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者关于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文章部分摘要
①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江苏医药2004 年1 月第30 卷第1 期 奚日泉 谢道海 郭亮
病程处于慢性阶段时,瘤周可有假性包膜。处于急性炎症阶段时,一般没有假包膜或包膜不完整。3例跨叶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跨叶浸润的炎症使得假瘤跨叶融合的结果。若病程处于炎症阶段时,瘤周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x线表现为片状、边缘模糊的团块状影。病程处于慢性阶段时,假瘤可形成假性包膜,空洞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少数瘤体切开时可见脓性物。
②肺炎性假瘤的ct 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 年第14 卷第7 期 王学成
对28 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肺炎性假瘤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①病灶边缘呈尖角状突出;
②病灶可有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边缘;
③胸膜局部增厚粘连,无胸水及胸膜钙化,病灶与胸壁间有浅淡条状低密度影;
④孤立圆形类圆形影多邻近胸膜;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可有粗长的毛刺或呈锯齿状;
⑤肺门及纵隔内无肿大的淋巴结。
结合临床有发热2 周以上,并有呼吸道症状,痰中带血少见,可首先考虑肺炎性假瘤的诊断。
鉴别诊断:
①周围型肺癌:边缘可有较深分叶,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邻近胸膜凹陷征,胸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②结核球:密度较高可见斑点钙化或边缘性腔洞,周围有卫星灶,胸膜钙化,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边缘强化。
③球型肺炎:中央密度高边缘较淡,呈晕样改变;广泛胸膜增厚;病灶呈方形,周围可见斑状、薄片影,周围血管纹理多、增粗,无僵直和牵拉;临床上有起病急变化快,抗炎治疗效果明显,病程短等特征。
③肺炎性假瘤影像学征象分析
杨学东1 ,张在建2 ,朱景润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 ,26 (4) :2952296
3. 3. 1 发病部位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以中下叶为多,大多位于靠近胸膜的表浅部位,病灶基底较广泛贴近周围胸膜和叶间胸膜,伴有局部胸膜增厚,个别病例病变可跨肺叶生长,但无胸腔积液和肋骨的破坏。本组病例中有2 例显示病变基底贴近胸膜,伴有局部胸膜增厚情况,1 例病变跨叶生长。
3. 3. 2 桃尖征 桃尖征系肺的炎症在吸收与局限过程中邻近肺组织或胸膜与炎性假瘤的假包膜粘连牵拉所致,此种征象在体层摄影上易于显示。
3. 3. 3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此种征象是肺炎性假瘤形成过程中部分炎症尚未吸收或已机化,而部分已形成假瘤的表现。
3. 3. 4 单个或多个小空洞甚至呈蜂样改变 是由于假瘤在形成过程中病变组织坏死所致,大的空洞在平片上就能显示,但较小的空洞只有在ct 扫描时才被发现。
3. 3. 5 分叶和毛刺 肺炎性假瘤的分叶多为浅小分叶,多数病变显示轮廓光滑锐利,靠近胸膜侧常伴有粗长毛刺与胸膜相连,局部胸膜可有不同程度的肥厚粘连,或由于假瘤周围多
次炎症而致边缘毛糙。
3. 3. 6 充气支气管征 在肺的炎性假瘤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1 ] ,多为肺部炎性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ct 扫描病变较易显示,必要时薄层扫描。
3. 3. 7 炎性假瘤内钙化 病变内钙化多是良性病变的特征,钙化灶较大时平片可以显示,但在病变内的不规则钙化或较小的沙粒样钙化通过ct 扫描显示较好,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3. 3. 8 病变周围强化 炎性假瘤常表现为病变周围强化,不均匀强化,个别病例可无强化,这与肺部炎性病变的强化相似。由于病变中心血供较差,ct 增强扫描强化亦较肺癌的强
化程度差。ct 增强扫描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④肺炎性假瘤的ct 诊断
王索宇,方常练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 年5 月第18 卷第5 期
本组炎性假瘤病例有20 例贴近于胸膜,其中17 例有胸膜局限性肥厚粘连,但无1 例有明确胸水,这一点与肺癌及结核瘤相反,也是具有实际诊断意义的。
⑤多发性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泡细胞癌
胡汛,张志豪,杜开齐
临床误诊误治2004 年2 月第17 卷第2 期
ct 及x线胸片检查示:两肺野可见多发散在结节状密度增高影,直径015~110 cm大小,边界模糊,密度不均,ct 值21.04~33.85 hu。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及痰找结核杆菌3 次均为阴性。。入我院后行胸腔镜下左肺活检术,术中见左肺内多个结节病灶,质地硬,胸膜表面光滑,切取一结节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镜下见病灶区肺泡上皮明显增生,呈腺样结构及乳头状,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小结节,呈机化性肺炎改变。病理诊断:肺炎性假瘤伴肉质变,肺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型。确诊后予地塞米松治疗,复查x线胸片示两肺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