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展放射介入学需要的工作条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政支持
    新开展一种业务需要行政领导的了解和支持。在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专业技术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卫生行政部门也从各方面给予了及时的支持,早在1990年4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发出了《关于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卫医司发(90)第27号】的文件,从管理体制上确立了介入放射学的作用和地位,使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管理有章可循。
     但是,由于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介入放射学在各地区、各医院之间的开展状况并不平衡。除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培训,从业人员和行政领导思想观念也需要得到及时更新,使介入放射学能够更广泛地得到其它学科医务工作者和卫生行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更多患者的了解与接受。
人员培训及要求
    介入医师:介入放射学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放射学医师直接参与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操作。这就不仅要求从管理上要改变传统的体制,以适应介入放射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求放射科医师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具备系统的放射学诊断知识的基础上,尽快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技能,不仅要具备严格的无茵观念和熟练的操作技巧,还要有常用药物知识以及处理术中意外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即时的诊断,而诊断的正确与否对治疗方案的实施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介入医师应该具有很好综合诊断能力。
    介入技师和护士:由于介入放射学本身的特点,对于介入室的技师和护士要求也很高。在进行介入手术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手术(如高危病人或复杂危险的手术),技师和护士的熟练配合可尽快完成手术,明显降低手术的风险性。所以介入技师和护士首先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技师对机器的性能应该非常熟悉同时应对各种手术的过程非常了解,为介入医师提供快速和优质的影像学保证。介入护士的要求除了应该具备很好的无菌观念外,同样对各种介入方法也应有很好而了解,熟悉手术过程,了解常用导管的功能和性能特点,配合好医师和技师各种工作。同时对心电监护也应该非常熟悉。
必要的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成像设备、专用器械(导管导丝等)、高压注射器、监护设备、消毒设备、消毒包等。这里主要介绍成像设备和高压注射器,专用器械如导管导丝等见相应的章节。
    成像设备:介入放射学的成像设备一般为X光机,也可以为B超、CT和MRI等成像设备。其作用是为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引。当然最好为实时的影像指引。如血管造影是在透视引导下,把导管插入相应的靶血管内注射造成影剂,以X线快速摄影将在血管内流动的造影剂、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出来。造影术者必须熟悉X线机等成像设备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掌握各部位造影要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血管造影需用的X线机性能取决于造影的部位和要求。动脉造影尤其是大动脉造影,由于血流量大而流速快,要求快速连续摄片,所以X线机须容量大、性能高,一般至少需500mA的X线机。同时还需有与DSA采集系统或快速成换片器、高压注射器相连接的自动控制系统。血管造影床要求不仅能上能下,还能左、右、高、低、前、后各方向移动。
     影像增强器电视透视的出现使透视无需在暗室下进行,并可为遥控、磁带录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供方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本原理是电子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息经过数字化处减影处理,再转换成血管图像。它可减少造影剂用量,消除影响血管图像的一切不必要的重叠结构阴影。随着计算机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DSA成像技术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血管机均有1024X1024的分辨率,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较旧的血管机没有DSA,只有快速连续换片装置。较常用的有自动换片及电影摄影两大类。(1)自动快速连续摄片装置:应用快速连续换片装链条,然后拉动片匣进行换片,最快每秒可摄2张,最多可摄片8~12张;胶片移动式自动换片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调换X胶片、卷片或单片散装在换片机内用电动机械方式快速换片。每秒可达6~12张,单相一次可摄片50张,双相一次可摄片100张,有程序选择控制器,可按需要调节速度及间隔时间。(2)电影摄影装置:利用影像增强器和光学仪器结合,以电影摄影的方法将增强荧光影像拍摄下来。用电影胶卷以每秒25~25幅的速度摄片。其优点是影像质量高,可随意调节放映速度,不仅可观察形态改变的全貌,而且有利于功能研究。
     在动脉造影特别是大动脉造影或较大的动静脉瘘病变造影,要求在短时间内注入大量造影剂,才不被血液释,获得良好的造影片,所以必须借助于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造影剂流速一般要求达到15~25ml/s,同时要求的启动开关与X线摄像装置联动。高压注射器有两种基本类型:气压式和电动式高压注射器。目前多用电动式高压注射器,新型的高压注射器设有电动抽液、分级注液、同步曝光、超压和定量保护及报警系统等,使用方便安全。 现在国产的设备例如北京驰马特生产的新型DSA就完全可以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价格相对进口机器便宜,也无需配置证。
方便操作的无菌环境
    介入放射操作室应该够大,方便操作同时可减少散射线。介入操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所以应该有相应的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预防感染。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根据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操作室的消毒次数。一般每天一次。无菌的操作技术应和有菌的操作分开进行,如只有一个操作间不能分开则应先作无菌操作后作有菌的操作。如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常用的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能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室内空气消毒按每10~15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只,一般照射30~40min,必要时可延长。但紫外线穿透力很差,消毒不彻底,它对部分机件如塑料等有加速老化的作用,应用时应注意保护。
    过氧乙酸:室内消毒用20%溶液,每0.75g/m2,密闭房间,加热蒸发1小时;或用2%溶液8ml/m3,经电动喷雾后闭房间30min。
    洗必泰: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未,毒性及刺激性小 ,能杀灭除结核杆菌和芽胞菌以外的细菌和真菌。方法是术前用0.1%的溶液喷雾1~2次,每次数分钟。
    甲酚皂溶液:本品能杀灭多种细菌。包括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但对芽胞菌作用弱。常用2~5%的溶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的门窗和地面。
    甲醛:消毒作用较强,能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芽胞菌,用36~40%的甲醛,按18~20ml/m3加热水10m1,再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9~10g或漂白粉12~16g,使其气化,密闭手术间4~6h后,通风换气。
    专用空气净化消毒机:集活性炭吸附、静电消毒、臭氧消毒和负离子发生器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消毒工具。根据操作间的大小选择不同功率的产品。 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首先应保证清洁,消毒应选用几种方法联合使用,如地面消毒用甲酚皂溶液,空气消毒用消毒机结合紫外线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