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因出现相应症状而投照颈椎x线片。根据不同临床和x线表现,颈椎病分以下四型:“脊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食道型”。所有这些以“脊神经根型”最为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的狭窄和所属小关节的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出现神经根受压之症状。所以,颈椎平片除常规正侧位外,加拍双料位显得相当重要,重点是观察、确定有否有椎间孔狭窄、狭窄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常规投照颈椎斜位片,多采用左右斜位45o角投照,所得x线影像并不能完全显示颈椎斜位解剖学全貌,同时发现椎间孔上下大小不相称,周围有重叠现象,因而给读片带来一定困难。故此,有必要对颈椎斜位投照方法重新进行探讨,重点是椎间孔显示方法的研究。
1 椎间孔的解剖
椎间孔在颈椎的位置,由上下椎之椎弓构成,前缘为钩椎关节,后缘为下一个椎体之上关节突;椎间孔大小比较,以c2/3最大,纵径平均11.8mm,横径8.9mm;c7最小,平
均纵径10.5mm,横径7.2mm;形态以园形和椭园形最为要见,左右基本对称,椎间孔
是脊神经的通道,脊髓的三十一对神经有八对分布在颈部。
2 椎间孔的运行角度
椎体正中线与椎间孔形成角度,每个椎体略有差异。根据对颈椎骨标本作轴向x线摄片,并测量其正中线与椎弓上切迹所构成的角度结果如表,由此作为斜位投照角度依据。
颈椎 c3 c4 c5 c6 c7
角度 45o 47o 47 o 50 o 60 o
3 椎间孔x线投影
人体冠状面与x线入射角的关系,通过实际观察对各椎间孔的显示有一定影响。如45o斜位投照时,c3、c4椎间孔大体能正常显示,c6、c7等下部推间孔则显示较小
横突前结节部及上关节突等和椎间孔有部分重叠。相反,50o斜位投照时,c6能很好显示;55o以上c6、c7显示良好,而上部颈椎c3、c4椎间孔则显示不理想。根据观察,笔者认为斜位倾斜角度不能上下一致,即用上部颈椎偏转45o,下部颈椎偏转60o方法投用,可以兼顾上述之不足。
4 x线中心倾斜角度
x线中心线上下倾斜角度大小对颈椎间孔显示有较大影响。有学者通过对尸体标本进行试照,采用向足侧倾斜0o、10o、15o、20o角度分别投照,结果认为向足侧倾斜15o时,全部椎间孔上下缘均显示良好。我们在正常人体上进行0o和15o投照比较,认定x线向足侧倾斜15o角度较为理想。
5 投照体位
颈椎由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在侧位、斜位投照时,肢体离胶片较远。 据“几何学模糊”理论,肢一片距增大,影像模糊越大。笔者认为以站立后前斜位投照比较理想。后前位倾斜,被检侧椎间孔靠近胶片,胶一片距相对缩小,放大失真度小,可提高影像清晰度;还有利于号码标记,符合胸片读片习惯;立位投照,接近功能位,利于动态观察;立位时使焦一片距上可能拉大,利于提高照片质量。
6 小结
正确的颈椎双斜位投照:病人取立位或坐位,面向胶片,下颌前伸,略抬头,被检侧肩部贴近胶片,躯体冠状面与胶片成60o角,而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o角,使上下颈椎倾斜角度略有偏转;球管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o角,于c3椎体下缘射入胶片中心,焦一片距180cm~20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