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下是引用小初学者在2007-11-14 7:10:00的发言:[br]野重。[br]支气管充气征。广泛的肺泡萎陷伴气道扩张使充气的[br]各级支气管与萎陷的肺泡构成对比,形成在细小颗粒影背[br]景下的树枝状的支气管充气征。以充气支气管影达到心影[br]轮廓之外为特点(图3) 。[br]“白肺”。肺透明膜病病情进展,细小颗粒影融合成结[br]节状,支气管充气征更明显。肺野与心膈软组织密度之间[br]对比逐渐丧失,即心膈边缘模糊以至消失,最后弥漫性肺泡[br]不张所致两侧性“白肺”伴广泛的支气管充气征,而胸腔容[br]量基本正常[br]肺容量正常,萎陷的肺泡内有透明膜,同时伴广泛气道[br]充气扩张以致肺透明膜,虽有肺泡萎陷但肺容量仍然维持[br]基本正常。[br]x线胸片复查观察肺透明膜病的演变主要观察肺野透[br]光度的变化。若x 线胸片表现为肺野充气逐步增加,网状[br]细小颗粒影逐渐减少消失,支气管充气征逐步消失,为病变[br]逐步好转恢复。若网状细小颗粒影逐渐融合成小结节状,[br]支气管充气征更明显,出现“白肺”伴广泛的支气管充气征,[br]为肺透明膜病进展恶化。[br][br][br][br][br][本贴已被 小初学者 于 2007-11-14 7:15:40 修改过]
以下是引用小初学者在2007-11-14 7:08:00的发言:[br]考虑肺透明膜病[br]肺透明膜病也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早[br]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为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r]肺透明膜病主要见于早产儿,也可发生于剖腹产或宫内缺[br]氧窒息的患儿。[br]肺透明膜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早产或窒息导致肺泡表[br]面张力活性物质合成不足,以致出生后不能保存肺泡内残[br]气而造成进行性呼气性肺泡萎陷。缺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br]进入肺泡腔、末梢气管而形成典型的透明膜。通常症状出[br]现于生后2~3h ,也可延迟至8~12h ,症状于18~24h 内加[br]剧。一般症状于第3 天逐渐减轻,重症病例均于3d 内死[br]亡。[br]肺透明膜病典型x 线胸片的表现如下。[br]肺充气不良伴细小颗粒状密度增深影。肺野透亮度均[br]匀性减低,肺野内可见广泛的细小颗粒状密度增深影,分布[br]于两侧肺野。病理改变为广泛的肺泡萎陷伴终末气道均匀[br]性扩张,扩张的终末气道使萎陷肺泡显现细小颗粒状阴影。[br]由于肺上叶发育成熟较肺下叶为早,两下肺病变较两上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