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讨论中反映出对脑梗塞的各期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了解不够,我们复习一下脑梗塞CT表现以及病理基础。
脑梗塞CT表现以及病理基础 :
脑梗塞与CT对应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即缺血期、梗塞期(坏死、吞噬期)和液化期(坏死期)。
0-6小时为缺血期,脑梗塞区血流量下降,脑组织缺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即细胞内水肿,CT表现偶见灰白质界限模糊。
12小时以后,细胞出现坏死,且呈进行性加重,血脑屏障破坏,CT表现为低密度,边界不清,轻度占位,脑沟消失;
2-15天加重,血脑屏障破坏严重,水肿达到高峰,CT可表现为:更低密度病灶,脑室移位,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向对侧移位,可形成脑疝;
2-3周病理上表现有:多核细胞浸润,周围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局部充血,CT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即“模糊效应期”,水肿消退,占位现象减弱,或脑回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表现为典型的脑回样强化。
1月-2月以后水肿消失,形成含液体的囊腔(脑软化灶),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周围组织机构被牵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