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诊断] MRI0289:胶样囊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阅片: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22)
以下是引用wawaquan在2006-2-5 15:15:00的发言:[br]典型胶样囊肿。后颅窝囊性影为大枕大池。[br]    胶样囊肿[br]  胶样囊肿系由原始神经上皮组织在形成三脑室室管膜、脉络丛或脑上旁突体的过程中变异而成,为颅内良性肿瘤。在who 1993年分类,将胶样囊肿归于囊肿和肿瘤样病变,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5~1%,占脑室内肿瘤的15~20%,多好发于20~50岁,而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2∶1。临床上典型表现为体位性头痛。[br]    囊肿多位于第三脑室前上方,靠近室间孔后方,且多附着于该处室管膜或脉络丛上,病变为类圆形,边界清楚,一般直径为3~4cm。因囊肿常引起室间孔阻塞,导致阻塞性脑积水及颅内压升高,故多以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在疾病早期,阻塞多为间歇性,故常表现为间歇性头痛,且部分患者在头位改变后能缓解,因此早期常被忽略。随着疾病的发展,头痛的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增加,最后呈持续性。但本病无其它定位及特异性症状。借助现代影像学技术,诊断并不困难,本病在ct影像上多呈三脑室内均一高密度囊性病变,少数为等密度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多数无明显强化,少数可见均一强化或囊壁强化。mri影像上常见为三脑室与室间孔间边缘光滑的圆形囊性病变,t1及t2加权像上均为均匀的高信号(本例t2为等信号)。ct及mri均可见明显的梗阻性脑积水。若病变较大可突向鞍上池区,需与发生在鞍上的囊性颅咽管瘤相鉴别。颅咽管瘤囊性病灶多为分叶状,且常伴壁结节,实性部分及囊壁常见钙化;而胶样囊肿形态规则、壁薄、无钙化,有助于鉴别。[br][br][br][br][br]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2-5 15:40:46 修改过]

[quote]以下是引用扬仪在2006-2-5 17:22:00的发言:[br]网络上查找的一些胶样囊肿的图片:[br][br][br]本站内的相关连接: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875[br][br]附:脑室系统解剖变异及脑积水[br]    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内含有脑脊液,除具有缓冲保护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外,还有淋巴系统的作用,能输送激素及神经递质到达端器官,其ph值的变化尚能调节脑血流量与肺通气量,构成川流不息的“第三循环” [1]  。随着医疗设备和检查手段的迅猛发展,对脑室系统的解剖及脑积水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br]  1 脑室系统的解剖变异[br]    1.1 透明隔间腔 又称第五脑室,正常胎儿4个月时,原始透明隔内形成中缝,发展为分离的小叶,小叶间隙称为透明隔腔,内充脑脊液,通过孟氏孔与侧脑室相通(但另有观点认为:它们不参与脑脊液系统的循环 [2]  ),其双侧壁平行,在出生后2个月,双侧透明隔小叶融合,透明隔腔消失,但有12%~15%直到成年仍存在。[br]    1.2 透明隔囊肿 指双侧壁平行的透明隔腔发生囊性扩张,大者可堵塞孟氏孔或累及第六脑室,造成一侧或双侧脑积水,使侧脑室不对称性扩大,临床症状颇似胶样囊肿,引起头位性间歇性头痛、呕吐及高颅压,甚至会有癫痫发作。[br]    1.3 第六脑室(verga氏腔) 又称穹隆状腔,通常为第五脑室向后扩延,均与第五脑室并存。[br]    1.4 中间帆腔 又称脑室间腔,位于海马联合下方,其上为第六脑室 [1]  。[br]  2 脑脊液的形成[br]    脑脊液的形成机制有两种:(1)由脉络丛与室管膜分泌而来,即血浆透过脉络丛的微细血管丛产生的清晰液体;(2)来源于细胞外液的容积弥散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分泌机制占主导地位,但近年研究表明,60%以上来自血管—细胞外液的容积弥散作用。正常人每日产生550ml脑脊液,而成人总脑脊液容量仅为135ml(35ml在脑室内)也就是说,脑脊液每日需更新3~4次左右,由此可见脑脊液是一种流动的介质,循环更新,动态平衡 [1]  。[br]  3 脑积水[br]    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不平衡所致的脑室的异常扩大,并非由于发育异常、后天损害或脑萎缩所致。许多疾病虽然也可造成脑室的扩大,但由于脑实质减少,所以脑沟、裂不但不变浅,反而增宽。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尽管有学者对正常和脑积水时脑室的测量制定了许多标准,但临床放射医师却很少使用。仅凭一定经验即可比较准确的判断脑室的大小 [3]  。笔者体会,在判断出脑室扩大后,脑室各角是否有张力及脑室周围水肿带,是诊断脑积水的有力佐证[br]  3.1 脑积水的分类[br]   3.1.1 交通性脑积水 是指第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脑脊液产生过多所致的脑积水。其主要病因有:脑膜炎、sah、硬膜窦血栓、颈静脉血栓和上腔静脉血栓、脑膜癌及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脑脊液产生过多少见,主要见于脉络膜乳头状瘤。ct表现:交通性脑积水的共性表现为脑室系普遍扩大,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10 19:0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