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胸部病变的x线检查常用哪些体位?
胸部后前位是x线检查肺部的基本体位,根据不同情况再辅以不同体位观察。胸部透视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透视的优点之一在于能随意转动病人进行观察,但转动病人观察的目的性要明确。根据我们的体会,采用各种体位的目的有三种:
(1)发现和观察病灶:观察肺的周边或与骨影重叠的病灶,采用不同体位透视十分必要。如发现肺尖部病灶多采用前弓位或后弓位,观察肺门区或肺周边部病灶可采取10~15度或30度斜位。
(2)病变定位:一般多加用侧位、左右30度斜位和前弓位。侧位是常用体位,左右30度斜位可补充侧位之不足,观察中叶用前弓位。
(3)鉴别诊断:鉴别肺底积液和横膈升高可用仰卧位与立位对照观察;鉴别胸膜病变和肺内病变可用切线位;鉴别纵隔内外肿块除可通过常规正侧位、斜位(包括切线位)观察外,有时还可用前弓位,此时颈部软组织便移到胸腔外,若为肺内病变,有时病灶可与纵隔大部分开,若为纵隔病变则病变与纵隔不能分开;鉴别胸膜肥厚和肋膈角少量积液可用左或右侧弯位,或立、仰卧位对照。
使用各种体位的效果决定于所采取的体位是否合要求,否则达不到目的。
(1)后前位(正位):后前位是观察胸部的最基本的体位。除注意躯干位置要摆正外,还要注意双上肢的姿态对称,并将肩胛骨与肺野分开(患者叉腰,肘部向前,或双上肢在胸廓外侧下垂、上臂内旋)。特别是观察两肺含气量有无差别时,必须采取正确的后前位,体位不正时可将正常误认为病变,也可将病变遗漏。
(2)侧位:取侧位透视时应令病人双臂抱头或上举,若不是标准侧位,病灶定位往往不准确。侧位不仅用于病变的定位,对全面观察病变形态也很有帮助。
(3)前弓位和后弓位:前、后弓位一般可用于观察中叶、舌叶及肺尖病灶。前弓位要求病人身体冠状面与荧屏成一定的角度。角度不适当虽有病变也不能显示,例如观察右中叶肺不张时,前弓的角度应尽量大一些,观察肺尖时角度可以小一些。
(4)切线位:应从小角度到大角度逐渐转动,耐心分析在各种体位病变的基底和形状,阴影与胸壁呈钝角多为胸壁病变,呈锐角多为肺内病变。
(5)左右前斜位:观察肺门一般取10~15度角,观察肺段肺叶病变多取30度角。
(6)后前位左右侧弯:因嘱病人尽量侧弯,否则达不到观察胸腔积液的目的。
在日常工作中,不熟练的工作人员有时不能有的放矢地利用体位,在转动病人过程中不能做到眼睛紧跟体位变化,甚至错误地理解不同体位上影像变化。这些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8、为了鉴别诊断,在胸部透视时可让病人做那些动作?
(1)鉴别胸骨后甲状腺肿和其他纵隔肿瘤:应让病人作吞咽动作,下咽时如纵隔肿物向上移动,则考虑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应引起注意的是,凡是与气管关系密切(与气管有粘连或紧靠气管)者均可有此表现(例如支气管囊肿、与气管有粘连的肿大淋巴结等),但以胸内甲状腺为明显。
(2)鉴别肺内动静脉瘘和肺内其他球形病灶:让病人深吸一口气摒主,使声门关闭,再用力深呼气,并在腹部用力(有如排便动作)。连续试验数次,使胸腔内压增加,右心回血量减少。用这种方法可以鉴别肺内肿物和扩大血管,一些血管性病变作上述试验阴影可缩小,肺内肿瘤则无变化。
(3)鉴别肺内实性肿物和囊性肿物:让病人做深吸气和深呼气动作,某些囊性肿物,其形状有变化,但如肿物靠近横膈,有时可出现假象。
(4)鉴别有无支气管瓣状堵塞:让病人作最大呼气、空气在肺内异常蓄积处异常明亮,说明有支气管瓣状堵塞。如瓣状堵塞发生在一侧主支气管(如支气管异物),病人呼气时纵隔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纵隔又回原处。
(5)鉴别有无横膈麻痹:深吸气时正常横膈下降,由于腹腔压力增加,麻痹侧横膈上升,即有所谓矛?运动。
(6)鉴别有无少量气胸:用力呼气时可使胸腔内压增加,肺组织更加压缩,此时少量气胸交易显示。
(7)鉴别有无肺疝:令病人转到适当体位,然后用力憋气,使支气管肺泡系压力增加,肺疝更易显示。例如要确定有无肺尖疝时,可转动病人至侧位用上述方法观察。
9、什么是气管后腔?
