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0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ZT0245A:磁共振诊断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颅脑磁共振成像概述
    颅腔被小脑幕分隔为幕上与幕下两部分。幕上部较大,由大脑半球占据,后者被纵行的半球间裂分为左右两侧,由连合体相连通,其中最大者为脐瓜体,其纤维伸向双侧半球的白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比白质生长发育快,折叠成许多脑回,后者被脑沟分开。白质深部有灰质团块,形成基底节。丘脑也是灰质结构,属间脑,后者还包括下丘脑与松果体。大脑半球包括深部的基底节属于端脑。端脑与间脑通称前脑,是脑的最大部分。其他
两部分是中脑与后脑。
    脑室系统由一连串充满脑脊液的腔组成。侧脑室位十大脑半球内,左右侧脑室与位于巾线的第二脑室相通,接通门为室问几。第三脑室经大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宰相通。脑脊液大部分由侧脑室脉络丛生成,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也有脉络丛。脑行液从侧脑室沉向第三脑室、大脑导水管勺第四脑室,然后流入基底池。基底池与下端脊髓的蛛网膜f腔,以及上端大脑半球表面的蛛网膜卜腔相通连。脑脊液最后回流至大脑表面,经蛛网膜粒吸收入上
矢状窦。
                       第一节  天幕上结构磁共振解剖与定位诊断
    了解断层解剖是分析mr图像的基础,本节熏点介绍幕上结构的轴面、冠状与矢状面解剖、皮层功能与脑动脉供航区。
                   一、天幕上结构的mr层面解剖
(一)轴面解创
    以毗外耳道线(0m线)为基线介绍6个轴面,习惯上分为4个水平面较实用:①侧脑室以上水平;②侧脑室上部水平;⑨侧脑室下部水平;④侧脑室以下水平、指丘脑以下,包括额叶下部与颈叶下部。
    1、脑室以上水平  此层位于om线以上6—7cm,已不合侧脑室。每侧半球均含半卵圆中心,外周为皮层灰质。每个脑回中心部份均为白质的延伸。脑室以上水平较高层斑的内侧为夯中文小叶水平,较低层面为扣带回水平。在半球如侧上述2个层面穿过额叶的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水平;再向后为顶上小叶与顶下小叶。在轴面像亡可见半球弯曲的外侧缘与下直的内侧缘。中央沟位于外侧面的中央部,深嵌入半球内,将大脑半球分割为几乎相等的两部分,在较高层面上可显示中央沟被旁巾央小叶前后包绕(内侧),在较低层而上往往可见前后走行的扣带间(内侧)。
    旁中央小叶后方(较高层面)与扣带回后方(较低层面),为楔前叶,其后为顶枕裂。再向后内侧面为枕叶至枕极。内侧面的顶枕裂将顶叶与枕叶分开,外侧面解剖标志不清。
    2.脑室上部水平  本层面穿过侧脑室体部,位于om线以上5—6cm,半球外侧面从前向后可显示的解剖结构为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绿上回与顶下小叶的角回。内侧从前向后所能显示的解剖结构为额卜回、扣带回、饼服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前回及枕叶的楔回。在轴面像上半球问裂从拼服体前方将大脑分为左有两部分(图2—1,b)。在阱服体两侧为左右侧脑室,其前端为前角,其后端为三角部。尾状核的尾端为一狭长的
灰质块,紧贴侧脑室外壁走行。所服体之前的内侧面为扣带回,其前为额上回。外侧面在额上回后方为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沟之后为中央后回与缘上回,再向后为额顶忱叶按台部,最后端为枕极。从枕极至内侧面为很深的顶枕裂,将楔前di下端与韧带回峡分开。由此可见,从前到后扣带回一直与饼服体紧贴。
    3.侧脑室下部水平  此层面位于侧脑室下部,仅见侧脑室额角与三角部,相当于om线以上4—5cm左右。在mr图像上本层面以胼胝体膝部、侧脑室额角与三角部为解剖学标志。额角外侧为尾状核头部。第三脑室正后方为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两侧为丘脑。尾状核头部、丘脑之外为内曩;再向外为豆状核,由外侧较大的壳核与内侧较小的苍白球组成。壳核外方的条状灰质为屏状核,也属于豆状核的范畴。岛叶埋在额叶、顶叶与额叶反折之间。壳核与岛叶之间的白质由屏状核一分为二,内侧为外囊,外侧为极外囊窄带。豆状核内侧的白质为l形的内囊,内囊前肢介于豆状核与层状核之间,内囊后胶介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前后胶接合处为内囊膝部。
    半球外侧面的外侧裂之前半部,包括额上问、额中回、额下回及岛盖。外侧裂之后为颞上回、颞中回及颞下回,再向后为枕叶。
    此层面的半球间裂,前部较小,后部较大,其间为胼胝体膝部、额角、第三脑室及胼胝体压部。前纵裂两侧从前向后为额上回与扣带回。后纵裂两侧为枕叶。
   4、脑室以下水平  om线以上2—3cm层面的轴面解剖结构,已不合侧脑室额角、三角部与体部,但可含额角。两侧的外侧裂之前为领叶卜部,其后为颓叶下部。额叶内侧为直回,外侧为眶回,再外方可见额下回下部。额叶后方为颞上回与颞中回外侧面,其后为颞下回外侧面。内侧面从后由前为枕极至中脑。中脑外侧从后由前为梭形回与海马旁回,再向前至鞍上池外侧为钩回内侧。
(二)冠状面解剖
    垂直于reid基底线冠状面解剖介绍4个层面:①额叶中部层面;②丘脑中部层面;①胼胝体与松果体层面;④颞顶极接合处层面。
    1、额叶中部层面  大约位于双外耳道连线之前3cm内侧面的解剖结构包含额上回、扣带回、脐肌体与直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1-10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26 02:0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5 00:19 | 只看该作者
韩国科技建立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