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83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脊柱损伤的CT诊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10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脊柱损伤的ct诊断

谷咸平 李志强 石孝忠  陕西省纺织医院ct室 西安 710038

    脊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后果严重的创伤,其中伴有脊髓损伤的占20%;占全身损伤的0.2-0.5%[1]。ct检查对脊柱损伤范围,骨折类型及脊髓是否受累可作出正确判断。本文对100例脊柱损伤进行分析,探讨脊柱损伤的.ct诊断,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9-70岁,平均年龄35.5岁。损伤部位:颈椎25例,胸椎32例,腰椎43例。其中胸10-腰2损伤共70例,单个椎体损伤65例,两个以上椎体损伤35例,共计152个椎体。
1.2 扫描方法:使用ge公司max---640ct扫描机自受损伤脊椎上缘连续扫至下一未受损椎体上缘。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作矢状位重建,全部病例均为平扫。
2 结果
跟据张氏等人提出的脊柱损伤综合分类法[2]本组病例分类如下:
2.1 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42例(42%),爆裂型35例(35%),骨折脱位型14例(14%),安全带型9例(9%)。
2.2 脊椎三柱结构受累情况:abc柱受累15例,ab柱受累25例,a柱受累45例,c柱受累15例。
2.3 椎管内改变:椎管无狭窄45例。i度狭窄42例,ⅱ度狭窄11例,ⅲ度狭窄2例,椎管狭窄主要见于爆裂型和骨折脱位型。狭窄原因为骨折块后移,碎骨片和/或椎管内血块压迫脊髓所致。
3 讨论
3.1 ct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
3.1.1 ct能清晰的显示脊髓及其周围结构,测定椎管内是否有碎骨及血肿存在,判定椎管狭窄程度及对脊髓压迫的程度。
3.1.2 ct能清楚的显示出脊柱abc柱受损情况,能更好的预测脊柱的稳定性与否[3],对于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极为重要的。
3.1.3 ct重建图象有助于了解脊柱脱位,后突畸形及骨折片突人椎管等情况,从而弥补了轴位扫描的不足。
3.2 ct诊断脊柱损伤的局限性
3.2.1 与横断方向一致且无移位的骨折可能会漏诊。
3.2.2 ct平均容积效应可产生类似骨折的假象,在分析图片时应当注意。
3.2.3 在ct轴位图象上椎间隙狭窄或增宽以及半脱位等容易漏诊,应结合定位片和x线检查综合考虑。
3.2.4 手术遗留的金属夹及哈氏棒所产生的金属伪影不利于手术后ct分析[4]。
3.3 ct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意义
    脊柱损伤病人的处理和预后有赖于正确的判断损伤的解剖类型和准确的损伤平面,了解脊柱的稳定性与否及脊髓受累的程度,是临床治疗及病情预后的关键。判断不稳定骨折的诊断标准为:①损伤累计三柱中的两柱或两柱以上;②骨性椎管变形变窄;③脊柱骨折脱位或较重的后突畸形[1]。不稳定骨折大多数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而椎体骨折移位超过25%,则脊柱的所有韧带均断裂,常有硬脊膜撕裂,临床上出现瘫痪[5]。ct检查属无创伤性检查,病人无痛苦,安全可靠,简便迅速。随着螺旋ct的问世,使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椎管内和脊髓损伤的改变更为清晰,为挽救病人的生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普通x线检查对某些部位如颅颈或颈胸椎连接区域,由于结构重叠而难以分析,对于椎管内的损伤更无法与叮相比。因此,对脊柱损伤的病人在进行普通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叮检查,方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星荣等 全身ct和mbi 第1版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 p211
2 张雪哲等 脊柱损伤的ct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8 22 p227-228
3 r.mass.m.heller 骨骼系统的ct扫描 放射学实践 1992 7 p20
4 joseph ktlee等 体部ct第1版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p368
5 饶书城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外科治疗 创伤杂志 1987 3 p23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7-3 22:4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哪个医院的啊~?要是我亲人或者朋友有这方面的病~我会尽力让他们也去的~~就选这了~~楼上的留个医院名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7-4 18: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儿只要是脊柱压缩性骨折,一律做c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0-12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0-2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学而时习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0-26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最好附点图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0-29 20:3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多谢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