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显示胰尾部有一巨大囊性病变,病灶边界较清楚,其内可见分隔及中心钙化灶。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间隔有明显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
诊断:胰尾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假性囊肿:患者常有胰腺炎病史或胰腺外伤史,表现为单房囊性低密度区,少数可有分隔和钙化,囊壁一般较薄,无强化,也无壁结节,囊腔多与胰管相通,部分可伴有慢性胰腺炎的胰腺改变:胰腺萎缩、胰实质或胰管的钙化、胰管不规则扩张等。根据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及胰腺的继发改变,一般不难做出判断。
2、潴留囊肿:为胰腺导管近端梗阻,远端扩张形成,因此囊肿与胰导管相通,一般较小,近端可见肿瘤或结石存在。
3、真性囊肿:极为罕见,为胰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内衬完整的内皮,为扁平或低柱状上皮。单发或多发,囊腔不与胰管相通,囊内无间隔及软组织结节,可以单纯发生在胰腺,也可同时伴有肝肾的多囊病或vhl病,最终确诊要依靠病理。
4、胰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表现为位于钩突的分叶状多囊或单囊结构,易与囊腺瘤混淆,以下几点可以鉴别: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胰头或钩突;均伴有胰管的扩张,且囊与扩张的胰管相交通;有时可看到导管壁上的乳头状肿物突人管腔;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5、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多位于胰腺边缘部位,突出于胰腺轮廓之外,向腹腔及腹膜后相对空虚部位生长,肿块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但均无胆管及胰管的扩张。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年轻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1:9,平均发病年龄在3o岁左右。
6、胰腺癌囊性变:多由肿瘤组织阻塞导管引起潴留性囊肿或由肿瘤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囊腔。潴留性囊肿的近端常有实性肿块,肿瘤坏死囊变,肿瘤实性组织构成囊壁,故囊壁不完整,厚而不规则,或无明确囊壁显示。
其他的鉴别诊断还包括无功能的胰岛细胞瘤、胰腺脓肿、结核等,无功能的胰岛细胞瘤也以女性多见,但发病年龄较轻,后两者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单纯依靠影像表现与囊腺瘤鉴别十分困难。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8-12-24 22:33:3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