在胸部侧位片上位于纵隔气管后的透明区叫气管后腔,此腔上自胸腔入口,下至气管分叉,前方是气管后壁,后方为胸椎前缘。此腔与充气气管柱之间垂直的线形致密阴影为气管后壁影与不张的食管影共同构成,正常时为2~3mm。
气管后腔内有食管、气管后壁、胸导管、后侧迷走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后部及一些淋巴结组织和脂肪组织。
气管后腔的大小因人的体型和呼吸相而异,无力型的人此腔大。吸气时腔增大,呼气时腔变小。肺气肿患者此腔亦大。此腔的宽度与年龄的大小有关,其宽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宽。
此腔间的软组织阴影可见于:1、肺癌;2、胸内甲状腺;3、上纵隔区巨淋巴结增殖症及上纵隔脂肪瘤及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等。
10、如何认识正常肺门阴影?
在x线诊断中常使用“肺门”这个名词,其概念与解剖上肺门的概念不同。在解剖学上,把出入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的肺内面凹陷处称为肺门,而把出入肺门的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称为肺根。在x线诊断中,肺门的概念则是指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投影的总和。在x线诊断中所说的“肺门”应包括多大范围呢?有人认为左肺门长为5~5.2cm,有肺门长为5.4~6.2cm,还有人认为左肺门长度不超过7cm,右肺门为4.9~9cm,这两组数字的差别说明x线上较难准确的判断肺门的范围。一般来说,肺门占据的范围在2~4前肋间,少数在3~5前肋间,左肺门比右肺门略高。在x线上正常的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构成,具体说包括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及伴行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占据两肺内带。由于支气管和血管的走行和分支变异,正常肺门影像不容易用一两句话描述,但还是有规律的。两侧肺门从前到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右侧肺门从上到下依次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左侧肺门从上到下依次为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在胸部x线片上有时清楚地显示出这样的排列,有时也显示得不够清楚。仅从密度上区分肺动脉和肺静脉比较困难,但从分支和形态上可以区分开。肺动脉影像密度较高,分支均匀,逐渐变细,分支呈锐角;肺静脉的影像密度较淡,较粗大,分支角比动脉大。正常肺门血管成分和支气管成分可以分清,支气管的断面呈环形而血管断面呈圆点状阴影,一般其直径小于5mm。
肺门和人体其他部分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其影像也有不同。新生儿、小儿肺门因血管及支气管较细小,肺门影也较小,血管成分与气管成分不易分清,肺门淋巴结也比成人小得多,幼儿肺门淋巴结还不到米粒大,10岁时可如豌豆大,成年时一般相当小指甲大。从新生儿到成人在正常胸片上都看不到淋巴结阴影。也就是说从米粒大到小指甲大的正常淋巴结在构成肺门阴影上不起主要作用。当然正常淋巴结不显示不仅是因为体积小,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和血管、支气管阴影重叠,假如把小指甲大的淋巴结放在肺叶内侧可能显示。正常肺门淋巴结数目较多,简单的可分为气管旁淋巴结(在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分叉淋巴结,不同部位淋巴结接受肺不同部位淋巴液。这种现象称之为淋巴引流。右上叶的淋巴经右上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或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大部分经右气管旁径路注入右静脉角。左上叶的淋巴经左上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左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或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大部分经左气管旁径路及主动脉弓径路注入左静脉角。左右上叶淋巴经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注入对侧静脉角。右中叶淋巴结经支气管肺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再经与上叶相同径路注入同侧静脉角,一部分可能注入对侧静脉角。而下叶淋巴经下叶支气管肺淋巴结或肺韧带淋巴结注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再经与中叶相同径路注入同侧及对侧静脉角。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扣留和清除细菌、产生抗体及阻止癌细胞扩散的作用。淋巴结和疾病作斗争时,淋巴结本身往往发生肿大,因此某处淋巴结肿大时常提示其所属区域有病变存在(炎症、癌瘤等)。
11、如何分析肺门阴影增大?
