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以下那一项ct表现最支持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
a、肿瘤与大血管间的脂肪间隙不清
b、边缘呈分叶状
c、肿块呈明显强化
d、肿瘤相邻前胸壁胸膜呈结节状增厚
e、肿瘤边缘模糊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312页,(侵袭性胸腺瘤)纵隔受侵犯的主要征象是结构间的脂肪消失,但这不易发现,且有不少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从这句话来分析,答案a“肿瘤与大血管的脂肪间隙不清”这个征象并不可靠。所以还是选d比较合适。
107、女性患者,20岁。体检胸片发现右上肺结节。胸部ct平扫,层厚8mm,间隔8mm。发现右上叶前段胸膜下2.0cm的结节病灶,边缘光滑,密度10-70huu,双侧肺门淋巴结无增大。进一步确诊病灶性质,最佳的措施是
a、三个月后复查胸部ct,以后间隔6个月再复查一次
b、强化ct扫描
c、低剂量ct检查
d、病灶处hrct检查
e、病灶ct三维重建
这题楼主分析的有意思:“这题选择d似乎比较合乎出题者的口味”。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时候确实得这样处理。
进一步确诊病灶性质的最佳措施,我认为是ct定位下穿刺活检,可惜试题中没有这个选择项!
“年轻女性,胸膜下边缘光整的结节病灶”,这点倾向良性占位,良性占位可以采取定期复查的措施,按道理选择“a”比较合适,但是题目却偏偏要“确诊病灶性质”!
其实就凭“确诊病灶性质”这句话,本题的所有选择项都不正确!
如果去除“确诊病灶性质”这句话,则a、b、d三个选择项都有各自的道理。真不知该选哪个好。
115、有关未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ct平扫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有轻度占位效应
b、局部混杂密度病灶
c、有时可有钙化
d、局部常有脑萎缩
e、可以无阳性发现
沈天真,陈星荣主编,《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成像》153页:颅内avm在未破裂出血前ct表现较为典型,平扫表现为一局灶性高、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区,病灶形态不规则,多呈团块状,亦可呈点、线状影,边缘不清。病灶周围常可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偶有轻度占位效应,但不出现周围水肿现象,有时可出现脑室扩大和交通性脑积水。
这里的“偶有轻度占位效应”,说明有部分病灶会有轻度占位效应,a好像也正确了!
不过ct上岗证考试的复习参考书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成像》这本书,所以还是支持楼主的选择,选“a”!----“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4-14 0:15:53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