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记录:分开侧裂末段约1cm进入侧脑室,可见肿瘤色红分叶状,有包膜,大小7*6*5cm,质韧并部分质硬,血运丰富,基底位于三角区脉络丛。
病理结果:梭形细胞肿瘤,部分区域生长活跃,细胞丰富,伴有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像(大于4个/10HPF),符合非典型脑膜瘤(纤维型)。
【点评】侧脑室脑膜瘤
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脉络组织或脉络膜基质,但真正的细胞起源不清楚,是侧脑室内最常见的肿瘤。
30-60岁多见,女性多见。左侧侧脑室多于右侧侧脑室,大多数位于侧脑室三角区。
临床表现主要与颅内压升高有关(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影像表现:和其它部位的脑膜瘤的信号/密度、强化方式相同。
主要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侧脑室内脉络膜乳头状瘤多见于儿童,肿瘤表面呈颗粒状或分叶状,由于肿瘤分泌脑脊液故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2、室管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室管膜多为青少年,信号/密度及强化较不均匀,形态较不规则,强化程度多弱于脑膜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