肺门阴影增大是一种异常的x线征像。怎样判断肺门阴影是否增大呢?一些书上载有肺门阴影大小的正常值,但我们认为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较易判断肺门大小。如果两侧肺门都增大,则需与体型、年龄相仿的正常人肺门比较,这就需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熟悉和掌握各种体型、年龄的正常人的肺门影像。
发现肺门阴影增大时,要作具体分析,应鉴别是肺门血管影扩大还是淋巴结肿大、或者是支气管壁显著增厚引起的肺门阴影增大。血管性肺门增大可见于心脏病,使肺动脉扩大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心脏间隔缺损、特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在后天性心脏病中二尖瓣狭窄常可引起肺动脉扩大。血管性肺门增大常为两侧性,保持血管分支特征,严重时扩大呈瘤状,透视下有搏动是其另一特点。
炎症(结核和非特异性炎症)、肿瘤(恶性淋巴瘤、转移)、结节病等均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其中结核和癌瘤是淋巴结肿大比较常见的原因。尸体解剖证明,一些非特异性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等)也可引起淋巴结增大。但肿大的淋巴结需达到一定的大小在胸片上才能显示,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数较小,因此经x线检查发现的机会也较少。体层摄影较普通平片容易发现淋巴结增大。判断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必须参考其他情况,如病人年龄、临床症状和其他x线表现。小儿肺门淋巴结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结核,青年淋巴结肿大可能为结核或恶性淋巴瘤,后者常为多发、双侧性。中年、老年淋巴结肿大以肿瘤最多见,特别是肺癌。
支气管壁显著增厚时也可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大,但比血管性肺门阴影增大、淋巴结性肺门阴影增大少得多。支气管壁增厚性肺门阴影增大多见于肺癌,在胸片上不仔细分析容易误认为淋巴结肿大。
发现肺门阴影增大时应注意鉴别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肺门阴影增大。具体鉴别方法可见表1。
还应指出,不可只根据正位胸片草率的作出肺门阴影增大的诊断。有时下叶尖段肺炎在正位胸片上投影在肺门区,可构成肺门阴影增大的假象,此时如不采用透视或加照胸部侧位片,很容易造成误诊。经验较少的放射科医生有时由于不熟悉正常肺门阴影特点,可能将正常肺门误认为“肺门炎”、“肺门淋巴结增大”等。我们认为只要不断认识各种年龄和各种体型的正常肺门影像,积累分析肺门影像的经验,准确地指出肺门影增大并鉴别增大的性质并不十分困难。
表1 肺门阴影增大的鉴别要点
--------------------------------------------------------------------------------------------------
肺门增大种类 肺 门 肺 野 其 他
--------------------------------------------------------------------------------------------------
血管性肺门影增大 双肺门影增大, 纹理普遍增强 可有心影增大
保持血管分支
形态,可有搏动
淋巴结性肺门影增大 多见一侧肺门( 同侧肺野可以
也可见于两侧肺 有病变
门),呈结节状、
球形或分叶状肿块
支气管壁增厚性肺门 多见一侧肺门, 可有肺不张或 支气管狭窄或
影增大 呈长茄形,其长 肺气肿 截断(在体层
轴与支气管走行 片上)
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