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mri检查的麻醉用药选择(附593例分析)
陈安 李恒林 梁禹
1994年至1999年期间我院在全身麻醉下共施行593例小儿核磁共振成像(magnec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由于小儿不能合作,在mri检查室内也不能放置任何金属物品包括监护仪,否则容易导致mri信号失灵;麻醉医师也只能在检查室外施行远距离操作麻醉和观察病情。因此,mri检查期间患儿的安危、mri检查结果是否满意,以及检查后患儿是否能够尽早苏醒离院等都是一些特殊的问题,为较好地解决此类特殊问题,对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3种全麻药施行mri检查术,观察比较3种全麻状态下的实际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593例mri检查患儿年龄都在10岁以下,男性369例,女性224例;检查部位包括头、颈、胸、腰、骶等,见表1、2。mri检查时间平均30~40min。本文从593例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成三组:m组为咪达唑仑0.1~0.15mg/kg肌肉注射,共40例;s组为硫喷妥钠15~20mg/kg肌肉注射,共40例;p组为哌替啶-氟哌啶-异丙嗪(pfy)混合液(6ml),取0.06ml/kg肌肉注射,共40例。比较三组给药后的血压、心率、舌后坠及苏醒时间,见表3。所有数据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m组对血压的影响小于s组和p组(p<0.01):对心率的影响小于p组(p<0.01),但与s组相近(p>0.05)。苏醒时间m组明显短于其它两组(p<0.05)。
2.2 m组有6例舌后坠,占15%;s组有15例舌后坠,占37.5%;p组有13例舌后坠,占22.5%。见表3。患儿因麻醉呼吸抑制、缺氧等情况而停止mri检查者,m组占2.5%; s组占10%;p组占7.5%。
3 讨论
3.1 mri检查期间患儿需置入磁共振扫描仪的强磁场中,严格禁止任何含铁或磁性物质接近扫描仪,以防止mri图像失真、仪器部件损坏和损害病人和工作人员。小儿不能合作,必须在全麻状态下保证患儿在检查期间绝对安静不动,但麻醉医生不能接近病人操作麻醉,也不具备利用监护仪监测病人的条件。因此,为保证检查期间的病人安全和保证检查结果满意,全麻药物的选择是一项关键问题。
3.2 咪达唑仑的睡眠起效迅速,苏醒期短,分布半衰期7.2min,消除半衰期2.5h,镇静有效时间20~40min,比较符合用于小儿mri检查的麻醉要求。小剂量咪达唑仑肌肉注射,只有轻度心率增快,体循环阻力和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1];该药还有良好的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3,4]。此外,mri扫描仪工作时的噪音达90分贝以上[2],由此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生理改变,刺激垂体-肾上腺轴致下丘脑核释放acth,肾上腺皮质、髓质释放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血糖、血压升高。小剂量咪达唑仑即可使病人对mri检查中的不愉快经历不产生任何回忆,且检查后苏醒也较快,基本能够做到患儿尽早离院的要求,是小儿mri检查良好的全麻药选择。
3.3 肌注硫喷妥钠在产生麻醉的同时,对交感神经抑制较明显,副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导致周围血管扩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引起血压下降,心率略加快;又因促使肝、肾内脏血管收缩,致药物代谢减慢,苏醒时间较延迟。此外,硫喷妥钠容易产生呼吸抑制和喉痉挛并发症[5],与副交感神经兴奋致喉头和支气管平滑肌处于敏感状态有关。此外,也较容易出现舌后坠,本文p组40例中有15例发生舌后坠,发生率37.5%,比其它两组都显著性增高。
3.4 哌替啶-氟哌啶-异丙嗪合剂,分别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复合小儿mri检查的麻醉要求,但生命体征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舌后坠发生率较高,检查后苏醒时间较最长。
3.5 麻醉医生不能接近病人施行麻醉和监测检查期间的病情,是mri检查的麻醉难题。近年来国外已采用“全塑监护仪”解决了磁共振室的病人监护难题,但在国内尚未能普及。为此,笔者自制一些非金属材料制的麻醉和监测设备,例如“加长全塑听诊器”、腹带式呼吸监测传感器、全塑bain回路、全塑高频喷射通气道、面罩等;同时利用加长输液管道与检查室外的输液泵连接,解决了随时追加用药的问题。但磁共振室内监护仪等设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 现代麻醉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28~329.
2.刘俊杰,赵俊,主编. 现代麻醉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978.
3.white pf,way wl,trevor aj. ketamin-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use. anesthesiology 1982,56:119.
4.wilson e,david a,mackenzie n,et al. sedation during spinalanesthesia: comparision of propofol vs midazolam. br j anesth 1990,64:48.
5.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42.
(本文承王大柱教授指导,敬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