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教育专区
›
典型病例
›
CL0816:坏血病
返回列表
查看:
1986
|
回复:
9
[四肢]
CL0816:坏血病
[复制链接]
clj20
clj20
当前离线
积分
2653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00:3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坏血病
坏血病并佝偻病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6-28 20:35:38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
当前离线
积分
27536
2
#
发表于 2008-6-29 03:18
|
只看该作者
坏血带在哪?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同
同
当前离线
积分
33413
3
#
发表于 2008-6-29 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l0816:坏血病
以下是引用
杀毒软件在2008-6-28 19:18:00
的发言:
[br]坏血带在哪?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欧阳双全
欧阳双全
当前离线
积分
829
4
#
发表于 2008-6-29 19: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随光逐影
随光逐影
当前离线
积分
61288
5
#
发表于 2008-7-6 16:38
|
只看该作者
坏血病(scurry)
或维生素c(vitamin c deficiency)缺乏症,主要由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维生素c主要含于青菜和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儿在胚胎期可自母体吸收大量维生素c出生时可多量储存。母乳含有多量维生素c,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坏血病。如母亲妊娠期缺乏维生素c,婴儿也可发生先天性坏血病。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少,仅为母乳的1/4~1/5,因人工喂养未加含维生素c食物,易发生坏血病,也见于消化道吸收障碍,发热或其他慢性病维生素c消耗过多的患者。另外在成人主要是由酒精中毒或饮食长期不调而来。
【病理】 维生素c参于细胞氧化还原和某些氨基酸的羟化作用,如羟脯氨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另外维生素c也是硫酸软骨素形成的必要成分,所以缺乏维生素c主要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不能形成和维持细胞间质,除胶原蛋白外,骨粘蛋白,软骨粘蛋白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合质均发生障碍,对生长骨则影响软骨内化骨,生长活跃的部位首先累及且病变最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结合质形成及发生障碍,故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可引起广泛出血,常发生于四肢肌肉、关节囊、骨膜下和牙龈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减低呈静止状态,骨基质形成障碍,但软骨钙化却正常进行,造成先期钙化带因破骨性骨吸收减少,而出现增宽、致密。新骨生成不足,造成骨干皮质变薄,松质骨稀疏。骨骺周边相当于先期钙化带部位形成致密钙化环。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8个月~2岁的小儿,尤以人工喂养者多见。3个月内小儿体内尚存来自母体的维生素c,少有发病。四肢肌肉尤其在关节附近常有出血现象,牙龈出血也不少。患肢少动、触痛。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生长最迅速,最活跃的软骨内骨形成的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肋骨端,髋关节和肘关节极少累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皮肤苍白,皮肤黏膜出血及瘀斑、尿血、便血、血清碱性磷酸酶低下等。
【x线表现】
1.骨减少
骨质普遍稀疏萎缩,骨小梁结构消失呈磨玻璃样改变,骨皮质变薄如铅笔划线样。
2.先期钙化带增宽
由于钙化带的骨骺侧钙盐继续沉着,而骨干侧钙化软骨基质的吸收及软骨内化骨受到抑制而增宽,即praenkel氏白线,呈致密带。
3.坏血病透光带
是维生素c缺乏的直接后果。在钙化带的骨干侧,呈低密度的横带,为新生稀疏骨小梁所形成,它的宽窄和坏血病的程度有关。
4.骨刺征
为自骺板部向骨干外方突出之刺状影像,由骺板先期钙化带向骨干外过度延伸所致。
5.环骺
骨骺周围相当于先期钙化带区发生致密钙化,加之骨骺中心部骨质疏松使得骨骺呈环状,是坏血病的特征表现。
6.骨膜下出血
最初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以后在骨旁出现三角形、线状、包壳状钙化影,可位于骨干或局限于干骺端。本组均有此种表现。另有文献介绍还有角征、骺板变窄、干骺端增宽等表现。
【鉴别诊断】
1.佝偻病 尽管有骨质密度普遍性降低,但其先期钙化带变薄、模糊,干骺端宽大,中央部凹陷呈杯口状,并见毛刷状密度增高影。骨骺骨化中心出现延迟,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同时可见骨骼变形,如方颅、膝内(外翻)、鸡胸等。有时佝偻病也可合并坏血病。
