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8329|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2904:三博Ⅴ-07女性,2岁5个月,约8个月前发现患儿走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720
患儿女性,2岁5个月
约8个月前发现患儿走路易摔倒,走路摇晃。
ct扫描发现四室占位,脑积水。
ct示肿瘤等或低密度,注药后可见均匀明显强化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10-5-29 21:29:13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5-7 07:18 | 只看该作者
mri诊断第四脑室肿瘤
  
  第四脑室肿瘤临床发病率虽然较低, 但是临床症状往往严重, 所以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对预后影响很大。四脑室肿瘤源于四脑室结构, 也可由脑室周围结构向脑室内突出生长,肿瘤体积较小时, 定位不难, 肿瘤体积较大时, 往往占据整个脑室, 脑室旁的肿瘤则推移挤压脑室,引起脑室变形、消失, 造成肿瘤的定位困难, 四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影响肿瘤的定性。本组四脑室肿瘤, 髓母细胞瘤发病率最高, 占40%,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分别占 25%和 15%,与文献报道相近。

  1、髓母细胞瘤: 是一种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 分级将它归为ⅳ级, 该病起源四脑室顶下髓帆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残余,这种细胞在胚胎发育期间向上并向外移行形成小脑的外颗粒层, 肿瘤富于细胞成分,可种植于移行通道的任何部位, 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该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 5-15岁、24-30 岁, 发病年龄越大, 病灶越靠近小脑外侧。有作者报道该病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3%, 50%发生于 10 岁以内, 其中约 90%发生小脑蚓部, 突入、压迫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早期可通过脑脊液(csf) 发生广泛转移, 该病发展快, 手术易复发, 3年生存率为 60-70%, 该肿瘤对放疗较为敏感。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少数可见分叶,多数边界清楚, 瘤周可见轻度水肿, t1w 呈等低信号, t2w 呈等高信号,肿瘤内可发生囊变、坏死、钙化, 囊变部分较小, 增强病灶常呈明显强化。

  2、室管膜瘤: 该病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内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ⅱ级, 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 15%, 该肿瘤有两个高峰期, 10-15 岁,40-50 岁, 儿童为成人的 4 -6 倍。多数位于四脑室内, 少数可以跨脑室和脑实质生长,当肿瘤较小时, 显示边界清楚, 分叶状, 信号多较均匀, t1w 呈等、低信号, t2w呈等高信号, 肿瘤可发生囊变, 钙化, 信号不均。肿瘤周边或一侧常围绕脑脊夜,表现较为典型。当肿瘤较大, 充填四脑室, 常沿着脑脊夜压力低的方向生长,经路氏孔向桥小脑角或经麦氏孔伸入小脑延髓池, 有作者形容为融腊状,颇为典型。增强病灶常呈中度强化, 内囊变及钙化部分可不强化, 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大。

  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是一种有局限性倾向的星形细胞瘤, 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ⅰ级, 多见儿童和青少年(10- 20 岁), 幕下可见于小脑半球、蚓部,四脑室、桥脑, 蚓部或小脑半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占幕下星形细胞瘤的 33%, mri表现囊性或囊实性, 肿瘤边界清楚, 瘤周水肿较清, 占位效应不明显, 增强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或环行强化, 与文献作者观点相符。

  4、脉络膜乳头状瘤: 起源脑室内壁的原始神经上皮―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 who2000年分级将它归为ⅰ级, 占颅内肿瘤的 0。3-0。6%, 占成人和儿童脑肿瘤分别为0。5-0。6%和 2-5%, 好发 10 岁之内的儿童,男性略多女性,好发部位与正常脑室内脉络丛分布成正比, 四脑室占 40%,成人最常见为四脑室,可沿着脑脊液种植, 平扫多数呈等信号,少数呈低或等低信号, t2呈略高或高等混合信号, 分叶状或菜花状,轮廓较清。肿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且强化显著, girardot c等报道脉络膜乳头状瘤是第四脑室内强化最明显的肿瘤。增强后扫描对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灶非常敏感,显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节样强化, 肿瘤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通性脑积水, 表现特殊,10-20%可癌变。

  5、皮样囊肿: 占颅内肿瘤的 0。04-0。06%, 发病年龄多在 30-40 岁之间,好发脑中线附近, 囊内容物含有粘稠油样脂类物质和液态胆固醇, 皮肤附件及代谢产物,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 瘤周无水肿, 多数在 t1w/t2w 呈高信号,少数呈混杂信号, 与内容物内钙盐、陈旧性出血、毛发较多有关, 增强后囊壁很少强化,内容物不强化。

