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454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肢] ZT0243:指甲-髌骨综合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甲-髌骨综合征
      本症又称为遗传性指甲—骨发育不良症,是一种包括髂骨角、肘、 膝关节和指甲四连畸形的先天性家族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拇指甲缺如或发育不良、髌骨发育不良或脱位、肘关节活动受限和提携角 增大。
    x线表现:
     1、 膝关节   最常见的改变是髌骨缺如或发育不全。髌骨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向外侧移位或半脱位。有时可向下移位而盖于股骨和胫骨外侧髁上。股骨外侧髁常发育不良,股骨内侧髁反而隆出,内缘向胫骨髁部凸出。胫骨平台向内下倾斜。
     2、 骨盆   有髂骨角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出现率80%,多为双侧性的,常不对称 ,表现为自髂骨背侧后外方的骨性突起,在年轻病人则髂骨角处可见有骨骺。
     3、肘关节  外侧部发育不全,涉及肱骨小头、外上髁和桡骨头,因而提携角增大。桡骨头常变形、呈蕈伞状,并可发生脱位,常为后脱位。后脱位时,肱骨小头可与细长的桡骨颈前部的小浅窝形成关节,有的人肱骨下端增厚,肘活动受限,前臂旋转功能差,但也有人虽然骨畸形严重,但关节活动仍可正常。
本网站有一例高度可能病例,只是临床资料还不完善。
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091

[本贴已被 zhangzhongshou 于 2008-10-29 12:41:52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10-29 14:23:18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30 0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1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243:指甲-髌骨综合征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1)指甲发育异常及家族史;(2)病变为双侧性,多骨、多系统受累;(3)指甲、髂骨角、膝和肘部畸形为典型四联征表现
。(以下图片资料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4期,指甲-髌骨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征象探讨(附一家族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缪小芬等.)

图1, 2 指甲小而扁,中央凹陷,可见纵形裂纹, 3、4 末节指间关节指纹消失 图3 两侧髂骨后外方骨性突起,即髂骨角,髂骨角处可见骨骺 图4 除髂骨角外, 双侧骶髂关节面呈菱形 图5 髌骨发育较小并向外上移位,股骨内髁增大,膝关节轻度外翻 图6 肘关节外侧部发育不良,外上髁及桡骨小头均较小,桡骨小头向后外脱位 图7 尺骨下端相对发育过长,腕关节呈尺侧偏斜畸形 图8 足内翻畸形且合并有右足第1~3跖趾关节脱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3 0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243:指甲-髌骨综合征