2.白血病 弥漫性侵及经骨髓集中区的骨骼,表现为广泛性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无环骨骺、环血病线及骨膜下出血等表现。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黑白光影
黑白光影
当前离线
积分
44177
6
#
发表于 2008-7-6 21:18
|
只看该作者
6楼的向1楼的学习!向5楼的致敬!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exue
hexue
当前离线
积分
13908
7
#
发表于 2009-7-6 01: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ytb
513ytb
当前离线
积分
0
8
#
发表于 2009-7-8 07:45
|
只看该作者
坏血病.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hongjun
yuhongjun
当前离线
积分
34720
9
#
发表于 2010-5-16 16:32
|
只看该作者
向1楼的学习!向5楼的致敬!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bing
shibing
当前离线
积分
74747
10
#
发表于 2012-5-28 14:06
|
只看该作者
坏血病(scurry)或维生素c(vitamin c deficiency)缺乏症,主要由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维生素c主要含于青菜和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儿在胚胎期可自母体吸收大量维生素c出生时可多量储存。母乳含有多量维生素c,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坏血病。如母亲妊娠期缺乏维生素c,婴儿也可发生先天性坏血病。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少,仅为母乳的1/4~1/5,因人工喂养未加含维生素c食物,易发生坏血病,也见于消化道吸收障碍,发热或其他慢性病维生素c消耗过多的患者。另外在成人主要是由酒精中毒或饮食长期不调而来。
【病理】 维生素c参于细胞氧化还原和某些氨基酸的羟化作用,如羟脯氨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另外维生素c也是硫酸软骨素形成的必要成分,所以缺乏维生素c主要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不能形成和维持细胞间质,除胶原蛋白外,骨粘蛋白,软骨粘蛋白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合质均发生障碍,对生长骨则影响软骨内化骨,生长活跃的部位首先累及且病变最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结合质形成及发生障碍,故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可引起广泛出血,常发生于四肢肌肉、关节囊、骨膜下和牙龈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减低呈静止状态,骨基质形成障碍,但软骨钙化却正常进行,造成先期钙化带因破骨性骨吸收减少,而出现增宽、致密。新骨生成不足,造成骨干皮质变薄,松质骨稀疏。骨骺周边相当于先期钙化带部位形成致密钙化环。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8个月~2岁的小儿,尤以人工喂养者多见。3个月内小儿体内尚存来自母体的维生素c,少有发病。四肢肌肉尤其在关节附近常有出血现象,牙龈出血也不少。患肢少动、触痛。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生长最迅速,最活跃的软骨内骨形成的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肋骨端,髋关节和肘关节极少累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皮肤苍白,皮肤黏膜出血及瘀斑、尿血、便血、血清碱性磷酸酶低下等。
【x线表现】
1.骨减少
骨质普遍稀疏萎缩,骨小梁结构消失呈磨玻璃样改变,骨皮质变薄如铅笔划线样。
2.先期钙化带增宽
由于钙化带的骨骺侧钙盐继续沉着,而骨干侧钙化软骨基质的吸收及软骨内化骨受到抑制而增宽,即praenkel氏白线,呈致密带。
3.坏血病透光带
是维生素c缺乏的直接后果。在钙化带的骨干侧,呈低密度的横带,为新生稀疏骨小梁所形成,它的宽窄和坏血病的程度有关。
4.骨刺征
为自骺板部向骨干外方突出之刺状影像,由骺板先期钙化带向骨干外过度延伸所致。
5.环骺
骨骺周围相当于先期钙化带区发生致密钙化,加之骨骺中心部骨质疏松使得骨骺呈环状,是坏血病的特征表现。
6.骨膜下出血
最初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以后在骨旁出现三角形、线状、包壳状钙化影,可位于骨干或局限于干骺端。本组均有此种表现。另有文献介绍还有角征、骺板变窄、干骺端增宽等表现。
【鉴别诊断】
1.佝偻病 尽管有骨质密度普遍性降低,但其先期钙化带变薄、模糊,干骺端宽大,中央部凹陷呈杯口状,并见毛刷状密度增高影。骨骺骨化中心出现延迟,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同时可见骨骼变形,如方颅、膝内(外翻)、鸡胸等。有时佝偻病也可合并坏血病。
2.白血病 弥漫性侵及经骨髓集中区的骨骼,表现为广泛性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无环骨骺、环血病线及骨膜下出血等表现。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影像解剖
CT病例讨论
CR/DR/CT/MRI/PACS技术讨论区
答疑解惑
X线病例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