  6、四脑室脑膜瘤: 较少见, 肿瘤多为实质性, t1w/ t2w 一般均为等信号,有钙化时内可为低信号, 增强后强化明显, 可引起幕上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5-7 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7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四脑室内囊实性肿瘤,实性部分(位于后壁)明显不均一强化,与小脑蚓部关系密切,年龄2岁5个月,定性较难,可考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8 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5-8 04:54 | 只看该作者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5-8 15:2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5-8 16:59 | 只看该作者
mri诊断第四脑室肿瘤
  
  第四脑室肿瘤临床发病率虽然较低, 但是临床症状往往严重, 所以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对预后影响很大。四脑室肿瘤源于四脑室结构, 也可由脑室周围结构向脑室内突出生长,肿瘤体积较小时, 定位不难, 肿瘤体积较大时, 往往占据整个脑室, 脑室旁的肿瘤则推移挤压脑室,引起脑室变形、消失, 造成肿瘤的定位困难, 四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影响肿瘤的定性。本组四脑室肿瘤, 髓母细胞瘤发病率最高, 占40%,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分别占 25%和 15%,与文献报道相近。

  1、髓母细胞瘤: 是一种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 分级将它归为ⅳ级, 该病起源四脑室顶下髓帆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残余,这种细胞在胚胎发育期间向上并向外移行形成小脑的外颗粒层, 肿瘤富于细胞成分,可种植于移行通道的任何部位, 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该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 5-15岁、24-30 岁, 发病年龄越大, 病灶越靠近小脑外侧。有作者报道该病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33%, 50%发生于 10 岁以内, 其中约 90%发生小脑蚓部, 突入、压迫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早期可通过脑脊液(csf) 发生广泛转移, 该病发展快, 手术易复发, 3年生存率为 60-70%, 该肿瘤对放疗较为敏感。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少数可见分叶,多数边界清楚, 瘤周可见轻度水肿, t1w 呈等低信号, t2w 呈等高信号,肿瘤内可发生囊变、坏死、钙化, 囊变部分较小, 增强病灶常呈明显强化。

  2、室管膜瘤: 该病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内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ⅱ级, 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 15%, 该肿瘤有两个高峰期, 10-15 岁,40-50 岁, 儿童为成人的 4 -6 倍。多数位于四脑室内, 少数可以跨脑室和脑实质生长,当肿瘤较小时, 显示边界清楚, 分叶状, 信号多较均匀, t1w 呈等、低信号, t2w呈等高信号, 肿瘤可发生囊变, 钙化, 信号不均。肿瘤周边或一侧常围绕脑脊夜,表现较为典型。当肿瘤较大, 充填四脑室, 常沿着脑脊夜压力低的方向生长,经路氏孔向桥小脑角或经麦氏孔伸入小脑延髓池, 有作者形容为融腊状,颇为典型。增强病灶常呈中度强化, 内囊变及钙化部分可不强化, 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大。

  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是一种有局限性倾向的星形细胞瘤, who2000分级将它归为ⅰ级, 多见儿童和青少年(10- 20 岁), 幕下可见于小脑半球、蚓部,四脑室、桥脑, 蚓部或小脑半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占幕下星形细胞瘤的 33%, mri表现囊性或囊实性, 肿瘤边界清楚, 瘤周水肿较清, 占位效应不明显, 增强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或环行强化, 与文献作者观点相符。

  4、脉络膜乳头状瘤: 起源脑室内壁的原始神经上皮―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 who2000年分级将它归为ⅰ级, 占颅内肿瘤的 0。3-0。6%, 占成人和儿童脑肿瘤分别为0。5-0。6%和 2-5%, 好发 10 岁之内的儿童,男性略多女性,好发部位与正常脑室内脉络丛分布成正比, 四脑室占 40%,成人最常见为四脑室,可沿着脑脊液种植, 平扫多数呈等信号,少数呈低或等低信号, t2呈略高或高等混合信号, 分叶状或菜花状,轮廓较清。肿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且强化显著, girardot c等报道脉络膜乳头状瘤是第四脑室内强化最明显的肿瘤。增强后扫描对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灶非常敏感,显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节样强化, 肿瘤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通性脑积水, 表现特殊,10-20%可癌变。

  5、皮样囊肿: 占颅内肿瘤的 0。04-0。06%, 发病年龄多在 30-40 岁之间,好发脑中线附近, 囊内容物含有粘稠油样脂类物质和液态胆固醇, 皮肤附件及代谢产物,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 瘤周无水肿, 多数在 t1w/t2w 呈高信号,少数呈混杂信号, 与内容物内钙盐、陈旧性出血、毛发较多有关, 增强后囊壁很少强化,内容物不强化。

  6、四脑室脑膜瘤: 较少见, 肿瘤多为实质性, t1w/ t2w 一般均为等信号,有钙化时内可为低信号, 增强后强化明显, 可引起幕上脑积水。
学习并收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5-9 07:31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梗阻性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5-9 23:56 | 只看该作者
髓母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