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及点评
手术病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特点:
中年男性
左侧CPA区及四脑室内占位
T1等或稍低信号,T2等信号,DWI稍高信号(ADC值无明显降低);周围中度瘤周水
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
术中所见:
病变主体位于桥小脑角、部分位于四脑室,大小约2*3*2cm,灰白色,血供中等,与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手术过程顺利,镜下将肿瘤全切
病理诊断: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来源于生发中心外
免疫组化:CD10(-),CD20(++),CD3(-),CK(AE1/AE3)(-),GFAP(-),Ki-67(+>75%),Mum1(+),SyN(-),Vimentin(-)Bcl-6(+)
【点评】
颅内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是指全身淋巴瘤的颅内侵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 )指发生于脑和脊髓, 仅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有恶性淋巴瘤存在, 而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淋巴瘤。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 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6%
PCNSL :几乎都来源于B淋巴细胞,在免疫功能正常和缺陷的病人中均可出现
发病年龄:高峰年龄55~ 65 岁
男性多于女性
位置: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脑内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系统, 故肿瘤常发生在中线深部脑组织, 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膜相连, 或肿瘤邻近脑表面; 淋巴瘤也容易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对侧半球
瘤体富细胞成分、细胞间质水分少和核浆比例高
原发性B 细胞淋巴瘤T1WI 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 呈等或稍高信号
DWI呈高信号
相对于肿瘤体积,病灶的瘤周水肿与占位效应的程度较轻
肿瘤实质强化明显
鉴别诊断
1、室管膜瘤:
起源:室管膜细胞,第四脑室最为常见
高峰年龄:5岁、40岁
可经四脑室正中孔、侧孔进入桥小脑角及枕大池
CT:等或稍高密度
MRI:T1WI 等或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
增强:轻度不均质强化
钙化
囊变
2、脉络丛乳头状瘤
起源:脉络丛上皮四脑室>侧脑室>三脑室
男性多见
可经四脑室侧孔扩展桥小脑角
CT:等或稍高密度
MRI:T1WI 等或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肿瘤内常可见颗粒状混杂信号
增强:均质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