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右叶体积明显增大,其内示多个大小不等的水样低密度影,周围示光滑完整的包膜,结合临床草地牧民,诊断为肝包虫囊肿。
肝包虫囊肿为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分细粒棘球绦虫及泡棘球绦虫两种。此为前者,一般呈单房或多房的界线清楚的囊肿,囊壁较薄,外周及中央分隔中可见钙化,没有钙化时,囊壁密度也比较高。有时可见在大囊腔内见到子囊,子囊一般位于大囊的一侧壁上,且子囊的密度比大囊为低,当发生感染或囊肿破裂时,囊壁界线可不清,囊内密度可以增加。
细粒棘球绦虫应与一般肝囊肿鉴别,肝囊肿一般壁极薄而难以看到,其内均匀无结构。若肝包虫囊肿见到钙化或子囊时更利于鉴别。另外肝包虫囊肿有牧区居住史(这点尤为重要)。
[本贴已被 sdqzwyx 于 2005-12-5 9:02:15 修改过]
[本贴已被 sdqzwyx 于 2005-12-5 9:03:1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