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血肿在ct上是高密度的,但是为什么血管在ct上的影像是低密度的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探讨,如有不妥请指正!
首先我们来搞清脑出血后血肿的病理演变过程,其过程为:红细胞悬液-血液浓缩-血凝块形成和收缩-红细胞溶解-低蛋白血肿液。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为:氧和血红蛋白(hb02)-脱氧血红蛋白(dhb)-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铁血黄素(h-s),其中可出现互相重叠现象。
我们ct发现的急性期血肿往往是在“血凝块形成和收缩”和“红细胞溶解”阶段,即血红蛋白演变为“高铁血红蛋白(mhb)”阶段,ct上表现高密度是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即(3价铁)”这些物质聚集脑组织间隙形成团状高密度影。还有一个原因正像ganf7331 所说出血后血浆的析出,血红蛋白浓度提高。
血管流动的血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浆约占血液的55%,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而血浆中90%~91%是水分,6.5%%为蛋白质,2.5%低分子物质(无机盐等)。血红蛋白是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在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其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铁是结合状态,所以不具有离子铁的高密度特性。正常血管流动的血液表现是略低密度或等密度,这要具体看是什么脏器,如在肝脏,血管表现低密度,在正常脑组织就表现等密度。正常血管流动的血液成像机理是多方面的,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液成分主要是水分(90%),而细胞成分少,血红蛋白就更少;2、血红蛋白是结合铁,不是离子状态;3、血液流动。
[本贴已被 听蝉观竹 于 2008-5-15 22:46:23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