1弛豫过程的图像;
te取到30ms来做t1加权像是不可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