指甲-髌骨综合征 症状 治疗疾病名称:指甲-髌骨综合征疾病别名:遗传性骨-指(趾)甲营养不良症,遗传性甲骨萎缩病,指甲膝盖综合征,甲髌综合征, hereditary onycho-osteodysoplasia , hereditaryosteo-onychodysplasia疾病代码:icd:n07.8疾病分类:肾脏内科  疾病概述        指(趾)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或遗传性骨-指(趾)甲营养不良症(hereditary osteo-onychodysplasi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髌骨发育不良或缺失、指(趾)甲营养障碍、肘发育不良、髂骨角和肾功能衰竭。  疾病描述        指(趾)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或遗传性骨-指(趾)甲营养不良症(hereditary osteo-onychodysplasi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髌骨发育不良或缺失、指(趾)甲营养障碍、肘发育不良、髂骨角和肾功能衰竭。1897 年little 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20 世纪60 年代中期,muth 和silverman描述了本综合征肾小球结构的病变,20 世纪60 年代晚期和70 年代早期hoyer和bennett 开始全面研究本综合征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和肾脏病理特点,提出了本病肾脏病变结构基础的现代理论,并提示该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基底膜胶原蛋白的生物化学缺陷所致。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        1.肾脏表现 半数以上的指甲-髌骨综合征患者无明显肾脏临床表现。在有临床肾脏表现的患者中,特征性表现是良性肾病,最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一项研究中发现56%的患者尿中有异常沉淀物,有尿浓缩能力损害,尿酸化或蛋白分泌异常。30%肾脏受累者会缓慢发展到肾衰竭,死于尿毒症。meyrier 等报道了两个家族,显示了肾脏病变进展的多样性。其中一个家族,一名64 岁男性患者蛋白尿持续存在20 年,其肾功能只有轻微不全,而他的兄弟于25 岁时死于肾功能衰竭。另一个家族的双胞胎兄弟中,一个逐渐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另一个长期仅有蛋白尿。文献显示超微结构损害的程度似乎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及病程之间关系很小;肾结石发病人数与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发病人数也不相等。
        2.骨骼和指(趾)甲损害 该综合征指(趾)甲异常包括变色、匙状甲、纵向嵴、指(趾)甲缺失或营养障碍、三角形甲弧影。这些表现常为对称性,存在于80%~90%的患者。指甲较趾甲更易受累,拇指受累频率最高。约60%患者髌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这些改变可能与关节屈曲时侧面降低有关,会导致膝外翻畸形。髌骨异常也会导致骨关节炎、骨关节病和关节积液。本综合征患者80%出现髂骨嵴张开,向前向上突出,称为髂骨角。肘部异常包括发育不良、肱骨远端后突,造成提携角增大和伸展、旋后功能受限。个别伴有桡骨头发育不良和桡尺关节异常。上述表现中,指(趾)甲缺失或发育不全、单侧或双侧髌骨缺失或发育不良、髌骨后骨刺、肘及髂骨外翻畸形等,被称为指甲-骨四联征。
        3.其他 除肾小球基底膜缺陷外,通过放射学检查发现本综合征肾脏及泌尿道有其他结构异常,包括:肾盏扩张和皮质瘢痕,提示膀胱输尿管反流;单侧肾萎缩合并双输尿管及双肾盏;单侧肾发育不良及对侧双肾;肾盏变钝和肾结石。  疾病病因(查看内容)        本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点与腺苷酸环化酶和abo 血型的位点连锁位于9 号染色体上。  病理生理(查看内容)        目前对本综合征发病机制了解甚少,有人认为是一种胶原疾病,在胶原蛋白的合成、装配或降解过程中存在异常。对这种疾病的细胞学机制尚未研究。病理改变缺少非肾小球性基底膜损害这一点提示,本综合征各种损害可能源于不同机制,并非所有损害都与基底膜异常有关。少数患者发展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支持肾小球基底膜组分异常这一假说。使用针对古德帕斯丘(goodpasture)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结果发现,2/3 患者肾活检标本的肾小球基底膜不与该单克隆抗体结合,提示这一综合征的基底膜组分存在某种程度的异质性,还提示存在古德帕斯丘(goodpsture)抗原缺失或改变。值得指出的是,尚不清楚这是本综合征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改变。  诊断检查(查看内容)        诊断: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家族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骨骼的x 线征和蛋白尿。必要时进行肾活组织检查。临床上多见于青少年,其肾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及高血压,偶见肾病综合征,病程相对良性,仅10%的病人晚期进入肾衰竭。肾外表现为指甲营养障碍、一侧或双侧髌骨缺如、肘关节畸形、角型骨盆及其他骨骼异常。本病多数因髌骨缺如导致行走困难引起注意,根据典型骨骼改变多可诊断,伴有肾脏损害则多可确诊。放射检查显示髂骨角为特征性改变,有明确诊断意义。有报道少数患者有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改变而无骨骼、皮肤、指(趾)甲、及本综合征其他典型表现,这些患者被认为是该综合征的顿挫型或单一肾病变异类型。但这些研究所发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并不能有力地支持这一观点。对肾活检标本进行判断不能仅用肾小球基底膜蛾噬现象,必须用磷钨酸染色鉴定原纤维。因其敏感性更高,对诊断更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4 22: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5 17: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7 17: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5-12 04: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新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9-23 09:09 | 只看该作者
难得一见。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2 10:29 | 只看该作者
每天要是都在学习,每天就都有新的知识,每天都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