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hong6301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052:女,产后大出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5-5 02:2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出血性脑梗塞
1.病人有手术及大出血病史,由于失血及抗凝剂的应用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而梗塞;手术停止后由于输血等因素脑血管再通就出现出血.
2.脑皮质表面的高密度呈脑回样,是再通的血管及出血的影象.
当然还需要增强及ct值的测量等进一步诊断,临床资料也太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5-5 04:52 | 只看该作者
ct表现:双侧枕顶叶及右侧小脑白质区可见片状低密度灶,其相邻灰质呈脑回样线样高密度,双侧基底节区、左额叶可见电、线状高密度影。
临床:产后大出血,(血容量急速减少,引起脑动脉血管闭塞,多发生在分水岭区。)现术后半月,(梗塞后脑出血可在梗塞后短时间也可在10天后出血。)
支持低血流量性脑梗塞(梗塞后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8:22 | 只看该作者

1

此病人慢诊腹剖产双胎,子宫收缩不良,因血库缺血没能立即输血,术后五小时突然大出血,量1000-2000毫升,病人休克,紧急再次手术,转入icu,此次ct是手术后半月,仍昏迷,颅内的表现是低血容量引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5-5 12:43:4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5-5 18:59 | 只看该作者
女,产双胎后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大出血,紧急手术子宫切除,现术后半月,昏迷中。
  右侧小脑半球及双侧基底节沿皮质分布的蚓状致密影,邻近脑沟裂无明显增宽,髓质密度减底;双侧脑室脉络丛密度增高。双侧基底节钙化。
  考虑:①低血流量性脑梗塞后皮质出血并钙化形成,髓质脱髓鞘改变;②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不除外:产褥期为该病诱发因素之一。颅脑ct显示脑回显影增强、白质密度变低或有“空三角征”或“绳索征”,特异性极高但阳性率低。ct多表现为梗塞、出血、水肿等。
  鉴别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病:为先天性疾病,多在10岁前发病。临床上可有癫痫、智力障碍、偏瘫及面部血管痣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6-18 0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52:女,产后大出血

以下是引用应项雪在2006-5-3 20:20:00的发言:[br]考虑静脉窦血栓(以上矢状窦为主)[br]非感染性静脉窦血栓形成多由于妊娠及围产期、口服避孕药、创伤、肿瘤、颅脑手术、心功能不全及脱水、血液的高凝血状态等原因,以上矢状窦血栓最为多见。[br]ct所见单侧或双侧的低密度影内散在点片状或条形高密度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6-18 05:15 | 只看该作者
有系列片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6-28 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52:女,产后大出血

以下是引用huangaiying1在2006-5-2 16:48:00的发言:[br]本例应该是很典型的出血性脑梗塞[br]分析:产后大出血,引起低血容量,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非栓塞性脑梗塞,再者由于抗凝剂的应用,引起在梗塞的基础上脑回样,斑点状出血,即出血性脑梗塞,好发于梗塞后1-2周内,分中心型,边缘型及混合型,本例应为边缘型.它与脑出血的鉴别点是沿着脑动脉供血区分布.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23 10:2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低血容量引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8-13 09:36 | 只看该作者
持:低血容量引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3-5 10:37 | 只看该作者
少见病例,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