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06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506:F73Y,蛋壳状钙化,请诊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757)
女,73岁,体检b超提示右肾囊肿,要求行ct上腹部检查.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10-25 19:22:1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21 05:48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2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21 16:54 | 只看该作者
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21 17:57 | 只看该作者
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21 18: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21 18:3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支持点:病灶明显强化,与同层主动脉一致

讨论:
内脏动脉瘤是外科少见疾病,而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60%。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动脉壁结构缺损、外伤、感染、多次妊娠等。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脾动脉瘤实际发病率比 所知的要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文献报道60岁以上病人尸体解剖发病率为104%。78%的脾动脉瘤好发于脾动脉远端1/3处,位于脾动脉近端及中1/3者相对较少。一般直径<2 cm,超过90%为单发。
临床表现为:
(1)脾动脉瘤未破裂者以腹痛为最多见,常为慢性非特异性,左季肋部居多,或呈不适感。瘤体稍大时有压迫症状,引起间歇性恶心、呕吐、嗳气、厌食等。查体左季肋部有或无肿块,上腹部或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
(2)脾动脉瘤破裂者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痛,伴低血压或低血压休克表现。破入胃肠道(如胃、胰管、结肠等)可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体检可见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严重者呈弥漫性腹膜炎。
脾动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无助于临床诊断的确立。即使可扪及腹部搏动性肿块想到脾动脉瘤的可能,亦无法肯定瘤体的准确位置,不能确定手术方式。所以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简捷,对危重病人还可实行床边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可作为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普查使用;而血管造影是诊断脾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具有 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助于发现多发病变,判断侧支循环情况,并且可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增强ct及mir也是对该病敏感性高的检查手段,可明确区分脾动脉、门静脉及膨大的瘤体;腹部x线平片检查相对敏感性要低。因脾动脉瘤的危害主要是发生破裂(发生率为6%~46%),短期内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约75%~80%,故一旦发现脾动脉瘤均应手术治疗(尤其是直径大于2 cm的瘤体。手术方式有: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单纯脾动脉瘤结扎术;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对端吻合术;脾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脾动脉重建术;脾动脉瘤、脾一并切除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21 18:59 | 只看该作者
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0-21 22:24 | 只看该作者
脾动脉瘤并壁钙化。支持!(外壁钙化,内明显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22 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