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2335:[讨论]头部——结果三天后公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63岁。口齿不利周余,伴行走不稳。否认头部手术史。(只上传部分骨窗,其余无异常)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2-5 6:37:5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5 06:1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5 06:30 | 只看该作者
左侧颅骨下方可见新月形稍高密度影,临近脑实质稍有受压内聚,同侧侧脑室变窄,中线结构略右移,结合临床病史,若有外伤史首先考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若无外伤史,则应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此型老年人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2-5 06:36 | 只看该作者
诊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表现: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密度新月形阴影,其内片絮状稍高密度影,脑实质内移,脑沟裂消失,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位。
机理: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形成于伤后4天-3周,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出现细胞沉淀效应,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可分为沉淀的血细胞成分及上浮的血清两部分。此种血肿亦可无明确外伤病史,故ct不能明确诊断血肿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5 07:09 | 只看该作者
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表现: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密度新月形阴影,其内片絮状稍高密度影,脑实质内移,脑沟裂消失,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位。
机理: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形成于伤后4天-3周,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出现细胞沉淀效应,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可分为沉淀的血细胞成分及上浮的血清两部分。此种血肿亦可无明确外伤病史,故ct不能明确诊断血肿的原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2-5 07:28 | 只看该作者
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密度新月形阴影,其内条片状稍高密度影,脑实质内移,脑沟裂消失,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
    右侧额颞部交界处颅板下方见椭圆形稍低密度影,临近脑沟、裂略增宽,颅板变薄且稍向外膨隆。
  结合临床病史,考虑①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出血;②右侧考虑蛛网膜囊肿。
   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有确切外伤史的患者,外伤后3—6个月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而不是低密度)。还有部分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出现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7—10天左右后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还有一例患者头部后外伤一小时,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可能为硬膜下积液伴出血)。临床分期是按受伤至检查的时间来计算的,ct不能以密度的高低来确定临床分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2-5 07:32 | 只看该作者
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右侧应该是术后该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2-5 07:37 | 只看该作者
六楼所说外伤1小时后硬膜下血肿为等密度影,那还可能是病人先有的硬膜下血肿,然后受的外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2-5 17:37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2-5 18:24 | 只看该作者
1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颅缝增宽考虑发育变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