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00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2433:骨肿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性患者,33岁,左膝关节内侧疼痛半年,近一月来感肿胀明显。一般情况可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9-8-29 18:33:24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8-29 18:2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左胫骨骨巨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29 20:1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骨巨细胞瘤(ⅰ、ⅱ级)。
鉴别: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abc,韧带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29 2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骨肿瘤

以下是引用zxl51642在2009-8-29 12:18:00的发言:[br]考虑:骨巨细胞瘤(ⅰ、ⅱ级)。[br]鉴别: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abc,韧带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30 07:0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30 08:22 | 只看该作者
骨巨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30 16:52 | 只看该作者
骨巨细胞瘤!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31 02:4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大家意见,考虑骨巨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31 09:50 | 只看该作者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最多见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其次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等。病变以单发为主,多中心性骨巨细胞瘤罕见。
   发病高峰年龄20~40岁,典型x线表现为纯溶骨性破坏的低密度病变,偏心性并常伴膨胀现象,边缘清楚锐利但无硬化缘,有时可见病变内骨性分隔或假分隔形成,一般无骨膜反应。典型的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即能作出诊断,但不典型病例困难,少数特殊部位如扁骨和几何形骨的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不易发现或易误诊。mri能清晰显示病灶,并对骨髓、周围关节的实际受累情况以及皮质突破与否和周围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mri已逐渐成为诊断骨巨细胞瘤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骨巨细胞瘤mrit1wi多呈等低信号,以低信号为主,有时出现片状高信号为出血所致。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随着stir序列的应用,t2wi病变与长管状骨髓腔内的脂肪信号易于区分,显示病灶更明显,确定范围更准确。本组病例中2例病灶内出现液平面,t1wi上层相对于下层低信号,t2wi上层相对于下层高信号。结合病理检查显示上方似浆液,下方为红细胞、细胞碎屑和胶原纤维等。有学者认为液平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表现,出现于骨巨细胞瘤中可能是两者并存所致,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并无特征性,除动脉瘤样骨囊肿外,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肉瘤等也可出现液平,因此液平的出现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意义不大。骨巨细胞瘤常伴出血,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早期,可见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出血时间长后,可见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的颗粒状含铁血黄素沉着。肿瘤内部的囊变、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是骨巨细胞瘤mri信号不均的主要原因。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一般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能清晰勾勒出肿瘤范围及向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并对瘤周水肿和瘤内坏死、囊变作出良好的区别显示。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并不能准确说明其良恶性,ⅰ级也可出现侵袭性或转移,ⅲ级未必就有恶性征象。mri能清晰显示病灶是否有骨皮质破坏、有无软组织肿块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情况等。因此有学者提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良恶性判定应临床、病理、影像三结合
鉴别诊断:1.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常见10岁~20岁青少年,好发下颌骨。现在认为发生于颌骨者通常并非真性gct而是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镜下多核巨细胞体积小,中等数量,分布不均匀,常聚集于出血、坏死与含铁血黄素沉积部位,并可见骨样与骨组织形成,病灶经单纯刮除后预后较好。
    2.棕色瘤:多骨受累,成年女性多见,早期症状为骨痛,实验室检查血钙升高,血磷降低,血中akp、pth升高,好发长骨骨干或骨干骺、髂骨、手足骨等。镜下在正常骨结构消失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小型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并见出血灶及吞噬含铁黄素的巨噬细胞,病灶周围可见骨样基质和新生骨小梁及破骨细胞吸收后残存板层骨。切除甲状旁腺原发病变后,骨骺病灶可随之修复。
   3.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椎骨及扁骨,但也可发生于长骨干。x线上与gct相似,呈骨的偏心膨胀,骨皮质消融,与gct镜下不同的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且多位于血管囊肿和出血灶附近,胞体较小,间质为成熟的纤维组织。单纯病灶刮除四分之一会复发,大块切除或刮除并结合骨移植效果较好。多核巨细胞性骨病变十分复杂,稍不警惕就易造成误诊,对于患者是儿童,病变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颌骨和手足骨,病灶多发,通常不是gct。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骨折时可因坏死、出血及多核巨细胞反应而误诊为gct合并病理性骨折,应加以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31 20:35 | 只看该作者
恶性病变 纤维肉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