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29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451:腹部疑难病例—请诸位老师会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患者 男性 44岁,乙肝病史多年,体检彩超发现肝内占位,行ct检查,结果如下:请会诊!(只上传异常部位)。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6-2 12:55:51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6-2 20:37 | 只看该作者
肝右叶后段(下腔静脉旁)可见结节状低密度影.动脉期似可见肝右动脉迂曲血管影,延迟期呈低密度影,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建议查af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3 04:37 | 只看该作者
考虑肝右后叶小肝癌可能性大,建议查af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3 21:59 | 只看该作者
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缩小,延时强化减退。考虑  肝癌或炎性假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3 22:30 | 只看该作者
肝右叶后上段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呈低密度影,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建议查afp.
                                                     小肝癌
        小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起病多隐匿,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早期发现小肝癌(shcc)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手术治疗时机,而且可以提高术后生存时间。
    shcc的定义尚未统一,日本肝癌协作组的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2cm;而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3cm。肝癌病因学说有下列三大因素:①病毒性肝炎。②化学性致癌物质。③寄生虫感染。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变是其主要因素。
    小肝癌(shcc)的检查方法:行全肝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s-30s行动脉期扫描,60s~70s行门脉期扫描,2min-3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和分析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小肝癌90%以上由肝动脉供血。因此,典型的小肝癌ct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到低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shcc在三期扫描上可呈多种表现:大部分shcc呈典型表现,即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呈等或低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少数呈非典型表现,可表现为各期均呈低密度,也可表现为动脉期和门脉期呈高密度,延迟期为等密度。还可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动脉期高密度结节,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可见小片低密度区;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延迟期病灶呈低密度,密度不均,边界不清。
    lim等认为动脉期在发现富血供的肿瘤特别有效,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容易发现少血供的肿瘤(如分化好的肝癌或微小肝癌)。shcc动脉期不强化首先与病变的动脉血供有关。虽然大部分病变血供丰富而呈现出高密度,但也有少数病变(尤其是早期shcc)动脉血供较少,不呈高密度而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其次,注射速度和造影剂量也会影响病灶在动脉期的表现。注射速度较慢时或造影剂量少时,进入病灶内的对比剂量较少,因而病变可无明显强化而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瘤内癌细胞的透明变亦是导致shcc不强化的原因。
    对于三期扫描均呈低密度的shcc,应与少血供的肝转移瘤和肝结核瘤、小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1、少血供的肝转移瘤在三期增强扫描时亦呈低密度改变,与低密度的shcc相鉴别的要点为:肝转移瘤常多发,瘤灶中央常因缺血坏死而出现中心性密度更低区,瘤灶边缘部因坏死不彻底,常残留一轮廓不规则的瘤壁,此瘤壁的密度低于邻近的肝实质密度而高于瘤灶的中心坏死区,这一征象与低密度的shcc不同,典型的胃肠道转移瘤多数为周边强化,中央为低密度而呈典型“牛眼眶”征。2、肝结核瘤由于病灶中心的干酪样坏死或液化坏死,也可在三期扫描中呈低密度,与三期扫描中呈低密度shcc相鉴别的要点如下:(1)肝结核病灶内有泥沙样或小点状钙化灶,肝细胞性肝癌也可发生钙化,但概率远低于肝结核;(2)肝结核病灶内存在分隔,增强晚期病灶边缘强化或(和)分隔强化,此种表现在肝癌中较少见到;(3)肝结核可有病灶破溃表现。3、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其密度多数仍然高于肝且接近或超过同层主动脉密度,而不降至低于或等于肝的密度。
    三期增强扫描上呈高、高、等密度的shcc,血供异常丰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不易鉴别。fnh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有以下几点: (1)fnh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中央可见低密度疤痕。(2)动脉期除疤痕外明显均匀强化,呈辐轮状,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延迟后呈等或略低密度;(3)在病灶的中央或周边有时可见明显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shcc动脉期虽有明显强化但不如fnh均匀一致,强化程度也低于fnh。但是较小的fnh中心星芒状疤痕出现率低,应引起注意。

[本贴已被 qiushi 于 2008-6-3 15:12:0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3 22:5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小肝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4 06:0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肝右后叶小肝癌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6-4 19:43 | 只看该作者
小肝癌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6-5 06:17 | 只看该作者
肝右叶后段(下腔静脉旁)可见结节状低密度影.动脉期似可见肝右动脉迂曲血管影,延迟期呈低密度影,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建议查af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6-6 07:09 | 只看该作者
综合考虑还是支持小肝癌的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