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看到一些新入门的影像朋友发帖咨询如何快速提高医学影像诊断认知能力的,简单的就个人经验总结几条,仅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使更多专家关注此事,提出更好建议以促进我国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
医学影像的基础是解剖,要想学好影像,先要学好解剖,知道什么部位有什么解剖结构,什么解剖结构形成什么影像,正常影像的数值范围。
其次是病理生理,知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同时期的不同病理基础及所形成的影像特点。很多同事不注重病理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不容易真正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也就达不到“辅助”临床的目的。也就是有些影像人员抱怨临床医生说他们“瞎建议”原因所在。记住:要想给别人建议的前提就是你要比他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如果不是这样,想像一下要让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给你指引你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多么可笑,你就不再会抱怨临床医生对你的评价了!
第三是看图谱、学阅片,影像学习必需重视图像教学。离开影像谈影像没有任何价值!再掌握了解剖及病理基础上大量看图谱、阅览典型病例的影像图片是快速提高的最佳途径。
第四是勤实践、多交流、多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同事探讨,争论问题。在交流中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争论,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多积累,不仅要积累自己的单位的病历,也可以积累相邻单位的病历、网络上的病历。
第五是要善于学习、持之以恒。有些同事刚开始工作时学习热情较高,工作一段后就松懈了,觉得没什么可学了。有的同事说专业书籍就那几本,背都会背了,还要学习吗?我说要学,温故知新,有些知识不是你看一遍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充实提高。另外专业书籍上的内容一般要比专业杂志上的内容晚五年左右。而国内专业杂志上的内容又要比国外专业杂志上的内容落后二、三年。专业书籍看完后就要从杂志上学习,国内杂志看完了就要到国外网站上学习。
第六是要博学广采、厚积薄发。简单的说就是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要知道你在学校学习的教材只是要把你领进门的入门书,其中的每一种疾病都有许多知识的集合、经验的积累。一旦工作后就要尽量多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丰富自己对它的认知。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发现一些诊断的技巧,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工作流程。这时你就会体会到“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奥妙!
至于有些新入门同事所问是学x线、ct还是mri的问题,个人认为医学影像包括了超声、x线(包括普放与ct、dsa)、核磁、核医学等内容。既然要学就要学全,并了解它们对每一种病诊断的优劣,这也就是比较影像学的内容。当然不一定在每一学科都达到专家的水平,但要有尽量多了解的欲望及做为。
相信如果你能按偶所说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明天的医学影像大师也许就从今天诞生了!新入门的同事,要努力啊!
[fly]砖头扔过来了,小心![/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