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沉痛悼念冯亮教授[/center]
![]()
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家、南京军区总医院原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冯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20日零时3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冯亮,男,汉族,1916年4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冯亮同志1937年肄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43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毕业后,历任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医师,重庆市市民医院外科医师,重庆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放射治疗科医师。1949年8月起,历任中央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华东军区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南京军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解放军第五及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10月退休,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专家室成员。
冯亮教授堪称新中国医学影像事业的先驱。作为新中国医学影像专业奠基人之一的他,学术造诣精深,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相继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编委及第三届编委会咨询编委,全军放射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理事、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分会常务理事及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科委会常委、顾问、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委,世界卫生组织(who)影像组成员等职。为我国的医学影像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于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长期特殊津贴,卫生技术3级。
冯亮同志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活到老、学到老,对事业不倦追求。冯亮同志从医半个多世纪,始终瞄准医学影像专业的最前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1945年开始从事放射线工作,对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及ct诊断等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冯亮同志先后取得了一批重要医疗成果,在国内,他首先研究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x线计量诊断方法,完成了肺部球形病灶、溃疡病及先天性心脏病3项鉴别诊断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在国内首先发表了“染色体畸变:21三体征的骨骼x线改变”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7篇在放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肾结核的x线诊断”、“门静脉高压的脾门静脉造影”、“电子计算机肺部球形病灶的x线诊断”、“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等。他主编、参编出版的14部专著在国内医学影像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如:“ct手册”、“肺结核病防治手册”、“肾脏病学”、“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学百科全书:放射诊断”、“ct读片指南”、“心脑血管急症”等。1995年冯亮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颁发的“为中国放射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证书。
冯教授不仅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1984年冯教授应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影像诊断国际会议,作了“在中国应用超声及ct的经验暨其对医疗保健和卫生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报告,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该专业唯一代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专家一起,编写“发展中国家新影像技术的应用(英文)”一书。1986年应邀参加在南斯拉夫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发展中国家超声学术会议,并作了“超声诊断在中国的应用”和“肝细胞肝癌的超声诊断”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2001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为21世纪名人,同年被聘为美国传记学会顾问。
冯亮教授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医疗事业,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医技精湛。他注重自身形象,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真诚友善,光明磊落,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部下、对同事关心体贴,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他谦虚谨慎,讲奉献,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年青的医生手把手地传、帮、带,培养了众多医学影像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1981年被评为全军先进科技工作者,1983年11月被南京军区评为科技文体系统先进个人。
冯亮同志的一生,是为医疗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的一生,是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医学影像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平凡的一生为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榜样,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品格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冯亮教授永垂不朽!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军区医学影像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